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我还是相信爱情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是一种劳动果实,而不是丘比特朝两人射了一箭就发生的事情。
曾经我觉得,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一定要主动去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感情,不让对方有任何猜测和怀疑,亮堂堂地展示在对方眼里,像走进热带,所有生物都不眠不休地热烈生长。
唯一的坏处就是获得的伤害比重也是等量的,这种主动一旦有过两次,自己就会像变成缩头乌龟,害怕的只想躲在自己的壳里。
这段时间,每当睡不着的时候,我还是会想,在上一段感情里,我到底犯了哪些错,我对自己表达出去的爱太过于自信时,当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换不回等量的回应时,我是否应该就此打住。
没有收住的爱让后来的痛苦更苦,我想要的那么明确,但我忽略了对方想要的是什么?直到最后才接受事实,原来,他想要的不是我啊。
后来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同样又不留余力地去表达自己的爱意,朋友说我就像爱情里的烈士,不管不顾前面是泥潭还是什么就只顾着往前冲,越主动越不被珍惜啊,朋友总是这样警告我。
我总是拿不准其中的平衡点,主动和矜持,每次都走向两者极端。写这篇稿子时,我开始想的是,“就算再喜欢,也不想主动了”,后来捋了自己的思路,改成了“就算再喜欢,也不敢主动了”,不是“不想”,是“不敢”。
即使主动发一条信息,自己也会想,为什么我总是那个等待手机响的人?如果对方也想和我说话,为什么没有信息发过来?我再一次的主动换来的会是自己想要的吗?
主动背后有太多顾虑,因为害怕而渐渐放弃。不是不想承担爱情的风险,而是不敢了,人要错爱多少次才能爱到正确的人,这是一道无解的题。
曾经的自己无畏无惧,现在每当想起失恋时那副样子时,如果不是对方踏踏实实明确地把爱意交到自己手里,我就再也不敢主动往前迈一步。
人越年轻,谈恋爱就越不计成本,年纪越大,越计较付出与回报。从陌生到熟悉,需要成本,应对风险,需要本金,很现实的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变成一场投资,当自己本金很少时,就不想再冒险了。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念头,那种理想化的爱情也会离自己越来越远,但至少自己暂时是安全的。
我们都不像当初那样不计代价地去爱一个人了,对遇到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仔细考量,表达爱意时有所顾虑,谁都害怕再受伤害,我们变得聪明,变得会保护自己。
而筑起来的这高高的堡垒,也只是为了等待一个对自己主动的人一击即破啊。
插图 / 《爱在日落黄昏时》
头图 / 网络
「今晚22:22的报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