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圆桌武侠派》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20-05-05 22:5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圆桌武侠派》经典影评1000字

  《圆桌武侠派》是一部由王晓磊 / 方文山 / 马未都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圆桌武侠派》影评(一):大徐皓峰

  大爱徐皓峰,《师傅》那片子真心经典。我记得有次徐导在采访时候说过,真的功夫较量,没有武侠片里那么好看,都是咔咔两下就完事儿了。这次还放出了剧组示范的花絮,果然是对功夫有研究啊。期待下次聊得更深入点。我还想听听徐导聊聊江湖啊功夫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呢,还有六神磊磊,想听他说说武侠上面的功夫是不是真的确有其事!

  《圆桌武侠派》影评(二):金庸现代生活带来了什么

  这系列比较明显的是为了节目赞助商而设立的话题,围绕了金庸这个作家,跟公众号作者武术指导歌词人一起延伸开来。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专门引用金庸小说写成文章公众号;也第一次在访谈类节目了解到方文山这个人,他的转型故事其实充满的积累智慧。节目里有个比较有意思汇总说作伟大不伟大,他养活了多少人。起码金庸养活了不少,对一个时代产生影响的人。

  《圆桌武侠派》影评(三):侠来自于古代贵族

  喜欢徐浩峰对侠的解释,侠是从古代贵族来的,所以天生便带着几分贵气社会责任,就跟西方的骑士一样。话说,咱们的侠义精神,其实并不比欧洲的骑士精神来得差。想不到社会几经变革,侠倒变成了你我口中的下里巴人,果然历史都是时光的灰啊。而且看得出来文涛兄是做了功课的,这边刚跟徐浩峰说完功夫,那边马上就和方文山讨论国风作词,还能点几句六神磊磊的“黑历史”,但是这几个人确实不太搭啊。徐导有点不太言辞,六神磊磊总抢话,还是跟冯唐他们开小黄过瘾啊。

  《圆桌武侠派》影评(四):现代人眼里的武侠

  身为一个武侠迷,这两期武侠专题看得够味。

  嘉宾阵容:资深文人马家辉古董收藏家马未都,新武侠代表徐皓峰,解读金庸新派小生六神磊磊,还有出品过好些国风武侠歌曲的方文山。给出各个时代不同角度的武侠体会思考

  第一集讨论武侠和江湖的本质,谈论什么是武侠、武侠精神,真功夫是否存在,功夫的实质

  第二集讨论行走江湖的秘笈,实质是借武侠来谈人生

  此处不剧透。

  美中不足是貌似前期缺少足够磨合,几个嘉宾还可以挖掘更有思想深度问题

  虽是游戏合作的节目,有些评论也未免太玻璃,这年头哪个节目不商业化能好好运作,也别太为难老窦。关键还是内容能好看,能带来思考。

  《圆桌武侠派》影评(五):《看理想》还看理想吗?

  实话实说,自从锵锵走了之后,一直希望圆桌派可以像锵锵一样(我说的并不是形式上的,而是作用上的)能给在这个繁杂社会中挣扎的我们,带来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因为无论是锵锵还是圆桌派,其中的嘉宾都是有一定学术或者社会地位的,我认为,成功之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抛开时运不谈,他们也一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这也是我来到锵锵和圆桌派做这些嘉宾的观众的最主要原因。毫不客气的讲,这一期的圆桌派,是让我失望的,节目需要存活,来插入广告,都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让广告影响了主题,破坏了节目的初衷。哪怕把现在手游荼毒了多年年轻人避开不讲,在窦老师谈到许晴老师时候,公然弹出什么“想找女徒弟,快来天龙八部”之类的含有暗示性的低俗插入广告,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我觉得真的是直接破坏了整体节目的气氛。况且这期节目我觉得有点尬聊,就是没有发现什么思想的火花在里面,当然可能也是我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没发现老师们讲这期的重点。激进点说,我甚至认为这集就是为了广告而做的。我是这个节目第一批冲会员的人,不是说想炫耀什么,只是想表达我对这类节目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的。真的不希望“看理想”节目组在这个人人向钱,人人都讲商业化的环境气氛中,渐渐的忘记了'看理想'这个做节目的初衷。眼看第三季就要出了,真心一样圆桌派第三季能像第一季一样做出不屈于商业潮流的东西。

  《圆桌武侠派》影评(六):到底是谁的可悲

  刚才,也就在两个小时以前吧。看到这个综艺评分不低,我去看了。

  我这人有个习惯,看视频喜欢开着弹幕。

  在第一集开始的时候四个人各自介绍,弹幕里面没什么争论,都挺好的。

  在看了一段之后,到了徐浩峰讲中国武术的劲力,拿泰森举例子。不知道为什么,弹幕里面绝大部分都在说徐浩峰是个骗子。说他什么都不懂,在瞎编。

  甚至有极个别人说中国武术就是比不过国外的职业联赛,说什么所有的太极大师都是骗子。

  首先,我个人学过一段时间的形意拳,本人也生在形意拳的发源地,所以可以说有一定权威性。大学也一直在武术社学武。

  在《道士下山》上映的时候我凑巧看到了关于徐浩峰的介绍,据说他从小学习形意拳。

  以此为前提,至少可以认为徐浩峰并不是一个没有传统武术基础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有相当高的武学造诣。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弹幕里面那么多人骂他是骗子!

  本来我以为国民素质已经算是比较可以的了。没想到,一涉及深一点的,专业一点的东西,人们非但不去选择接受,或者批判性的接受,却选择了没有一点素质的嘲讽,诽谤。

  当然,这从中国影院里文艺片几乎没有破亿票房中也可以看出一二。就贾樟柯第一部作品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相信在现在国民里就有不少于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

  先不说我这个理解徐浩峰的人知道他并不是骗子,单说那些本着打算看看大师提升些武学素养的人来说,不知道他们看到那些满屏都在骂徐浩峰是骗子的弹幕后还会不会有心情去接着看下去。

  我的一些见解,欢迎讨论。

  《圆桌武侠派》影评(七):奔着围观大咖的心去,看完觉得居然挺不错!

  挺喜欢这两集,冲着方文山六神磊磊马家辉徐皓峰来的。

  一群各路“大侠”来谈论对武侠的思考。

  摘取一些亮点:

  第二集:行走江湖有秘笈?

  六神磊磊:不要试图分手了还做好人

  六神磊磊读金庸一向思路新颖,谈到为什么张无忌被很多人讨厌,他说到:我以前一直很疑惑,后来才发现,张无忌最大的问题是,他总想做个好人,即使对不住姑娘,也想做个好人,最后反而比那些反派更招人讨厌。六神磊磊说他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感悟,不要试图分手了还做个好人,引起现场一片笑声,可以说很现代的武侠观点。

  马家辉:”不要脸“道出江湖真谛

  深谙“不要脸”的作用,年轻时候have nothing to lose, 面子不该是你的成本

  方文山:回忆自己曾经最重要的一份努力,就是“不带功利性的阅读”

  以《爱在西元前》为例揭秘歌词打动人的创作技巧(加入人称代词拉近距离),还谈起当年被吴宗宪发掘的故事,他更多是“以量取胜”,递交歌词每次都递交一大本,印上百份,最后还真的起到了效果,宪哥回复了。

  第一集:武侠梦和真功夫

  徐皓峰:习武本质上是在改变本能,因为人的本能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

  其中有一段讲到拳皇泰森,人们都觉得泰森善于攻取,徐皓峰老师却认为泰森首先是一个“防守大师”,擅长“躲着打”。这一点与中国武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未都:侠这种精神,就是做事先不计成本。

  但如今男女情胜过男人情,我们也变得很难极度信任别人。

  马家辉:武侠的核心在于侠,而真正的侠取决于义。

  谈到当年陈真、霍元甲、黄飞鸿等系列香港功夫片中的“东亚病夫情结”,他的理解是:当时当时的那一代功夫派导演,很多都是从上海过去的,他们的作品中所隐喻的,或许并非当时香港的处境,而是内地人民被广泛殖民压迫的心声。

  他认为,现代枪战片、警匪片,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武侠片”,

  本以为和游戏的合作会谈一些更新更年轻化的话题,可惜这个节目一贯内容局限性比较大。里面提到有一个点,说是以后科技进一步发展,人们能体验到的武侠又将越来越真实,比如可以在游戏里真切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说实话对这还蛮期待。

  《圆桌武侠派》影评(八):圆桌武侠派我觉得值得留存的语录

  (一)武侠:真功夫与侠客梦

  1.什么是侠:

  做事不计成本,成本分两种:一种是经济成本,一种是身体成本。帮你把事了了,深藏身与名。侠是向外付出的,魔是向内收的。——马未都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司马迁做过分类:比如卿相之侠(文天祥)、豪富之侠,言必信行必果,扶危济困,不爱惜生命,不讲对价——窦文涛

  2.一个90岁的老人和一个9岁的小孩打喷嚏的时候,他那个浑身震颤的劲是一样的,武术家就发现不以年龄衰退的的人类本能的动态,然后他就用各种器械去开发这种劲,这在武术里就叫寒颤劲,如果老人要保护自己他就必须得用寒颤劲,因为老人肩膀都没有肌肉纤维的伸缩力了。——徐皓峰

  3.黄飞鸿系列电影,在识人断物,对不同阶层的人,待人接物的知识方面是对评书教育的弥补。——徐皓峰

  4.窦文涛读书中文字:男女剑仙之间以祝你早成大道而相互拒绝,显示自己心存理想,最有人情味的话是 下次联手 有缘再见。一旦说出可否接受我往往死于非命,偶然终成眷属也十分乏味。

  5.早期电影和现在电影有一个根本的不同:早期电影最重视的是男人情,比如背靠背枪战的极度信任。今天的电影最重视的是男女情。——马未都

  6.教成徒弟把师父灭了叫偏门、鬼道,所以练武术的人一定要急切地往文人之道上去转,我只有这个意识我的交流方式我的运行规则,转成文人系统了大家才都安全了。——徐皓峰

  (二)秘笈:行走江湖有绝招

  1.写歌词动人的一个法宝:副歌第一句里头要有一个你,或者人称代名词 记忆点,歌词不是历史的叙述句,歌词是情感的催化剂,所以它里面一定要有你我他,相关性。——方文山

  2.演讲要多用“我们”,就显得你跟底下听众是一体的。——六神磊磊

  3.我之前喜欢宋词给我很多养分,当初我一件事情做对了,就是不带功利性的阅读,阅读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事情,你一个下午就可以把一个人几年下来的心血化为己有了。——方文山

  4.中国禅宗讲究观机,其实就是老师机会教育,就是看看你这孩子,这个时候我跟你说这个道理,你格外能听得进去,那时老禅师就是观 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态状态到我这儿来,也许我突然给你一个棒喝你就明白了。——窦文涛

  5.张无忌为什么老是被骂:就是因为他干坏事的时候还想做个好人,分手不要企图做好人,不要我还是爱你的,我都是为你好。试图讨好所有人最后都不能讨好。——六神磊磊

  6.梦参老和尚说:对众生当然要慈悲,但先对你自己慈悲,你自己也是众生,先放过自己,你太想周全了,你要普度众生,你要有这能力,你不苦恼你才能普度众生,很多人把自己逼得没有退路了,你对你自己要慈悲。——窦文涛

  7.痴的人有深情,爱好一个东西成痴的人是性情中人。——窦文涛

  《圆桌武侠派》影评(九):对徐皓峰的爱与恨

  我对徐皓峰老师真的是爱恨交加,读过他的大作,《刀与星辰》当初把我惊得用了一个晚上连忙读完了,身上一阵大汗。《逝去的武林》又是那套不瘟不火的性冷淡风的行文,将一代武学大师的传承描述地沉重凝缓,笔上功夫,厉害,学识亦不可谓不渊博。

  而初知他,想必大部分人都是从《师父》而起,《师父》这部片子业界好评连连,莫不是创出了新的武侠解读,把他真正从默默的背后创作者推到了台前,名声大噪。正如他自己说的,从前的武侠片或功夫片都是导演管剧情,而动作都交给武术指导了,这套从香港继承来的成熟体系从某种意义上也把武侠片推上了死路,成家班,刘家班,被统一的武术路子,大同小异,限制了导演本身作者的性质,使得武学单一化。

  于是他另辟蹊径,用自己那套路子阐释了新武学,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是,他的那套武学路子难道就是名门正派?第一次看到他的电影的很多人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怪。人与人之间交手,都是划划两下就躺地了,没有花里胡哨的花拳绣腿,没有酣畅淋漓的大战三百回合,名曰真街头巷战,要与香港假武学见分晓。这无非是延续了电影学院一贯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符合学院派审美,无可厚非。但这个真里有多少真?那人都一组拆招就刷刷躺地,晕得比谁都快,高手对决,动作都是干净利落,两人动作之贴合程度简直像是武术套路里的长枪对空翻,预先排演过无数遍。他确实是追求了真,但是这真里透露出一种假,因为他太真了,太完美了,就像有人批评李安的120p像高清电视转播一样,你完美的不现实,反而弄成了现实主义流的写意电影。不知道徐导到底真的打过多少架,哪怕是练过的真打起来也不可能这么干净,而如果假设是大家都没见识过的武学泰斗之间的决斗那就另当别论了,毕竟徐导自己在采访中都说了,人家到了那个级别是要做文人的,轻易不出手,没人见过,那反证徐导的影像就更是幻想了。但是反过来说,电影什么时候真过?本身就是假的杂糅体,只不过徐导太过完美主义了。除开动作,整个电影的对白更是延续了少就是多的传统,只比侯孝贤的话多点,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动手的绝对不动嘴。人虚空的只剩下一具空壳,成了电影的道具,也许这就是徐导特意追求的美学效果,要做到绝对掌控演员,体现自己身为作者导演的身份。这些都可以归类为审美体验,人人不同罢了。

  徐皓峰老师在圆桌之前好像还上过一次锵锵,为了自己的片子做宣传。徐导本人面相偏善,温文尔雅,书生气,说话和李安似的软绵绵的,但是绵里藏刀,功力很深,几个人围一个圆桌虽然话不多,但是气场真的压过其他人。说话引经据典,和读他的书的感觉一样,博学且自信,但是不争,认为你是傻子的时候就一笑带过,喜怒不形。但正是他的这份自信,让人又感觉堪忧,经常甩出一些行业黑话和冷门名词,搞得神神叨叨,而且经常是说了开头就不说了,不知是话少,还是不屑于说,有种玄学家的感觉,在第一次上锵锵的时候就给人这种感觉,不屑于跟你解释,话要绕着说,正如他自己标榜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话就都要含蓄地表达”,还举了个晚清天朝人民歧视洋人的例子,这真是与人民的观察大相径庭了。

  不知他从哪里看的史料,对于从前的武学家和武术流派的研究之精细,除开正儿八经的学术,各种歪门邪道的人家的生活起居,流派之间各种不传之密了如指掌。他的书读多了,总觉着里面有很多故事是明显是假的,但是却被他相信着并传播着,当然这些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细节,只不过读的时候经常能捋到这种毛刺也是挺不舒服的,若是当成完全编造的小说来看,也没任何毛病,但是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就不免让人挑挑拣拣。这次的圆桌就更是引来更多的争论,对于他那一番传统武术和自由搏击碰撞的时候的遮遮掩掩的态度,很多人感觉很失望,有点之前来的王占军(这人纯老忽悠,说话避重就轻,不做正面回应,油腻油滑)的感觉。若是真的自信,必然会正面回应,而不正面回应,则隐约中已经显了一种败势。真的大师都要隐居幕后不出手,门派对决必然要派弟子出场,好的教练都是挑选一块好材料来实现自己的理论,好的,那直接派出各大门派最骄傲的大弟子来比试可以吧?毕竟师父都是从弟子走过来的,最优秀的弟子肯定可以代表师父的水平,总不能所有弟子都在成为师父那一刻就坐地飞升了吧。寒颤劲就更是可笑,寒颤是大脑通过神经触发的肌肉抽搐,徐导的意思应该是证明老人是有瞬发肌肉的能力的,即使这种劲真的能利用,那年轻人也可以照样用寒颤劲来对付你,卯足了劲打人要害这种手段别人也可以对你使,无非是看谁先狠。窦文涛真的是极顶聪明的人,他明白徐导在含糊其辞就直接明确询问是或者不是,但是在意识到对方试图模糊问题的时候就进而转变方向不再问了。记得锵锵有一期成龙来了窦文涛也是直接问出你和李小龙谁能打得过谁这种被网友纠结了半个世纪的难题,而成龙大哥的毫不含糊的真性情,以及回答的高情商,让人佩服,他先是列举了一些硬性条件和物理规律,他是双骨人李是单骨人,在片场的接触等等,最后说出了一个毫不伤害任何一方粉丝的结论:还是让他赢吧。

  片中不断插播徐导在现场指导演员动作的场景,让人知道徐导是真的有两下子的。但从徐导的身形来看,怎么也不像是一个习武之人,倒更像是个文弱书生,但毕竟他这路人也是不会和人比试的,做到他这个境界,要维持高术莫用的姿态吧。现在的年轻人思辨能力都很发达,不是很好忽悠,有点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时代的感觉。很多人评论地有点直白,说徐皓峰老师是骗子,这就确实言重了,他骗是肯定不是在骗你,只是他读得那些书那些理论,他是自己真的信了,再换个角度讲,他本身就不是武林人士,别忘了他的本职是个编电影拍电影的,造梦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圆桌武侠派》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