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3月婴儿因被妈妈强制训练睡眠而活活闷死这条新闻?
我最早看到这条新闻,还是在朋友圈里。
新手妈妈霞(这里为微信名简称)为了能给到孩子更科学的教育,果断加了一个名为“芝士小馄饨”的育儿群。
这个群是干什么用的呢?
说的简单点就是用他们根本毫无科学依据甚至是一点卵用都没用的“训练婴儿睡眠”来锻炼宝宝独立入睡的能力。
虽然表面听着是训练,但其实就是不管不顾,让宝宝自己折腾到睡觉。
听着就很不靠谱,但是妈妈霞却深信不疑并且花了大价钱加入了这个群。
加入群后,她就按照群里“专家”的指示去训练三个月大的可乐,没想到却亲手把孩子交给了恶魔。
因为是训练宝宝独立入睡,所以霞是通过监控摄像头观察宝宝状态的。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宝宝因为睡着后翻了身而无法再翻回来,导致她的脸完全是被下面的铺被裹住的,这是很危险的!
再没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没有什么力量的,看到这种情况必须要及时的把孩子翻过来,不然就会有窒息的危险。
但是这个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人家第一时间去了群里问要不要去给孩子翻个身?在得到回复说不用管后,这个妈妈也就真的没管了。
简直要被她的智商蠢哭:宝宝这么小,该不该翻个身你心里还不清楚?
在听到孩子挣扎的哭声后,这妈妈又对着监控乱拍一通继续发去群里求助。
得到群里的“热心解答”后,这个妈妈继续心安理得的在群里聊起了天。
我真想问她一句:群里都是你祖宗么,你这么听话!你女儿的命还没有你聊天重要么?
要知道,此时只要这个妈妈去给她翻一个身,宝宝就有生还的机会,但是这个妈妈没有。
甚至当她看到女儿留下的血迹后,她还在群里感谢着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过了一会,她发现听不见孩子的哭声了,于是她在群里欢天喜地的通知大家:宝宝解锁了!
如果说以上的种种愚蠢都是因为第一次做妈妈太紧张了关心则乱,我还可以理解。
但是当看到她知道孩子死后第一个反应不是悔恨不已而是问群里:结扎后可不可以再生的时候,我简直气的要死!
从1点多到3点多,整整两个小时多的时间,她对孩子的痛苦挣扎不管不顾,而是一个劲的在群里求助,我就想问问:你脑子呢?
看着孩子留在床上的那滩血迹我久久不能释怀:
我们不知道孩子在临死前怎样苦苦挣扎过,也不知道孩子最后是如何放弃了挣扎。
唯一的感觉,就是心痛,气愤!
心痛三个月大的孩子,就遭此悲剧,气愤孩子的妈妈,为什么这么无知,亲手扼杀了无辜的小生命。
毕竟,养狗养猫都知道要动脑子,为什么养孩子就不知道?
悲剧发生后,所谓的育婴专家“芝士小馄饨”立马发出一份声明。
篇幅很长,简而言之就一句话: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对的,是妈妈操作不当,而且趴着睡并不是宝宝死亡的原因。
虽然这条微博已经关闭了评论,但还是被不少网友爆料说这根本不是什么专业的育婴专家,而是一个野鸡机构。
对于这家公司的内幕,真是不扒不知道, 一扒吓一跳。
芝士小馄饨育儿经是昶美文化传播公司的官方微博,它的创始人是杜某。
而这个“芝士小馄饨”名字的由来,也是他和妻子二人孕育的孩子的名字缩合而成。
馄饨妈妈是这个公司主推的红人,就像很多视频上的博主一样,带着儿子通过视频来传播一些所谓的“育儿知识”。
公司里大部分都是类似于馄饨妈妈这样的成员,而且每人都持有“美国红十字会初级/高级育儿师证书”。
我去查了查这个“美国红十字会初级/高级育儿师证书”才发现,其实这个所谓的美国红十字认证的课程,不过是类似于保姆培训,并非专业的资格认证,只要花40多块钱就可以买到。
而这位馄饨妈妈所谓的“育儿知识”都是哪里来的呢?
据她自己表示,都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在书上学到的一些理论得到的。
而那些被不少妈妈们当作是宝典的“训练宝宝独立睡眠”的高招,也不过是她从网络上看到的,甚至是跟当地妈妈们在群里交流得到的。
虽然人家没有真材实料,但是人家课程价格真不是一般的高,光是育儿引导就要近2400起步。
虽然价格昂贵,可还是有大把大把的新手妈妈挤破脑袋往里进。
真是应了一句话:这年头骗子多了,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不过没有专业实力,终究是走不长久的。
这个野鸡机构祸祸一段时间后,就有网友陆续在网上爆料受骗的事。
有的是交了学费后因为要退却被恶意收取高达30%类似手续费的费用;还有就是在加入这个群后,才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邪恶组织。
这次新闻曝光后,有一网友就向育婴博主@蔓越小莓爆料说,自己也曾是“芝士小馄饨”群里的一员,因为实在不能接受这种方法而退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但是让她心痛的是,群里的很多妈妈似乎都被同化了,把群里老师们的话当作圣旨,任由孩子哭闹。
最让人气愤的是发生了这件事后,还有人在傻X兮兮的维护这个机构。
说真的,你不聪明没事,你没什么脑子也没事。
但是能愚蠢到这地步的,我求求你还是别生孩子别养孩子,给孩子放一条生路吧。
拿着生孩子的钱,去看看医生吧!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个妈妈全部都是错,毕竟她当初加入这个群,也是为了想让孩子更好,绝不是出于如此恶毒的心理。
但是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她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一点点挣扎死去都不愿意替她翻转一个身?
就为了所谓的解锁,就可以让孩子如此痛苦至此?
恕我不敢苟同。
小土豆如今也三个月,和可乐一样大。
所以同为妈妈,我很同情她的遭遇,但是我不赞同她的做法。
中国作家莫言曾经说过: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
虽然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偶尔犯错没关系,但是我还想劝以下这四种人,能够积点德不要生孩子。
愚昧无知的父母
18年4月,网上有一则视频看的人是触目惊心。
一个家长手里端着一个碗,里面盛了不少小蝌蚪,正在一口一口的喂给孩子吃。
孩子不愿意吃,家长哄说是小鱼,一连吃了七八条。
而喂蝌蚪的原因是孩子上火了,所以要给孩子吃蝌蚪“下火”。
真是无知者无畏。
据资料显示,蝌蚪很可能感染一种名为“裂头蚴”的寄生虫,成为其中间宿主。
除了蝌蚪外,这种寄生虫还管饭寄生在蛇、蛙等体内。
人生吃之后,裂头蚴会顺着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任何器官和部位,如皮下、脑部、眼部等。
万一发生点什么,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这种父母,我想说:你愚昧祸害你自己就好了,请不要拿孩子做试验品。
情绪化父母
2012年3月,一位母亲因为和老公发生争执,一时气不过而当场用一把菜刀对准三个月大的婴儿其右颈划伤,伤口有10厘米之长;
2019年12月30日,家住合肥的李某因为和丈夫发生矛盾,直接将2岁的孩子从家里抛出窗外。
孩子掉落在地上头部凹陷一大块,30分钟后父母才下楼看孩子;
同年6月,一女士在与老公熊某争吵后,赌气带着不满8岁的儿子离家出走。
结果没有多远,该女子就将孩子扔在鹤壁服务区后独自驾车离开。
……
以上类似的悲剧还有数不胜数。
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是当二人出问题的时候,孩子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
请问:孩子又做错了什么?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大人的问题,就该大人解决,而不是一个孩子充当你们报复彼此的工具。
拿孩子出气,这样的父母,就是垃圾。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父母
还记得那个把父母告上法庭的12岁小男孩赞恩吗?
赞恩出生在一个极度贫苦的家庭里,一家七口挤在一个破楼阁里。
赞恩从来没有去过学校,因为自他懂事起,他的任务就是出去赚钱,不然就会遭到父母的毒打。
在经历过妹妹被卖给了房东,犯事进了监狱还被母亲告知再次怀孕后,绝望的赞恩终于鼓起勇气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
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赞恩控告的,是父母把他带来了这个世上,却没有给予基本的教育和爱。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这样的父母,与禽兽无异。
把孩子当作是私有品
《爸爸去哪儿》是我最喜欢的一档节目,尤其是里面田亮对女儿森碟的教育态度,更让我钦佩。
曾经有人问田亮他会怎么规划女儿森碟的未来?田亮的回答是:
女儿未来的发展要顺其自然,当然会以学业为重,我会保护她的天真。
剩下的,就交由她自己选择,然后有方向性地进行引导。
跳水教练觉得森碟很有跳水天赋
想让田亮把女儿送来学跳水
田亮选择尊重女儿的兴趣
这是多少父母明白却做不到的道理。
很多父母习惯性的把孩子当作是私有物品,却忘了总有一天孩子会成长会独立,更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
纪伯伦有一首诗说的很好: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 自己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真正通明的父母,从来不会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有物品。
更不会以爱的名义来要挟孩子。
再回到文章开头。
悲剧已经酿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反思和总结。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得很对: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孩子一出生到这个世上,父母就是他们最至高无上的主宰。
所以我想对有些父母说:如果你没有做好当爸爸妈妈的准备,那你就不要着急要孩子。
因为孩子不单单是你的延续,它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同时,我也想告诉所有父母们:别着急,让你的孩子慢慢来,一切都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还记得马伊琍就曾经发过一条这样的微博:
长大需要时间,需要等待,心急不来,我开始后悔没有多抱她,后悔那些睡眠训练,后悔做规矩让她挨了一顿饿……。
孩子总会成长的,只是在那之前,希望做父母的我们,能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句台词是: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被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但愿为人父母的我们,能够好好珍惜这段缘分。
— END —
推 荐 阅 读
◆作者:番茄,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知名三甲医院部门主任,专注于女性自我成长,擅长用文字为读者解答恋爱、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的困惑。公众号:遇见番茄()微博@番茄的村庄,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