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那是95年的秋天,我们师专中文系已经开学都快一个月了。突然有一天,我们班又来了几位新同学,其中,有一位身材魁梧、高高大大的男生,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交流才知道他叫高刚垛,是后来补招过来的。虽然名字怪怪的,但好像是很符合他那阳刚而又富有诗意的名字——“刚垛”。于是不用刻意,我便记在了心里。
在随后的两年时光里,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偶尔聊聊天,但在我的印象中,我与刚垛君似乎没有过什么亲密接触,只是同学,共同学习而已。记忆中,刚垛坐在教室的最后排,且是靠近墙壁的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里。他沉稳,不事张扬,也不大说话,犹如一潭秋水,明净而幽深,静谧中自有一番别样的风景。这与他那人高马大的外表似乎有点不大相称。
平时上课,他十分认真,总是专心致志地听讲,记笔记,但从不发言。课余时间,当我们三五成群地高谈阔论,大声喧哗时,他常常是沉默,巍峨如一座大山,只静静地聆听,或是埋头看书,好像他对书才情有独钟。
毕业后,好长时间没有刚垛君的消息。大约是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城里遇见他,他请客吃饭,交谈中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才知晓他与我同在一片蓝天下,所不同的是,我在乡下做教师;他在市里的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做办公室职员,工作生活都很好。除此之外,我对他知之甚少。
时隔不长,我给他打过一次电话,打听一种手机的事情。因为上次吃饭时,记得他曾经说起过自己用的一种什么手机,是交话费赠的。我的一位同事听说后,也想要一部。刚垛回答说他买时正好人家搞活动,现在过期了。于是,就此打住。
再后来,我的手机卡坏了,刚垛君的手机号随之遗失了。我平时拘囿于校园,忙于教书,无暇进城,偶尔有一次,大都是来去匆匆,没有去打扰刚垛君,因为我知道,在公司上班的他比我还要忙的多。
我再一次遇见刚垛君,出人意料地,是在百度新闻主页菏泽新闻网上,而且只是看到了“高刚垛”这三个字。
一开始,我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多得是,这三个字是我的老同学高刚垛君吗?看了下面配发的文字提及了他的工作单位,还有几张照片,尽管刚垛君总是有意地躲避着记者的镜头,但我还是一眼就惊喜地认出了图片上那位白白净净、高高大大的就是刚垛君。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不小心,刚垛君居然成了新闻人物。
成武县有一因先天性髋关节脱臼无钱医治而落下股骨头坏死的12岁女童——叫闫玉娥。父亲去年因车祸无钱及时医治离开人世,留下了患有眼疾和精神病的母亲,还有年幼的妹妹和弟弟相依为命。家中一贫如洗,一家四口赖以遮风挡雨的土屋摇摇欲坠,12岁的小玉娥一边上学,一边用她稚嫩的双肩承担起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
这样一个真实的悲惨故事一经热心拍客媒体曝光,在社会上就引起了极大反响。刚垛君了解情况后,内心受了了极大震动,他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所能为可怜的小玉娥做些什么。刚垛君是一个低调沉稳的人,他不喜欢亲自出面,然后高调让媒体宣传自己,也不想借此沽名钓誉,更不想把好事办砸,有意无意地对这个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家庭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刚垛君常说,爱人之心人皆有之,献爱心要以自己的能力而行,而且,它完全是个人的私事。因此,刚垛君只想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让自己心安。于是,他选择了做一个幕后爱心人士。他先后出资促成了小玉娥姐妹牡丹园之行,又拿出5万元为小玉娥家新建了5间新房,还联系了北京的著名骨科专家,准备适当时机去北京为小玉娥治病。
刚垛君这一系列的悄无声息的“壮举,”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小玉娥一家干渴已久的心田,使小玉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鼓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大哉,刚垛君!
上苍无情人有情,大爱无疆,有刚垛君,小玉娥一家一定能否极泰来,重拾安静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