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常常由于担心孩子会遭遇不好的后果而极尽所能进行教育、引导,其中也包括迁就了一些不应该的,以及忍痛进行棍棒教育等,但效果往往不佳。
有些时候,放手,让孩子承担后果,起到的作用更大,而且更为长效。
当她的孩子磨磨蹭蹭不肯起床时,她只叫一次,然后对儿子说:“是否迟到。你自己负责!”
儿子一听,赶紧一骨碌爬起来。其实,儿子曾经对她的话不以为然,认为妈妈一定会继续催促自己,会帮忙自己做一些事,但妈妈很淡然,只叫了一次,就不再管他。他真的迟到了,被老师批评,同学们笑话。这个教训让他从此不敢再怠慢妈妈叫他起床的声音。
当天气转冷,儿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壮,不肯添衣的时候,这位妈妈依然很淡然,她对他说:“气温降了近十度,不添衣会感冒的。”然后,她不强迫他,任他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也任他自己承担不添衣的后果。他真的感冒了,流鼻涕、发烧,没办法上学。她对他说了一句:“看看,这就是硬逞强的后果。”儿子的奶奶心疼孙子,责怪媳妇:“怎么能由着他?不强迫他呢?”她淡然一笑:“其实这样更好,他更能长记性。小孩子感冒一次没什么大问题。若是他挺得过去,那也很好,这对他的身体也是一种锻炼。”
教育的方式,不仅仅是说教,是强迫,有些时候,让孩子体验一下他们自己的选择,承受选择的结果,教育效应更大,更有利于他们往后的成长。有些弯路是必须的,往往不回避,走过那么一小段的弯路之后,后面的路常常会走得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