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34岁老师兼职送外卖,被10000条评论痛骂:世道变坏,从道德绑架盛
日期:2020-05-14 16:32:21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

34岁老师兼职送外卖,被10000条评论痛骂:世道变坏,从道德绑架盛

  最近到一个新闻:五一假期兼职送外卖李老师辞职了。

  李老师是四川通江一所中学的老师,主要负责音乐生物妻子医院护士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小学年级,一个刚两岁。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李老师利用下班时间兼职送外卖,就连五一假期,他依然奔波在送外卖的路上。

  工作之外兼职赚钱,早就随处可见,但在李老师这里,却被部分网友质疑:

  “教师兼职送外卖,就是不务正业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学,如果天天想着增加收入,势必会影响教学”

  “教师不应该兼职,违规者应该开除”

  ……

  还有网友质疑李老师是在炒作自己

  迫于压力,李老师现在已经主动辞去了送外卖的兼职。

  教师假期兼职送外卖,有错吗?

  别站在道德制高点评价他人

  李老师的事情网上曝光后,除了一些部分指责外,更多的,是得到了网友的理解支持

  “一没偷,二没抢,凭双手挣钱怎么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站着说话不腰疼。”

  “何不食肉糜的人太多了……”

  且不说李老师兼职赚钱,是因为自己血糖偏高,不想靠药物调节,想通过送外卖来锻炼身体

  就算李老师兼职是为了赚钱,凭劳动赚钱,有错吗?

  当然没错。

  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老师。工作之余,靠自己劳动力赚钱的李老师,不该被苛责。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有五个行业节日记者节、教师节、护士节、医师节、中国农民丰收节。

  所谓行业性节日,是针对某种行业或职业而设立的节日,以表示对该行业或该职业的尊重肯定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五个节日对应的教师、记者、护士、医师、农民,却都是被社会忽视”的群体

  李老师做外卖兼职,想借此锻炼身体、增长见识、增加收入,被网友指责其不务正业;

  怀有“新闻理想”的记者,似乎总与“清贫联系在一起,记者采访被打的新闻也多次上热搜

  张文医生被造谣“年收入184万元”,就有人攻击他的人品,说他在敛财,丧失医德

  疫情期间有4万多名医人员驰援武汉,其中有2万多名护士,占医疗总数成,但提及护士,人们还是总将他们与打杂、不体面地位低联系在一起。

  四川农民捐赠100吨蔬菜,甘肃农民捐赠10吨苹果,“大衣哥”朱之文捐赠20万现金……但很多人对农民依然存在刻板印象粗野土气愚昧

  教师、记者、护士、医师、农民……这些默默付出,凭实力赚钱的人,只能清贫吗?

  村上春树说: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

  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

  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

  逗你笑的人

  陪你彻夜聊天的人

  坐车来看望你的人

  陪你哭过的人

  在医院陪你的人

  总是以你为重的人

  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

  说想念你的人

  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

  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

  学生业余时间兼职,会被夸勤工俭学;而老师业余时间兼职,不该被批评为不务正业。

  别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价他人,别拿自己的想法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生活不易,有太多类似的人和事存在,别人的心酸未必会让你看到。

  这些竭尽全力去生活的人,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而不是被嘲笑和指责。

  “同情李老师,就是同情自己”

  前几年有个词很流行,叫“斜杠青年”,通常指那些掌握多项技能,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年轻人。

  而现在,斜杠青年已经很少被提及了,大更乐于说另一件事,“副业赚钱”。

  斜杠青年也好,副业赚钱也好,它们都反映了一件共同的情绪:人们不希望自己被单一的社会身份所定义,不希望自己被贴上某个职业的固定标签。

  所以,我看到有网友在李老师的新闻下评论,“同情李老师,就是同情我自己。”

  老师的生活就只能有教书授课吗?公务员的生活就只能被文件档案困住吗?

  销量超千万的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作者石悦在任职公务员时写出来的,成名之后,石悦依然选择继续做公务员。

  写作对石悦而言,也可以说是他的兼职或者副业吧。

  无论是出于兴趣兼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出于成长期望提升自己的某项能力,亦或是想要赚钱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兼职”“副业”都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有太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今年3月19日,当罗永浩宣布自己要进军电商直播后,就有一大批网友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和嘲讽。

  “你还是说相声比较好。”

  “莫名的伤感。不知道是中年老男人的妥协还是你变了。”

  “老罗终于活成了自己年轻时最讨厌的样子”

  ……

  新东方的英语老师、牛博网创始人、锤子科技CEO、网红主播……身份和职业都一直在变,“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他始终是罗永浩。

  我们选择从事哪份职业,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

  职业不该成为我们的束缚,更不该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认为从事某份职业,就只能做职业范围之内的事情。

  成年人的生活,需要安全感

  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危机”,更是让我们迫切需要工作之外的安全感。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起初,没有人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当14亿人戴上口罩,当一个个生命逝去,当一家家公司降薪裁员,我才明白,这场疫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以为疫情不会持续太久,以为疫情的影响没那么大,以为疫情后我们的生活会很快恢复正常,现实却是:

  年前潇洒地辞了职,新工作迟迟定不下来,房租花呗每月都要交,存款即将用光……压力越来越大却无处倾诉;

  今年不开学、禁止回学校、线上答辩、没有毕业照、招聘岗位减少……很多应届生已经把找工作当成了一种“工作”;

  奶茶、火锅、小龙虾、电影院、商场……疫情期间说好的“报复性消费”不会来了,大家只想“报复性赚钱”。

  如何才能赚钱来获得安全感呢?

  很多人将希望寄托于“兼职”,或者说是“副业”上。

  创业者、自媒体博主、理发师、健身教练、横店群演……仅在外卖行业,就有数十万人兼职送外卖。

  这些在主职之外,还去做兼职的人,都是不务正业吗?

  据美团对新增骑手的调研可知,没事做想充实生活,没收入想赚钱,才是他们选择这份兼职的主要原因。

  微博上更是有一个热门话题:没搞副业的我太难了,评论区都是大家对副业的期待与重视。

  无论是选择靠体力或脑力做兼职,还是基于自身技能做副业,说到底,我们都是想要一份来自生活的安全感。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过一段关于善良的描述:

  看见人家的墙要倒了,如果不能扶,那么不推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嗒嘴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

  所以,看到李老师兼职送外卖的新闻,如果你无法设身处地去理解,那么不随意指责也是一种善良;

  看到教师、医生、护士、记者、农民等从业者的付出,如果你无法改变对他们的刻板印象,那么不歧视不辱骂也是一种善良;

  看到有人兼职或者做副业,如果你无法理解和支持,那么不评价也是一种善良。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反之亦然,你不是他,又怎明白他的苦。

  凭自己的能力合法正当去赚钱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处于何种身份,都值得被尊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34岁老师兼职送外卖,被10000条评论痛骂:世道变坏,从道德绑架盛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