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六,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午饭后,噩耗传来,学校附近的苏道沟村又发生了一桩儿童溺水而亡的悲剧。
据说,事情是这样的。中午时分,同村的两个小男孩,约摸有10岁左右,相约来到村东的一坑塘边摸鱼。当他们来到坑塘边,看到绿莹莹的水面上不时地泛起水花,两个孩子心里也乐开了花。其中一个小男孩夸口说自己游泳本领高,先下水试一试。于是,这个小男孩迅速地脱光衣服,随着“扑通”一声响,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了一个大大的水花,涟漪也随之一圈一圈地漾开去。岸边的另一个小男孩瞪大了惊奇的眼睛,羡慕地注视着自己小伙伴的精彩表演,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水中的小伙伴一个水猛浮上来时,怀里一定抱着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水面上的涟漪一圈圈扩大,之后,又一圈圈缩小。等到最后一个小水圈又化为一个小圆点时,小伙伴却也不见任何踪影。直到这时,岸上小男孩似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慌了神,撒腿朝村子的方向跑去。
不一会儿,惊魂未定的落水孩子的父母来了,村上的大人、小伙子们来了。几个精通水性的年轻人相继跳入水中,在孩子的落水处仔细搜索,结果却无功而返。最后,消防队员来了,动用了大网,终于把落水的孩子捞了上来。这时的孩子,面色惨白,早已停止了呼吸。孩子的母亲一下子瘫在了地上,欲哭无泪。
一个含苞待放的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的池水淹没了,留下的只有亲人们无尽的伤痛和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是家长监管不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人身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第一责任。然而,遗憾的是,如今大部分农村孩子家长由于生活所迫,要么外出打工,要么整天忙于挣钱,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看管,这就给孩子留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稍不留意,就可能铸成大错,后悔晚矣。
二是学校安全教育不够。据了解,游泳孩子大都是在校学生,尤其是以在校小学生居多。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自制力差,自我防范意识弱,是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高风险时期。因此,学校应针对这时期孩子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唤醒孩子内在的安全意识、危险意识和生命意识,使孩子尽可能不去危险的地方,在有危险时能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并能有意识地避开危险,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生命。
三是社会对农村大量存在的废弃“吃人”坑塘管理的缺失。据观察,现农村地区不少地方存在大量废弃坑塘,这些坑塘既没有安全防护措施,也没有安全警示标志。它们的存在,就像是一个个美丽的“陷阱”,无时无刻不在张着一张张血盆大口,守株待“兔”。因此,当务之急应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加强对废弃坑塘的管理,切实为我们的孩子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附:这几年来我们学校周围溺水儿童回放。
一、四五年前的一个夏天,学校前小河的小桥上。一小男孩午饭后上学路上,路过小桥,沿小桥边缘台阶时,不慎落水,救起时已命归黄泉。
二、前年,学校东有四五里,张庄,有两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骑车出去玩,长时间未归。家长四处寻找,最后在村后的一窑坑旁发现了孩子的自行车和两个孩子脱掉的衣服。孩子被捞上来后,早已奄奄一息。
三、去年暑假前,学校西七八里的李集小学。三个孩子偷偷去坑塘里游泳,一人先下水,旋即就不见了踪影。另两个孩子见状,惊吓中慌忙跑掉。后经老师再三追问,他们才说出了实情。
四、今年春天,学校门前小河旁。三年级一小男孩去河边捡拾自己心爱的纸飞机,不慎跌入水中。多亏另一小朋友见状飞奔而去,叫来了孩子的母亲,将其及时救起。救出时,孩子被淹的肚涨如鼓,眼角翻白,气息微弱。后迅速被送往医院救治,经过十多天的积极治疗后,脱险。这是近年来我所听说的落水后被成功救治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