从另一个角度,
●●●
12岁的朱朝阳,是所向披靡的好学生,每次都考全班第一,远远地把第二名甩在身后。
不幸的是,一个暑假,他偶然重逢两个走投无路的“坏小孩”,一步步沦为了腹黑的杀人犯。
他不仅间接地杀死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朱晶晶,而且借刀杀害了背叛母亲的父亲,以及父亲的后妻。
为给自己洗白,他倒逼自己的奥数老师——另一个杀人犯张东升——杀害了见证自己罪恶的那两个“坏小孩”。
把知情人一个个解决掉后,朱朝阳利用早已准备好的虚构日记,摆脱了犯罪嫌疑,成为罪恶事件里,唯一活着的幸存者。
这,就是近期最火的悬疑推理剧《隐秘的角落》,讲述的残酷物语:
在父母缺席、家庭破碎的隐秘角落里,少年和罪恶、成长和密谋,从未停歇。
《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
朱朝阳,源自少年的我。朱朝阳的父亲朱永平,就是照着我爸爸写的。
作家紫金陈
1.
背叛
得到爱和接纳的人,成为宝刀,熠熠生辉,惩恶扬善。得到恨和抛弃的人,成为凶器,沾染血迹,沦为罪证。
作家紫金陈,一度是得到恨和抛弃的那个孩子。
他出生于宁波一个渔业发达的小镇,在沙滩、渔船、海风、浪花的陪伴中长大。
上世纪90年代,脑袋灵光的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一家水产厂,成为年收入百万的富翁。
紫金陈9岁那年,父亲出轨别人,和母亲几经厮杀后,最终还是离婚,娶了后妻,住在别墅里,开着宾利,很快有了一个女儿。
而紫金陈和妈妈,住在光线阴暗、环境潮湿的老房子里,过着拮据而寡欢的生活。
在国有百货当售货员的母亲下岗后,到镇上景区找到了一份售票员的工作,卑微忙碌,收入微薄。
饭桌上,母亲会向幼小的紫金陈,抱怨前夫的无耻背叛,还有破坏他们家庭的那个女人。
母亲的恨,强化了父亲的恶,也撕裂着流淌着父亲另一半血脉的少年。
就和《隐秘的角落》里,演的一模一样。
2.
父母离婚后,因为恨,母亲讨厌紫金陈和父亲过于亲密。而父亲的后妻,也不愿丈夫和前妻的儿子交往频繁。
他记得,每次和父亲打电话,都会被摁掉,过一会儿,父亲再给他回过来。
这种隐藏着躲闪的等待,让他确认:
在父亲的世界里,他不再重要。
他和父亲的相见,多半是在爷爷奶奶家。父亲瞒着后妻悄悄来见他,然后偷偷塞给他一些钱。
有一次,他见父亲时,不巧撞见了父亲的后妻,还有同父异母的妹妹。
那个穿得像个公主的小女孩,指着紫金陈问父亲:“他是谁?”
父亲把紫金陈拉到一边:“不要当着妹妹的面儿,叫我爸爸,她还小,不知道我离婚,对她影响不好。”
疼惜女儿的父亲,偏偏忘记了,被他要求隐忍撒谎的儿子,也是个孩子。
紫金陈上中学后,常常一个人骑车放学上学。阴冷的冬天和燥热的夏天,同学们都是父母开车接送,或者自己打车。
他舍不得花钱,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经过父亲的水产厂时,会撞到开车接送小女儿上学的父亲。
落寞和自卑,妒忌和难过,就这样一点点积攒在心头。
这些刻骨又羞耻的记忆,都以另一种形式,淋漓尽致地复活在《隐秘的角落》里。
3.
优秀
离异家庭的少年,对不生活在一起的那个父母,怀着复杂的情感:
想要亲密,怕自己不配。想要远离,又无法切断血脉。
这种内心的冲突,才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最消耗的战争。
紫金陈也不例外。
父亲再婚后的薄待,让他暗暗发誓:
“将来要比父亲有钱,要让小镇上的所有人知道,我比他们过得好。”
这种源于恨的斗志,成就了他的学业。
和朱朝阳一样,紫金陈也是那个总考第一的少年。
他理科极好,尤其是数学,堪称小城天才。
为了避开大人的战争,他沉浸在无声无息的数字世界里,通过战胜复杂难搞的抽象难题,获得无人企及的肯定和快乐。
但,因过度敏感和自卑,他也陷入了孤独。
同学们对他的排斥,一方面,同样源自比较的妒忌——他太优秀了。
另一方面,是人性欺软怕硬的邪恶——他没有父亲的庇护,又长得低矮弱小。
他遭遇校园欺凌,被人起外号“蟾蜍”,被人打小报告引发老师误会。
他不敢反抗,怕给忙碌焦灼的妈妈添麻烦,也怕引来更多恶意的围攻。
和《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一样,他成了学习上的王者,但沉重的王冠,又折磨着他单薄寂寥的身躯。
4.
微光
现实和剧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剧本为了彰显某种意图,故意用夸张的铺垫和渲染,去凸显恶意和疼痛。
而现实是立体的,是复杂的,是黑白交错的,是善恶交织的,是光影重叠的。
现实中,紫金陈没有遇到父亲坐牢的严良和父母双亡的普普,更没有拍摄下阴险上门女婿张东升,将岳父母推下悬崖的罪恶瞬间,进而走上杀人犯的不归路。
他遇到了友情和微光。
他有两个要好的朋友,课余之时,三个人经常聚到一起,打篮球,泡网吧,玩游戏,吃大餐。
最好的朋友,知道他心头的伤口,所以避免在他面前提及父母家庭。
他们捧出宽容和善良,小心翼翼地接纳着他的残缺:
大家AA制出去吃饭,付款时,紫金陈掏出的都是5毛钱的硬币。他不好意思向妈妈要钱,就用储蓄罐里的零钱。
两个朋友没有嘲笑他,反而维护着他的自尊。
这种惺惺相惜的微光,照亮了紫金陈的内心,也让优秀的他,走上了有别于朱朝阳的路。
5.
逃离
成长是一场逃离。
中学时,紫金陈最大的愿望,是逃离父母和故土。为了实现这样梦想,他拼命苦读。
2004年,他考上了浙江大学。
离开了母亲的掌控,也离开了小镇的偏见后,他和父亲的关系有所缓和:
父亲每个月都给他生活费,还在他大学毕业后,帮他付首付买房。
他心怀感激,试图原谅父亲。
但渐渐地,他才明白,这种靠物质和表面维持的父子关系,无法救赎内心里那个糟糕的自己。
从少年到青年,那一路积攒的晦暗和拧巴,需要更多的岁月和更深的凿通,才可治愈。
紫金陈
工作后,他先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因活在业绩和数据里,而变得紧张且焦虑。
他身体开始出现问题,无法自处,索性辞职。
失业的焦虑,让他卖掉杭州城中心的房子,搬到郊区生活,抽劣质香烟,吃便宜食物,过着低成本的生活。
他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或者说,少年时代累积在心头的不安全感,从未放过他。
父亲让他回老家县城考公务员。
他不知道路在哪里,只好回到逃离的故土。备考的日子里,他每个月都要靠父亲接济,才能生活。
有一次,他去找父亲拿生活费,看到打牌的父亲,出手阔绰,一掷千金。那一刻,少年时,经过父亲水产厂时许下的誓言,再次响在耳边:
如果就这样投降,一辈子都无法超越父亲了。
他无法忍受施舍和屈辱,所以他再次选择了逃离。
6.
写作
逃离是容易的,难的是,如何找到自己。
回到杭州后,紫金陈依然迷茫。
这时,教育的熏陶,倒逼出自救的力量。
他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大学和大师的浸染,让他像受过高等教育的很多人一样,通过读书寻找寄托。
他疯狂读书。
就这样,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成了令他惊艳的偶像。
不休的苦读沉浸,残酷的悬疑文字,让他在思维王国里无法自拔,又把自己剥离出来,试图创造另一个世界。
他决定写作。
写作的紫金陈
其实,他那时已经结婚,需要养家糊口。所幸的是,不管他怎么折腾,爱人始终支持他。
不断在阴影里踱步的男人,最终借助文字搭建的天梯,从暗处,挪到光圈。
7.
成名
写作,不管是哪种文体的写作,本质上都是拿一把利剑,将自己的心一寸寸切割,再一针针缝合,然后用伤疤处残存的温热和痕迹,让更多人看见生命的吊诡和美丽。
选择写作后,紫金陈才真正踏上了一条治愈的路。
他通过文字和故事,直面内心的幽暗和火苗。
虽然,一开始写作,只是为了赚钱养家。
他先是在网上免费连载四部小说,积攒了一些人气和口碑,但很快就被网络吞噬,遗忘。
他挣不到钱,不敢买衣服,不敢吃大餐,把每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500块钱以内。
他想到放弃,但更想孤注一掷地搏击。
写到第五部小说,也就是后来被誉为“推理之王”的第一部——《无证之罪》时,才有出版社找到他,给他版税,帮他出版。
直到这时,写作才真正带来回报。尽管微薄,好歹可以养家。
紫金陈的《无证之罪》
《坏小孩》的诞生,源自于角色的转变。
2013年,妻子怀孕,他要当爸爸了,忽然觉得要把笔墨伸向未成年人。
也就是那一年,黑龙江护士胡依萱,好心送孕妇谭蓓蓓回家,却中了谭的诡计,被谭的丈夫强奸杀害的新闻,震惊网络。
“罪恶孕妇生下的孩子怎么办?”
这样的疑问,催生了《坏小孩》,也催生了今日大火的《隐秘的角落》。
8.
成名
每个一鸣惊人的赶路者,都是历经了独自行走的很多天,走到某个拐角,突然和好运不期遇见。
紫金陈也是。
历经免费写作,出版成书后,他和上海一家文化公司签了约,成了一个有流量的IP。
伴随《浙大夜惊魂》《谋杀官员系列》《推理之王系列》的成名,陆陆续续有公司找到他,想买他的影视版权。
有些书,甚至还没有写完,只是有个框架,版权已被打包购买。
辞职,失业,困顿,贫穷,一去不复返。
凭借坐冷板凳的码字,还有文字背后强大的思维与自律,紫金陈终于让妻女过上了岁月静好的生活。
紫金陈和女儿
金钱的富足,推动灵魂的舒展。
从文字到现实,他终于开始有勇气直面伤痛和过去,回到故乡和故土。
9.
创业
逃离是因为敌对,回归是为了和解。
成名后的紫金陈,带着妻女回到老家宁波,开了一家文化公司。
他不再和父亲比较,他不再想着打败父亲,因为,他已经在开阔的路上,打败了懦弱的自己。
但,他依然明显地感受到,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在骨髓深处,在灵魂中央,折磨他。
比如,成名后,他依然害怕冲突和质疑,面对别人的诋毁和评价,他无法假装强大,恐慌又害怕。
比如,即便有钱了,他依然很吝啬,挣很多很多的钱,却舍不得花,活得很抠搜。
再比如,很多粉丝想见他,但他拒绝出现在新书签售现场,直到今天,他都恐惧和陌生人面对面沟通。
总是试图用自保的方式,拒绝无法掌控意外带来的难堪。
“我35岁了,依然是个敏感自卑的小孩。”
他的坦然,让同病相怜的人们,看见自己。
好在,他在直面,在交锋,不退缩不遮蔽,不粉饰不美化。
他说自己是受伤的小孩
《隐秘的角落》大火后,紫金陈对蜂拥而至的媒体说,自己就是朱朝阳的原型,父亲就是现实版的朱永平。
“朱朝阳的原型是紫金陈”上了热搜。
父亲用恐慌的语气,质问他:
“就算,小时候我对不起你,几十年过去了,我也老了,我在朋友圈还要面子的。”
他回父亲:
“我把故事告诉记者,不是为了报复你,是为了说出埋藏二十多年的故事,我与过去做一个和解。
我心里早已原谅你,依然把你当成我爸爸,我也理解这是你年轻时性格上的缺点。但是我需要把我的故事说出来,我需要和我的童年做一次告别。
我知道我接受采访,说出童年故事,可能会影响到你的面子,但不说出来,我心理上的困境永远没办法解决。
我已经三十五岁,童年经历造成我很多敏感自卑的性格缺陷,我需要活得更通透一点。”
是的。
来自原生家庭的和解,从来不是父母的道歉,或孩子的原谅,更不是表面虚假的平和。
而是,那个曾经伤痕累累的少年,终于敢于在人前说出他受过伤,他流过泪,他有过痛,但如今,他如实如是地,爱上了这般残缺的自己。
他不再憎恨任何人,这不是说那些伤痛没有过,或不存在。
而是,他已活得足够大,大到可以包罗万象,心怀慈悲。
10.
和解
身为紫金陈80后的同龄人,我很早就追完了《隐秘的角落》。
在很多人铺天盖地过度解读这部网剧的惊悚和阴暗时,我选择了沉默:
我不愿凝视深渊,我更愿意做的事情,是看到阴影的背面,微光闪烁的星空。
于是,我看见了写下这个暗黑故事的那个男人——紫金陈。
他是一个穿越糟糕童年和隐秘角落的人,也是一个直面原生家庭和内心伤痛的人。
我敬重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