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倡文·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民都被宅在家中,除去每日关注汹汹的疫情,我也给自己定下了个小目标,每天看两到三个小时的书,尽快读完《史记》这部已经读了五六年的书。
坐在书桌前,打开书,不到四五分钟,总会手不由己去拿手机,打开微信,翻翻上面的更新。刚开始也没在意自己的这种小举动,以为这是自己关心疫情使然。可问题是只要打开手机,翻翻朋友圈、看看小视频,再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一晌有几个一个多小时呢?书一晌下来真的没看两行。开始自己还为此烦恼,后来也习以为常了,心想,宅在家中有的是时间慢慢来吧!
冬天总要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随着窗外迎春花开出点点嫩嫩的黄花,复工复产提上议事日程,朋友邀我到他位于山脚下的果园去散散心。
离开久闷的城区,望着车窗外绿油油的麦苗,大地生生不息的气息透过车窗直沁心脾,远处的大山越来越近,这自由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果园的杏花正在浓放,一串串、一株株在青褐色大山的映衬下特别的养眼。朋友和一个坐在地上的中年男子忙着嫁接果树。嫁接这种技术活儿原本只在书本上见过,我好奇地凑上前去,只见中年男子拿一把小刀,麻利地削着树枝,两边削平整后,再把它插到砧木上,从地上捏起一撮细土,撒抹在砧木和树枝的创面上,再用一条两寸来宽的塑料薄膜左右整齐地进行包扎。
中年男子要站起来,我不由问道,这就好了?中年男子仰起他那黑黑的脸笑着说,好了。想着他刚才熟练的动作,再看看嫁接好的果树,我不由夸道,这真是个技术活儿!
中年男子一听笑了,看着我说道,这只是雕虫小技,不过手熟尔,没什么高科技。
中年男子的话让我心头一惊,不由再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难道他是朋友从城里请来的技术员?朋友看出了我的疑惑,赶忙介绍道,他是这里的果农,在那边承包着几十亩的果园,今天来这里给我帮忙。
听着朋友的介绍,我不由也蹲下来仔细看他嫁接,慢慢熟络了,话也多了起来。说起嫁接,他说嫁接的成活率不仅要看技术,还得看气候,天热、天冷都不行,“要想暖,枣芽展”,现在是杏花儿开,正是嫁接的好时机。我们又说起果树的管理,他说,剪枝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剪枝是赶光儿的,放蜂是赶花儿的”这个口诀就行了……听着这些从没听说过的农谚,我心想,这个人不简单!
不知不觉已过正午,我真心地邀请他道,一会儿咱们喝两杯,我买有菜带有酒。中年男子笑笑说,你们喝吧,我家里有现成的饭。
望着中年男子远去的身影,我不由佩服地说道,真是高人呀!
朋友说,他喜欢果树,不喜欢喝酒,说喝酒太占用时间。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钻研,天文地理无不涉猎,十里八村在果园管理上恐怕没人能赶上他。
听着朋友的话,我好像忽然明白了为何民间多高手的原因——这些高手看似没有什么学历,也貌不惊人,但由于他们把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钻研某一项事物上,日复一日,不经意间就使自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而我们呢?生活在城市里,面对太多的诱惑,心何曾静下来去专心致志干一件事?回想这个非常时期的假期,自己说是要读完一本书的,可四十多天了,自己仅仅才看了十几页,惭愧呀!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