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卷儿
狗血剧情,是指那些频繁出现在影视剧中,仿佛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老套剧情。
比如
……
这些剧情仿佛被盒子套在了一起,老套乏味却又被反复使用,因而被大众吐槽。
比如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
两个经济状况、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家庭,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是亲生的孩子,在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与日积月累的养育之恩中,该如何抉择?
抱错孩子的剧情,其实很老套。
2018年,是枝裕和凭借影片《小偷家族》成功斩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最佳影片”,名声大噪,在此之前,他已 6 次入围戛纳电影节。
在 37 岁前,是枝裕和主要为日本富士电视台拍摄纪录片,这份工作一直维持了10余年,直到37岁时母亲去世。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是枝裕和,陪伴母亲的时间少之又少,母亲过世后,满怀愧疚的他,踏上了另外一条路:拍摄家庭亲情主题的电影。
是枝裕和更喜欢关注被社会抛弃的底层人民 ,也更善于处理普通家庭下复杂的人性。
在他的镜头下,真实而复杂的人性,在温情脉脉的生活表象中,被一丝一缕抽离出来,似乎一根看不到伤口的针,不紧不慢的戳人。
刚开始密密麻麻的小伤口似乎不起眼,但当突然遇到一个情绪大释放的高潮时,此前种种,从记忆中翻滚出来,一起涌上心头。
同样的配方,不一样的味道,即使是抱错孩子的离谱狗血剧情,最后也把卷儿看得泪崩。
《如父如子》,该片获得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是是枝裕和在受到记录20世纪70年代日本多起婴儿错抱事件的报告文学启发后写下的故事。
两个家庭:野野宫良多家和斋木雄大家。
这通电话来自医院,前桥中央综合医院,庆多和琉晴两个同龄小男孩出生的医院。
他们在这里,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离谱的道歉、最荒唐的事实,时隔六年,有人跟他们说:你们的孩子抱错了。
良多在大型建筑公司——三崎建设工作,那是被称为“超级建筑公司”的日本五大建筑公司之一的公司。
建筑设计本部作为公司的明星部门,设计了许多被称为地标性建筑的大型建筑,而良多作为实质性上的一把手,管理着整个团队。
庆多在小学升学考试时,校长问:“今年夏天去哪里了吗?”
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庆多甚至有一瞬间露出茫然的神态,但他在下一秒却朗声开口答到:“夏天,跟爸爸一起去露营了,还放了风筝。”
其实,这是升学培训班教给庆多的标准答案。
事实上,父亲野野宫良多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带他出去露营。
“等项目结束后,就能抽出时间陪伴庆多”。
这是父亲应付母亲绿唠叨时的措辞,但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一年接一年,这句话被用了6年。
虽然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儿子,但良多对儿子的要求却从未降低过。
良多,是众人眼中事业有成、家境优渥的精英阶层,他自己也深以为傲,他整日关注的是:工作、上司的提拔、住更高档的小区、开更高档的车,当然儿子庆多也必须像他一样出彩。
所以内向的庆多,必须参加升学培训班,因为要上爸爸曾经上过的私立小学;
没有天分也要逼着学习钢琴,因为这是爸爸小时候没有学成的遗憾;
……
庆多把这些都称之为变强大必须要做的任务,即使没有天分,即使内向,也在苦苦支撑着,因为爸爸喜欢,爸爸开心。
但从父亲良多的只言片语中,却从未看到对儿子的赞赏,反而每每提及的是不足之处。
所以当抱错孩子的事实揭露后,良多发出了那样的感慨:“果然如此吗?”
不好的地方,是教养的错,好的地方,却归功于血缘。
这也许是野野宫良多不忍启齿但又无法控制的想法。
荒唐的事实已经确定无疑,两个家庭暂时为这件事达成了一个共识:每个周末,让两个孩子换家庭生活。
良多还是告诉儿子,这是任务。
第一次来斋木家生活的庆多,像是来到另一个世界,目瞪口呆。
从野野宫良多高档的小区出发,经过前桥高速公路,跟着导航,驶入田间一条没有岔路的直道,一路前行,会看到一件名为“鸢屋商店”的房子,良多第一次见到房子,甚至倒吸了一口气。
破败的外墙虽然刷着白漆,但在风吹日晒下,油漆已经脱落的斑斑驳驳,商店也没有任何装饰,如果不是挂着“鸢屋商店”的招牌,可能会错以为是一间仓库。
这座房子就是斋木雄大经营生意且居住的地方。
斋木家的氛围和良多家大相径庭。
由佳里,斋木的妻子,当由佳里在厨房做饭时,家里的孩子会围在她的身旁,吵吵闹闹,但在良多家,厨房是妈妈的,做饭是安静,绿做饭时,庆多在练习钢琴,而爸爸良多坐在沙发上工作;
斋木家吃饭前竟然不说“我开动了”,而且餐桌上还摆着果汁、可乐和啤酒,但在良多家,不能喝大麦茶和矿泉水之外的东西;
斋木爸爸在工作时,满脸笑容,没有可怕的紧绷感,甚至会让他进工作间聊天,而在良多家,工作大于一切,工作是严肃的,庆多很少靠近,生怕被训斥;
斋木爸爸会和朋友一起约着打棒球,庆多一直以为大人是没有朋友的,因为妈妈和爸爸一直以来都没有。
斋木雄大,大概就是良多无论如何都看不上的那种人,爱占小便宜、总是迟到还找借口、嗓门大、特别是工作不积极,不能给孩子优渥的物质条件。
在这场夺子大战吹响号角时,良多信心满满,并没有把斋木放在眼中。
但在工作中习惯掌控一切,稳住全局的良多,万万没想到,他撼动不了斋木内心,即使一丝一毫,反而自己却陷入痛苦的沼泽中,无法自拔。
他按照自己的本心,执意让两个抱错的孩子回归本位,然后事情并不顺利。
自己的亲生儿子琉晴并不像庆多那般内向,反而性格强势有主见,很像自己,就算两人从未相处过,但两人最爱的都是日式牛肉火锅,这是距离无法割裂的血缘羁绊。
但当他翻看相机里以前的照片时,却顿住了。
交换孩子的当天,两家相约在乌川的河滩上烤肉野餐,他们站在河边拍了一张合影,一直觉得儿子不像自己的良多,却发现照片里的自己和庆多看起来很像,他们以相同的角度微微偏着头。
这是六年点滴生活的影响,无形中,良多的某些习惯早已植入庆多的行为模式中。
再往前翻阅相机中的照片,相机里映出里的是良多的脚底板;良多在书房伏案工作的身影;良多在沙发上睡觉的姿势;良多穿着睡衣刷牙的背景……
这些都是庆多偷偷拍的。
我们总是以为,小孩子还不懂大人的世界,但其实小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懂事敏感。
当良多想把相机送给儿子庆多,庆多却说,不要。
这时候,庆多已经察觉到最亲爱的人想要离开他了吧,因为离别的时候,总要送一件最珍贵的东西,这是告别的仪式。
看到前半段时,良多高高在上的冷漠让人心寒甚至愤怒,但镜头一转,当看到良多和父亲的回忆时,才发觉良多的克制也是事出有因。
母亲早逝,父亲的自私,从来没有人教他,如何爱人。
清晰记得书中有个这样的片段:
两家人在乌川野餐时,斋木回忆起了小时候父亲给自己做风筝的场景。听完斋木的话,良多摇了摇头说:“我的父亲不是会和孩子一起放风筝的人。”
雄大听完说了这样一句话:
“是吗?但是你也没有必要像你父亲看齐,对不对?”
雄大说的很对,良多终其一生都在摆脱父亲的影响,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模仿这那个让他厌恶的人。
故事的最后,良多来到斋木家,抱紧怀中的庆多,对他说:“任务已经结束了,对不起”。
父与子和解这一幕,良多才真正从父亲的影响中挣脱出来。
是庆多用自己的爱,教会了父亲良多,什么叫《如父如子》。
— End —
成年人的潜规则:你不必对谁都一样
你这么爱抬杠,怎么不去举重呢?
美女都是狠角色
女生夏天要不要剪短发?看完这篇漫画就懂了!
王鸥一番告白惹哭贾玲:成年人的世界,最怕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