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频出的电视剧其实对于迷恋看剧的人来说,并不算友好。
寻找好剧的过程简直像大浪淘沙,很多时候,甚至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但最近,我的运气还算不错。
中年危机题材的电视剧,讲述成年人的苦难世界。叙述的过程并不流于俗套,剧情设置上很是走心,包括主演郭京飞在内的一众演员,更是演技在线。
此剧之前在豆瓣的评分一直稳居8.5的状态,不少人都评价此为年度好剧,夸赞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但最近,它的评分却直线下降到了7.6,从昨天开始,被很多人恶意刷了一星差评。
-1-
先上评分截图。
之所以被打一分差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结局剧情中的某个片段。在片段中,歹徒抓住了余欢水在内的一众人,开始集体讨论放谁留谁的问题。
那么,那些片段到底有没有讽刺女权,我上张截图。
注意,截图中说话的女人实际上是剧中的一个反派,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生命的那种人。
这样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安危,主动站起来说这种话,其实很合情理。而歹徒给她的回答,则充满了讽刺意味。
除此之外,差评人士还对余欢水前妻的形象塑造,以及女反派的形象塑造非常不满。认为一个贪财、背叛、不理解、不尊重的前妻形象,和一个为了利益出卖肉体的职场女性形象,是在物化和侮辱女性。
-2-
如果说这部以中年男性为主角的剧在恶意丑化女性,实际上,它根本也没有塑造多少男性的正面形象。
窝囊的中年男人撒谎成性;拿着实权的上司不干实事;追求真相的媒体人欺骗观众;教书育人的老师推卸责任……
这部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剧中看到了生活的压抑,现实的无奈,产生了共鸣的情感。
但有些人,只看了性别对立。
抓住某些词汇和某些情节不放,甚至不联系上下文做深入思考,便大言有被冒犯,群起攻之。
如果非让我举例说明,详情参见前不久某流量明星被写文,粉丝敏感的事件。
-3-
女权,又称女性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权说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是追求女性尊贵,而男性地位卑微吗?是将女性视为是受害者,将男性视为仇敌吗?还是认为男性欠着女性,需要男性补偿?
都不是!
女权追求的是平等,是平权。
女权的前提是人权。
说女权的同时,一定要明晰一点。
女性,不是弱者。
我们要追求的是权益,不是利益。
不要自己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只要权利,不要义务。
那样的女权是伪女权。
结合以上观点来看,《我是余欢水》大结局的剧情,到底是在讽刺女权,还是在讽刺披着性别平等的外衣,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虚伪小人?
如果连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意识都欠缺,不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到底是谁在污名化女权,又是谁在阻碍女权的发展?
-4-
在这里我要声明一点,我并不是要为这部剧辩白什么,也不是收了钱替正午阳光洗地。
如果真的侮辱了女性,当然可以说,不仅要说,还要讨个说法。
我真正想说的是,追求平等的第一步,是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
一件事摆在台面上,说明白,说透,才有利于其找到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如果仅仅因为提到了女权字样,就被追骂不止,以后的各种影视剧里,还有人敢提女权吗?
不提还是其次。
如果演变成把“女权”当做自己的政治正确,只是高喊口号,像那些只要嘴上说热爱中国,就能大赚特赚的老外一样。那么,所有的形式便会完全流于表面功夫,实际上一边赚着群体的钱,一边在背后骂你“13点”。
那样,对真正性别平权,对真正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到底有什么好处?
故意讨好和恶意抨击,都对追求平等没有任何益处。
影视作品的义务从来不是讨好大众,我们也不要逼着影视作品走上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