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天,我参加高考。
那时实行的是估分填志愿。语数外和综合全部考完的第二天,全城的报纸都会刊登出高考试卷的答案。所有考生对着答案估算总成绩,然后填写志愿表。
记得最后一门考完走出考场时,我异常轻松。因为这是我近半年来发挥的最好的一次。
最终我和爸妈计算出自己的估算成绩,就等着最终分数公布的那天,招呼亲戚朋友们来家里庆祝一番。
最终我的实际总成绩,比我的估算分数低了整整60分。并且这60分的差距全部来自于理科综合试卷。
我整个人都傻了。
后来我爸打电话给教育局,想查阅我的高考理综试卷,看看是不是分数搞错了。我清楚记得当时对方的答复是:
无权查阅。
换句话说,我只有被告知的份,并没有质疑和申辩的权利。所以只能哑巴吃黄莲,默默接受这个事实。
本想着能够在心仪的大学里开启崭新生活,可现实的分数让我无法承担。
抱着自责与懊恼,我在最终填志愿的时候选择了一个亲人都没有的上海,远赴千里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城市。
这一晃就是14年。
如今看到前两天沸沸扬扬的新闻才想起这件事,并不是想翻案,我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当年也遭遇过“冒名顶替”。只是和爸爸聊天时突然想起来,觉得造化弄人。
其实我算运气比较好的,虽然没有去到心仪的大学,但后面的人生还是靠着一点点努力拼搏逐渐在变好。
但这60分的差距确实让我耿耿于怀了好多年。
记得当时估分填志愿的时候,我信心满满地把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写在了志愿表里。可等分数出来,我和家人全都惊掉了下巴。
和周围同学及老师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大家也觉得奇怪,但也都想不出合理的解释。
之后我和爸妈反思过许多次,试想了各种可能,为什么会有60分的巨大差距?
我考的是理综而不是文综。理科的题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存在文科那样考官的主观评分能造成和预估出来的有巨大差距。
而且高考全部结束后的第二天,我是按照报纸上公布的答案一题一题对过去的。
我的记性非常好,并且考试时就有意强化了对答案的记忆以便后来查分,所以应该不会出错。
况且这60分不是个小数目,不可能是几道题答错了出现扣分,而是试卷上大面积的出错。
唯一让我想到可能的解释是,当时选择题的答题卡我全部填岔了位置(例如第二题的答案填在了第一题的地方),导致连续10道选择题的答案全部错位,这才有可能出现60分的差距。
一切都是如此的匪夷所思,但我只能把这些吞进肚子里,默默接受现实。
虽然这桩“悬案”已经过去很久,早已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但最近山东高考的顶替事件,让我的记忆被重新唤起,回想起那段堪称噩梦的暑假。
我至今还记得高考的前一天,班主任在教室里郑重其事对所有人说: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公平竞争的机会。”
现在想来,不知道这是讽刺还是悲哀。
我爸说,当年听到对方说“不允许查看试卷”的时候就应该觉察出问题来,可惜没有继续追究下去。
我却说,就算觉察出问题来又能怎样呢?对方可以有一百种方法不让我看试卷吧。
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家里无权无势,如果真有人暗箱操作冒名顶替,想必也一定留了后手防止有人来闹事。
况且这种事情,并不是几个人就能简单办到的。
这背后得要有多深厚的关系网,多庞大的利益链条,涉及到多少相关部门才能操作成功。而我势单力薄,面对这种深不可测的局面,只能哀叹自己运气不好,厄运砸到了自己头上。
哪吒在电影里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可现实中,大多数普通人的命运并不完全在自己手里。总有一双不知何处而来的无形大手,插手安排我们的人生。
前几天阿里P8的包养事件,不就是职场上的“篡改命运”吗?
一个P8主管,口口声声说招聘女助理,承诺能帮对方安排阿里内部的职位,实际上行的依然是权色交易之事。
倘若这个事情成功,被这位P8安排进来的人是不是也可能顶替掉一个表现优异的员工?
当你的高考被冒名顶替,分数被默默篡改,晋升道路被人为操纵的时候,你甚至都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多年后只能通过一个偶然事件让当年的丑恶行径公之于天下,不然这可能成为一辈子的秘密最后深埋土里,无人知晓。
这得叫人多绝望。
而更令人绝望的是,我们毫无办法。即使知道自己可能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依然会遭受无视,冷漠,甚至被威胁。
就像23年后终于去举报的苟晶,本以为能受到公平对待,没想到后来遭遇一连串压力要求她删帖,甚至威胁说会牵连到她亲友和亲友孩子的中考命运。
这双无形大手展现出来的传统艺能,散发着多么熟悉的味道。
前段时间,华为开出百万年薪招聘博士的新闻让许多读书人坚信,知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
今天高考顶替事件的集中爆发,会不会把这种信念又打回娘胎里,原来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仍然是权势和金钱?
距离2020年高考,还有不到10天时间。此刻我的脑海里又想起那句话: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公平竞争的机会。
但愿这一次,我们对得起“公平竞争”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