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是由年轻人守候的,而清晨却注定是由上了年纪的人开启的。当黑夜和黎明还在纠缠不清的时候,我推开房门,上街散步了。由于上了岁数,已经放弃了傻小子式的奔跑,改为了疾走。但效果非常好,嗓子里一天都非常清楚、干净,几乎都不曾有痰。并且也不会感到一点疲惫。
四点五十分,隔壁单元的一楼老大爷推出来了老伴的轮椅,放在距离门口台阶两米远的地方。一回头老伴端着右手,右脚总是先出的姿势,一挪一挪的向前冲锋。眼看要下台阶了,老大爷回身一伸手,搀住了老伴的左胳膊,然后配合默契的一步一步地下了三步台阶。顺着小区的街道,老伴在里侧,端着右手,半拖着一条腿,壮实的老大爷在外侧推着轮椅,悠闲、温馨的晨恋时刻拉开了帷幕。虽然中间不曾出现一句对白,但是那是配合得相当的默契。这才是真正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呀。要不然他们演绎的一定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进入小街道,在一对垃圾桶的旁边,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车上放着不多的散碎废品。只见一位五十多岁、瘦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埋着几乎全白的头,把从垃圾桶里捡拾出来的烤串正在认真地摞在自己准备好的食品袋里。袋子里已经有半袋子残羹剩饭了。我走过大叔身边,大叔正在戴着黄色的橡胶手套专心的摞着自己的串,根本没时间看我。
转入大街,热闹的晨扫已经开始了。根据我这几天的观察,在大街上清扫的环卫工人是分组进行的。每组的基本配置为:五个人、一辆电动三轮环卫垃圾车。两个人配合着在甬路上的人行路上打扫,两个人在甬路下面的人行道上打扫。另外一个人,拿着带把手的簸箕,把扫成一堆一堆的垃圾、树叶之类的收好装入垃圾车。边走、边开车、边收垃圾。环卫工人的扫把的柄是加长的,揽的面积大,他们就这样不慌不忙的,一扫把一扫把的,一遍唠嗑,一遍从容地扫着自己的人生,同时也把别人的路打扫的干干净净。
不一会就会听见唱着歌儿的洒水车缓缓的开来,它所过之处,还给了早起的人们一片清凉。在撒过水的,干净的人行道上,一对年过六十的老夫妻,拉着手,慢慢的享受着人生。虽然老先生比老太太高一个头还多。但老先生却把手垂到最低,紧紧的攥着老太太抬起的手腕。这位老大爷虽然不能说是这条街上最靓的崽,但绝对是这条街上最亮的一道风景,不容得人们不频频侧目!
在影剧院附近,有四五条黄狗在懒散地散步觅食。它们不怕人,即使成群的环卫工人拿着加长的扫把,它们还是在垃圾桶旁寻找美味佳肴。它们通身都是黄色的,只是稍微有深浅的变化,体型和警犬差不多,只是有的尾巴竖起来,有的尾巴垂下去。这应该是快乐的一家子吧。三五成群的麻雀也在路上蹦跶着寻找早餐。它们好像特别不怕人,都在人的脚下蹦来蹦去。
六点一过,路上的人多了起来。四十左右的人占多数。有牵着狗的,不知道是人在遛狗,还是狗在遛人,反正都是狗在前面,用一条紧绷的狗绳拽着后面的人,狗去哪里,人跟着去哪里。不管是谁遛谁,反正看样子,人也高兴,狗也欢实,效果达到了就好。有七八人的组团跑,穿着一样的运动服装,看似很像回事。还有骑着赛车的比较年轻的人……
疫情虽然还没有过去,但是首都南郊的这个小县城因为政府的有利预防措施,人们一直在从容的生活着。美好的一天,从一个清凉、淡定、美好的清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