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焦虑?因为不确定性。
它可能是因为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更可能是因为在等待结果的阶段。
前几年,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先生,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向我们公布了他人生的“小目标”。
于是,“小目标”一度成为当年的热门词汇,甚至我们在当年的年会节目都蹭了“小目标”的热点。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到各大视频网站搜一下,当年我们费尽心思排练的节目“小目标”。
明年赚钱***万;
明年减肥***斤;
明年写本***书;
明年认真学英语;
有一个新的名字,叫Flag。
立了无数的Flag,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反正我就是那种:“常立志,常变志的标兵”。
首先,设定目标是一门手艺,它不是简单到一个门外汉,立刻能做好的事情。
有一个事实: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往往都处于没有上手的阶段,因为不知道实现一个目标所面临的复杂程度,所以,我们的目标往往都好高骛远。
一不小心就陷入了,从入门到放弃的循环之中,这也是每年第一天立志,第二天纠结,等到了第三天就放弃的根源。
其次,即使你幸运的抗过了第一阶段,后面的问题又来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总会有很多突发事件。
看会儿抖音还是看会儿书?
不能再吃了,要不就更胖了。
当你面对第一个选择时,意志力还能应付,但接二连三的诱惑过后,你的意志力就会乖乖的缴枪投降,于是:“老习惯抢占高地,新目标放到一旁。”
当你说出目标的时候,好像你就已经实现了目标,拥有一种:“快乐和愉悦”的成就感。
所以,无论目标是大是小,都不是聪明人的选择。
聪明人该选什么呢?
放弃那些使我们产生错觉的“小目标”,努力培养改变生活的“微习惯”。
微习惯是可以像肌肉一样,一点一点锻炼、强壮起来的。
只要你开始培养一个对自己有益的习惯,习惯会循序渐进的帮助你达成目标。
比如:
你想6个月流利的掌握一门英语,你把它换成你每天花30分钟训练新语言;
你想一年读50本书,你把它换成每天读书10页,并随时带着书;
你想每周陪家人7小时,你同样可以把它换成每天晚上和家人一起吃饭;
你想4个月写本书,你换成每天写500字。
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你原本仰慕的目标。
甚至会帮助你,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你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微习惯可以让做事情变的更简单,让你能够先从可以胜任的细微之处启动,完成后会,它激发你的信心,让你有勇气挑战更大的任务。
这些年,读了很多的书,通过实践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曾国藩老先生会给自己设计12项日课,其实不就是我们说的微习惯嘛。
曾国藩日课项目
无独有偶,在另一位伟人的自传中,我也看到了他的微习惯明细。这位伟人就是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日课项目
看来牛人们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再比如:
村上春树每天早上跑10公里,然后写4000字;
查理芒格早餐前会看大量财经报纸或看书学习;
斯蒂芬金每天写1000字;
王石每天早上滑赛艇5公里,雷打不动;
李嘉诚每天早上6:00会去高尔夫球场打球。
日复一日的微习惯,会让我们收获“习惯复利”给我们的丰厚回报。
播种行动,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是我的微习惯简易清单:
每天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
每天输入一定量的知识;(本月底会公布我的知识进化手记哦)
每天锻炼一小时;
每天向牛人学习一点点智慧。
建议你也像这些伟人一样,投入时间和精力,培养属于自己的微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