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从母女到闺蜜:我这样与原生家庭和解
日期:2020-04-20 12:00:13 作者:杨熹文never say neve 来源: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阅读:

从母女到闺蜜:我这样与原生家庭和解

  母女

  

  闺蜜

  熹望主播实习):许娟

  BGM:S.E.N.S. - True Love

  结尾歌曲:稻香 周杰伦

  是不是有一个分界点

  区分了“我不原谅的过去”

  和“我要好好面对的现在”

  封锁期,我几乎每天同母亲电话

  我同她聊昨天买的牛尾骨好吃,今天网上看到谁的八卦明天我有什么计划……

  母亲听着,也给我汇报她的日常,什么水果下来啦,门前的李子树开花了,我爸最近在干啥……

  现在的我们,像闺蜜,多过于母女。

  朋友说,“和你母亲关系真好。我就和原生庭处不来。”

  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就发现鲜有人没有原生家庭烦恼

  一个朋友说,封锁期母亲搬来同住,这一个月里自己度日如年

  她说,自己都了6年的母亲,自认为是个不错主妇,然而母亲还在指点她,煮饭时盐多盐少,哪里打扫得不干净孩子衣服穿对穿错。

  这让她想起小时候,无论做什么,母亲都会说,“不是你这样做的!”

  她同母亲争执,母亲哭到歇斯底里,“我还不是为你好?!”

  她说,这么多年,自己在外面是精干职场女性,在家里是能干的主妇,而在母亲面前,又变回了那个怯懦自卑小女孩

  另一位朋友说,“我从不主动告诉父母生活里的任何事。”

  大学毕业后,从家乡漂到北京,最想远离的,是父母对自己事业想的不尊重

  她说,小时候想学画画。母亲说,“学那个有什么用!”后来报考大学,母亲执意让她留在家乡念书,再后来到了选择职业时候,她想去更远的地方看一看,母亲逼迫她留下来,她几乎以绝交的方式,到了北京。

  这些年,她的事业越来越好,母亲终于肯承认,她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但跳槽、转行、创业,这些事,她从未对母亲开口。她知道,一旦开口,便又是失去梦想或绝交的结局

  她说,离开了母亲,自己终于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了。但偶尔,看着身边的朋友那么自如地给家里打电话,她还是会在深夜里流一场泪。

  我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足够普通,称得上幸福,但我绝不想再做一次小孩子

  二十年间,家中一直上演的是父母不停争吵又因为我而不能离婚循环

  母亲暴躁,同父亲为一切吵架,气急了口不择言,哭到邻居都来敲门劝架,摔遥控器花盆,深夜爬上6阳台要跳下去。10岁的我,是那一夜突然长大的。

  母亲又那么好强,不容许我落后人一分,身边的同学都是参照物,她拿我一一去比较,我因此自卑。母亲的控制欲也很强,我的言行与她的标准有了出入,挨打是家常便饭。有一段时间,母亲的情绪糟糕,她会莫名其妙地举起椅子砸向我。我从此眼睛后面长了眼睛,嘴后面长了嘴。

  还记得父母在我欢欢喜喜去大学报道的前夜,撕破脸皮地闹离婚,把全部的难听话都说尽了。我哭着求他们,离吧,离吧。我十八年的自我都在替我求他们,求到十八个自我都哑了。

  我觉得那一部分的父母,是我直到今天也不能原谅的。

  无法控制情绪,让孩子战战兢兢地长大,在别人家见到了和和气气的生活,都要把眼泪憋到卫生间去流。让孩子带着一张优秀的成绩单成为了成年人,性格却是残缺的,我恨他们不懂,总有一天我不再需要成绩单,却一天也无法逃离我的性格。

  后来我去了远方,和母亲疏远。

  距离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我还是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我自卑怯懦,觉得自己不值不配,我不愿意同母亲分享我的生活,再好的事情,她也一定会找到瓦解我信心的细节。我还是怨,每当做着棘手的事情,我都仿佛听见母亲的声音,“你怎么连这个都做不好?”

  我读了很多和原生家庭相关的书籍,试着解读那些痛苦,这帮助我理解了很多事,但我并没有真正释怀。

  三年后,我回国的时候,忽然发现,母亲变了。

  我发现,她的脾气变好了,还很幽默,她懂得生活的情趣,善于发现细节之美,她慷慨义气,有慈悲心,她聪明,跟得上时代,不俗气……

  我意识到,也许是因为我成年了,我们之间又有了距离,这让我可以超越女儿的身份,像旁观者一样去看母亲,又也许,就像我们在成长,父母也在改变。

  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有一个分界点,它区分了“我不能原谅的过去”和“我要好好面对的现在”。

  也是那个时候,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出改变。我可以选择永远留在过去,做一个精神上伤痕累累的女儿,我也可以一切归零,和这个“全新”的母亲尝试相处。

  我和母亲的关系,从那时起逐渐变得平等。

  我继续在远方生活,有时叹这距离,有时万幸这距离。我和母亲常打电话,分享一切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还是会争吵,吵起来发誓再也不理对方。但我们总是再一次拿起电话,和那个远方的人讲别处不能讲的话。

  母亲还是那个争强好胜、控制欲很强的人,但她不再试图把她的观念强加在我身上。我发现,当我把自己从过去的那个女儿身份解脱出来,我不再以一种受迫的眼光揪住母亲的缺点不放,我看到了母亲的喜好,她的梦想,她的烦恼……我支持鼓励她,帮她排解忧愁,而当我的胸怀敞开了,母亲也是这么对待我的。

  我不再质问母亲为什么打我,不是忘记了,只是觉得这一切并不会对现在有任何帮助,我彻彻底底地放下了。如果可以回到从前,她一定最想收回那个巴掌。对吧,妈妈?

  我也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有自信,有主见,遇到喜欢的东西,敢于追求,遇到棘手的问题,母亲的声音不再出现在耳畔了。

  有一次,一个不相熟的朋友对我说,“一看你就是那种在特别幸福的家庭长大的孩子!”

  我不知道怎么说。因为我一生长大过两次。

  一次,是在10岁时,看见母亲欲跳楼的背影。

  一次,是在成年后,在我可以做出选择的时候。

  — not the end —

  P.S. 还记得“熹文的28天每日复盘”吗?未来的公众号上,每天的第四条会有来自熹文的“抗疫日记”,熹文会以视频形式,和大家聊聊新西兰的状况、每日复盘和日常琐事。

  想看更多熹文的视频,请关注这个号(搜索“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每日接收正能量,上面还有定期更新的熹文原创的励志语录视频。

  话不多说,熹文在今天的第四条推文等你~

  熹望如你系列主题征文还在继续,感谢全部读者的参与,现在,第六次征文已经开启,关于[3月复盘]和[4月flag]这个话题。在3月里,你得到了什么收获呢,对于4月,你又有什么flag呢?

  欢迎与我分享你的看法,以[3月复盘]和[4月flag]为主题,从未在任何平台发表过,请投稿到,不超过500字,短小精悍的征文等待你的投稿。邮件标题请注明“[3月复盘]和[4月flag]”字样,邮件正文须附微信ID,无截止日期。

  发布方式:发布方式:文章一经采用,会在公众号【杨熹文】()首次刊发,并支付相应稿酬,根据读者反馈,我们将选取来稿在拥有数十万粉丝的公众号【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转载,并追加稿酬。(P.S. 因来稿量大,如稿件两周内未收到回复,可自行处理。)

  ?长按识别以下关注【杨熹文】

  点击以下标题,阅读熹文的原创好文~

  1、我,杨熹文,失业了

  2、三十岁之后,别让体重走上坡路

  3、别人的假期,就是你最好的增值期

  4、“成为极简女生之后,我果然攒了好多钱!”

  手 指 点 一 点 , 不 要 和 熹 文 走 散 ~

  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女性丨励志丨成长丨情感

  关注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

  X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从母女到闺蜜:我这样与原生家庭和解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