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八月的最后一天,我拼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
日期:2018-08-31 14:00:07 作者:谈心社社长 来源:槽值 阅读:

“八月的最后一天,我拼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

  当父母的,除了怕放假,其实也怕开学。

  临近九月,又一批中国父母疯魔

  “9月1日,年满6周岁的儿童才能入学”,不少省市的这项硬性规定,让许多家长在8月下旬这个时间点,各显神通

  在这场和时间的赛跑中,托关系、想办法修改孩子出生日期,成了不少下半年出生孩子的家长常规操作

  上海一位家长,为了让9月3日出生的孩子迈过六周岁的门槛创造性自己用笔改了户口本上孩子的出生年份,一度瞒过审查入学资格老师,让孩子成功入学。

  直至学校派出所核对信息,他们才发现这位家长的“小秘密”。

  部分更有“远见”的父母,把孩子的抢跑线放在出生前。

  新闻报道,这几年每到8月份,湖北武汉各大医院产科都是一派忙碌景象,挤满产妇和待产孕妇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的医师表示8月份通过剖宫产抢生“开学宝宝”,已成为近年来的常见现象

  武汉一产科医生表示,这些年8月份的产科往往都因9月1号要开学,而异常忙碌 / 中新网

  在门诊,还有人预约8月31号生产,如若这一天前不能自然生产,就会剖腹,让宝宝提前降生

  这些努力生下“开学宝宝”、用各种骚操作送孩子入学的父母,都有着合乎情理动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点入学,总归没错。

  1

  有一种焦虑

  为人父母

  抢生下孩子,把孩子提前送入学,对中国的父母而言仅仅是个开始

  数不尽的父母,把自己活成了最焦虑的那群人。

  某大数据平台曾发布过一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数据显示,为孩子、家庭操碎了心,是很多80后、90后妈妈的常态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超过60%的妈妈们,生活怎一个“愁”字了得

  北上广深,是妈妈们最好的焦虑生产器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UC大数据

  幸福的妈妈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妈妈们大都有着同样的焦虑。

  十大焦虑相关因素中,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高居前两位,与之相关的关键词是,生病、奶粉代购、学区房、入园、升学……

  孩子,是老母亲们的心头肉,也是每一个妈妈烦恼与幸福的根源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UC大数据

  孩子们人生中的每一道坎,都为妈妈们贡献着新的烦恼。

  而行动大概缓解焦虑的最好方式,一些家长,开始在孩子成长路上“揠苗助长”。

  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吴先生希望自己10岁的女儿能取得好成绩,从今年暑假开始,便要求女儿每天完成4篇高质量作文

  有网友调侃:“曹雪芹都没你家闺女写得勤”。

  吴先生给女儿布置任务太多,连妻子都看不下去,经常和他争吵。

  直到8月2日,对丈夫高压教育劝告无力的妻子,最终无奈选择报警解决问题

  2

  提前入学

  可能是在坑孩子

  家长抢生开学宝宝的初心,是不想让孩子们输在年龄上。

  殊不知在孩子尚未成熟时,提早学习是在伤害孩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Gsell 的“成熟优势说”佐证了这一点。

  他认为个体身心成熟,是有顺序、有规则进行,只有当个体发展成熟了,学习才会起作用

  理论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 Gsell 经典的“双胞胎爬梯”实验

  Gsell 选择了各方条件非常相似的双胞胎T和C进行控制对比研究,得到这样的结果

  宝宝T:出生48周后,每天训练爬梯10分钟,持续6周之后,能够熟练爬梯。此时T刚学会走路,东倒西歪地走几步路。

  宝宝C:出生53周后,才开始每天训练爬梯10分钟,2周后与T水平相当。53周的C能很好地走路,腿部肌肉更为发达

  一母同胞出生的双生子,另外一个多了5周的成长时间,只花了对方1/3的时间,就达到同样的学习成果

  为了更科学论证这一现象,Gsell 找来了百对双胞胎,进行了多次对比试验

  结果发现,不管双胞胎的种族性别如何,发育更为成熟的孩子经过短时间的训练,能得到更熟练的成果。

  耐心等待时机成熟时结果往往事半功倍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J.Piaget曾提出过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随着相应年龄阶段的划分,儿童的智力也是逐步成长的,各个阶段的顺序不能逾越。

  逾越就扰乱了儿童的发展进程

  小孩一年一个样,5岁多的孩子,和6岁的孩子差距必然存在

  这群提前入学的儿童,被催促着跳过某个正常发展阶段快速成长。

  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可能会就此产生同时,年龄尚小的孩子还有可能受到高龄同学孤立

  提早入学的弊端并不只是表现在儿童早期学习阶段,还会影响日后初高中的学习生涯

  清华大学我国青少年体质发展的现状趋势对策研究》项目的研究者根据陕西省某市全体中小学学生入学年龄和年级数据,确定了79475个研究样本。

  他们将学生分三类:适龄入学( 6~7 岁) 、提早入学( 小于6 岁) 和超龄入学( 大于7 岁) ,分别对三类学生的身体机能视力不良检出率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提早入学的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有较高的营养不良与体重偏轻情况

  此外,与适龄入学和超龄入学相比,提早入学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较高。

  总体而言,提早入学的学生在身体机能和视力水平上都差于非低龄学生,这对他们的健康非常不利

  提前入学,说是为孩子省下一年时间,实际可能是在坑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结果可能像网友调侃那样:以为可以赶上9月上学,殊不知,高中复读了……

  3

  过分期待

  对孩子和家长均无益处

  出身普通家庭的父母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他们担心回到过去的生活质量,对孩子的未来也充满焦虑和担忧

  于是除了对自己狠,同时也将压力下放到孩子身上。

  几年前,郎朗横空出世。人帅琴技好,一瞬间成为了全民偶像

  一篇对郎朗爸爸的报道也引起了热议。郎朗父亲曾因为小郎朗耽误了两个小时练习,就“让他跳楼去死”,甚至给他吃“安眠药”。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还有一部分家长,会让孩子来替自己实现未完成的人生梦想

  读书时看到一个故事具体细节记不太清。

  说的是一位父亲一直有个足球梦,于是他把自己读小学儿子送到足球学校。

  放学、周末、节假日,孩子都要被送去练球。

  在一次训练孩子受了严重的伤。

  爸爸说,“伟大运动员都受过很多伤,不能因为受伤耽误了训练进度。”

  重新开始训练的孩子,不幸又受伤了,伤的还是同一部位,医生说他再也站不起来。

  不要让孩子替你圆梦,那是你的梦,不是孩子的。

  想靠砸钱来缓解焦虑,结局往往财梦两空。

  有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到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培林在《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连续数年,多项关于城乡居民储蓄目的调查中,子女教育费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与住房。这不是件正常的事情。”

  有些东西可以速成,但教育,永远急不得。

  给文章点个赞,期待孩子优秀没错,只是从长远的人生看,多给孩子一些缓冲时间,未必不好

  参考文献

  [1]贾蕾.初探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心理发展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发[J].大学时代论坛,2006(02).

  [2]李长眠.对儿童智能早期开发若干问题的评价— 兼论提前入学对儿童心理发展极为不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01).

  [3]H.P.G & S.Opper.Piaget’s Theory of (3rded).Englewoo,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88.

  [4]李曼丽,詹逸思,张羽.低龄入学利弊分析——基于陕西省某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业表现的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01).

  [5]UC大数据.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R]. 2017.

  网易公开招聘课程研发运营正职负责独立策划和研发相关付费内容产品工作地点北京,提供免费食堂班车、下午茶。点击☞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任志强商学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八月的最后一天,我拼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