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曾哥针对知乎看到的一个问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给大家看看这张截图。
在文章中,我把为了积累所谓的人脉,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社团上,称之为「盲目努力」。
原以为这个常识,大学生都应该知道,没想到的是,不少人唯有等到大三,乃至大四的时候,才猛然意识到。
可惜,为时已晚矣。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以为上了大学,就要去积累人脉?就要去参加各种社团,去策划各种有的没的活动,去参加竞选,去获得几个仅仅只能压箱底的证书,乃至一心想要成为学生主席?为什么会以为好好听话,博得辅导员的喜欢,以后就能顺风顺水?
曾哥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每位大学生都有根深蒂固的「节点思维」,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会认为,从踏进大学校园的那刻起,就不用怎么读书。
就终于自由了。
在前几天的文章中,有位读者说自己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想好好挣钱,等经济好点,自己变得更优秀,然后再考虑结婚,好家伙,这条留言一出来,立刻就有人跳出来说:
都快30岁了,就应该结婚啊,等成家立业,有家庭了,生活自然就会好起来。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一个人到了快30岁这个节点,就必须马上立刻结婚?
结婚难道不是在自己真心喜欢对方;在认为自己,可以给对方好的物质生活;在对方也同样如此的情况之下,才结婚的吗?
一直以来,我们之所以会去做某件事情,往往是出自于外部环境,而不是自己,真心认同和喜欢。
不知道学习和读书是为了什么,就只能靠老师的一句「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来续命。
不知道为了什么而结婚,就只能在父母的逼迫之下,在亲戚天天的催促之下,急忙走上相亲的道路,草草结婚。
第二,是由人性决定的,人类的眼睛,对于不会动的事物,特别容易感到无聊和厌倦,而对于会动的,能够带来更多感官刺激的事物,就特别容易上瘾。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都是信息流软件,抖音的每日活跃用户,要远远高于知乎的原因。
短视频会动,除了刺激你的眼睛之外,还带有背景音乐,知乎呢,文字不仅不会动,而且仅仅刺激你的视觉,别无其他。
同样,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不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图书馆看书,去制作简历,去参加实习。
反而沉迷于社团活动之中,无可自拔?
因为进入社团初期,天天搬搬抬抬,你整个人在运动,多个感官在接受刺激;
因为进入社团中期,忙于参加竞选,你整个人在运动,多个感官在接受刺激;
因为进入社团后期,当了小头目之后,有了头衔和有人恭维,多个感官在接受刺激。
而当你为将来做打算,为了考研去图书馆学习,为了找实习天天往外面跑,为了练习写作,不断接触社交媒体,这些事情,真心苦哈哈,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苦哈哈,没有人愿意去做,更重要的是,当周围的人,都在追逐虚假的事情,特立独行的成本,就会随之提高。
总有人在背后议论你,说大家都这样子,你装给谁看呢?而且,据曾哥观察后发现,学校越垃圾,同学对你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就越不能容忍。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他们分别是:
不知不觉
后知后觉
先知先觉
不知不觉,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
后知后觉,就是只有踩了坑之后,才会意识到,不踩坑,就不会有反省意识;
而先知先觉,就是自己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去做,哪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大学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整天忙东忙西,拿了很多奖状,和辅导员混得很熟,认识很多同个年级的同学,人脉广阔。
看似风光,但在先知先觉的人看来,非常极其特别没有必要。
哪些事情是有必要的呢?
第一是认清你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这很重要,因为我们看似每天都在和自己相处,但我们对于自己,往往一无所知,尤其是对自己的情绪,更是如此。
以前我的情绪总是非常容易波动,总是说话很大声,还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一时之快,自己爽了,就行了。
当时确实很爽,但过不了多久,自己就特别懊悔,懊悔自己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被情绪给完全绑架。
后来,每次在临近睡觉前,我都会对白天的情绪波动,进行一次回顾,发现异常波动,就反思为什么会如此,接下来,应该做何种改进。
因为开启了这种自我监控,我发现自己发脾气,情绪异常起伏的次数,越来越少,朋友和父母,都说我变温柔,变通情达理了呢。
自我监控越高的人,往往同情心也越高,你可以观察一下。
第二,不抱怨,多创造。
大学生长期置身于大学这座象牙塔中,很少能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压力,不知道钱是有多么的难赚,所以,总是会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想喷一喷。
我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刷抖音的,都是脑残;刷知乎的,都是装逼;刷快手的,都很low......
喜欢抱怨的人,对待各种事物,总喜欢在大脑中,给它们一一排个序。
而不是换一种思维,也就是应该如何和这个事物发生连结,如何从它们身上,找到为我所用的地方。
喷抖音,不如自己学着自己拍摄小视频,记录生活;同样,喷知乎,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写作,锻炼文笔,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停止抱怨,转变成积极创造,你的心态,会更加开放,而不是怼天怼地。
第三,多走出自己的圈层,多去看看外面真实的世界。
你知道你所在城市,大学应届生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吗?
你知道自己毕业后,花1000块钱,可以租到什么样的房子吗?
你知道按照自己的赚钱速度,需要多久,才能攒到首付吗?
你知道......
我知道,这些问题很遥远,遥远到你以为它们和你八杆子打不着。
但我真心想告诉你,一定要早点去思考,早点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它们是你无论怎么逃避,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之前知乎有个热门问题,叫做:毕业多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究竟是如何拉开的?
其实自从上大一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已经拉开了。
有些人早就在为将来做打算,很早就步入社会,去积累实习经验,发现不足,回来及时学习充电;
而有些人呢,则选择做鸵鸟,不肯也不愿意去直视血淋淋的现实,反而把头,扎进社团里。
在搬搬抬抬,在嘻嘻哈哈,在顿顿烧烤,在阵阵马屁中,迷失了自己。
4年后才发现,自己的简历上,除了「部长」可以加粗显示之外,啥都没有。
别成为这种人。
这是曾少最近写的干货:
3个重要提醒
后浪真正需要的东西
看完B站后浪,说点不一样的!
给现在那些低学历的年轻人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