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无常
心的念头,就像瀑布一样,水幕不断往下奔流,看起来似乎有个瀑布,其实是一个幻象,那只是一串串的水,一直地往下流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瀑布挂在那里。心念就像瀑布的水,前一秒钟的瀑布成份和后一秒钟的瀑布成份,早已不是同样的东西。心念持续不断地在转动,看来是连贯的,其实是不同的,这便是无常。
许多人一听到无常,就悲观的认为一切都完了。反正是无常的,管它做什么;反正是无常的,还需要这么认真吗?这些都是负面的看法,这是不懂得佛法。无常的意思是要我们在成功、快乐时,不要太得意、太兴奋,快乐的成果或许还能够持续久一些;在痛苦、悲伤时,也要帮助自己让痛苦的时间以及程度减轻或缩短,因为痛苦也是无常的,它是会变的,这样就不会绝望,而能够平稳地往前走。苦也好,乐也好,以平常心来生活,生活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种善根,使五根成长。
观法无我
通常,身心都是在三种“受”与三种“苦”之中打转,一般人将三种受当成我,也把三种苦当成我,如果能看到身心的种种现象,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在其中,一切的身心现象的我是假的,这就是无我了。没有那个痛苦、烦恼虚妄的我之后,只有智慧与慈悲,那就是解脱的人了。
定根增长
定根是摄心不散乱,制心于一境,寂静不动;定力是因定根增长,能破一切烦恼乱想,发起诸种禅定解脱。不为色、声、香、味、触等五种贪欲恶不善法所诱惑困扰,不为昏沉掉举乱心所障碍,使心住于一境。于定不起执着,自在游戏于诸种禅定。
定根是从信、精进、念,然后再修定,主要修的是四神足,四神足是修四种定的力量之后而产生的功能。“定”原则上是心止于一处,没有妄想、杂念而进入禅定,称之为“心一境性”。定是有层次的,世间的定是从身心轻安、未到地定、色界的定、无色界的定;可是要求解脱的定,则必须从世间定一步一步往上走,此为出世间定,也称为解脱定。
五根里的定根,其目的是在解脱,而解脱定又称为灭受想定、灭尽定。那是从定境出离,不以定境为解脱,放下对定的执着,此时,不执着欲界的五欲,也不执着色界、无色界的定乐或定境,到这个层次时,就是出世间的解脱定了。
在印度,不论是在释迦牟尼佛之前或之后,各哲学、宗教的派别,都有一个目标,就是解脱。而每一派对解脱都有不同的解释及定义,也以不同的方式来达成解脱的目的。释迦牟尼佛对解脱的定义、方法以及步骤,是综合了各派的方法和观念,再经过自己的经验,得到一个有系统的次第,称之为四禅八定,最后是九次第定;四禅八定是世间的定,九次第定则是八定之后的出世间定。“定根”所指的其实是九次第定,不过从轻安开始,就可以算是定的善根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