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得很早,家人还睡着,我是中师毕业,没有上过高中,鲁迅的《祝福》应该是在进修时听老师讲过,但似乎并不细致,因此感受不是很深。后来自己也反复读过,但终不及今日读到陈日亮先生在此文中咬文嚼字的品读更入木三分。从作者的心理感受、人物的悲剧命运、社会环境和人们精神状态的揭示,由点及面,将鲁迅小说语言的精妙、主题的深刻、布局谋篇的突兀独特一一点批。我确信,没有精深入骨的品读,没有对作者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的共鸣,没有对弱者不幸命运的悲悯与怜惜,是绝写不出这样被我惜字如金的文章的。半个多小时的阅读,天色由暗渐明,窗外人影晃动。
休息了一会儿。儿子睡觉贪晚,还没醒,与爱人招呼后去外面散步。今天的空气有些混浊,显然是雾霾天气,有点闷。不想去跑步和瑜伽,打破常规向西行。经过广场和公园都没有进去。缘路向西,人很少,安静。路边的紫槐叶子微微摇动,似乎有一点风,但依然不怎么凉快。
遇见对面走来的过去的同事,很热情地向我打着招呼,但脚步没有停。有时候,过于热情的态度反而有点虚浮感,让人更难以走进。继续走路。
一个身穿短裤的中年男人从山上走下,汗流浃背,显然是刚刚运动归来。头发有些稀疏,大概有五十多岁,身材修长、矫健。我从他身边经过时,他返身倒行,与我面对面。我认出,这个人经常运动,以前见过,但不认识。他的目光也打量着我,带点惊奇。像这样熟悉的陌生人,在我的生命中该有多少呢?
陆续遇见的几个都是早起锻炼的人:男女老幼。目光对视时,女人和小孩儿会停留一下,探索与好奇;男人碰触到我的目光,则往往立即垂下,羞怯抑或隐藏?有一段时间,为练习自己的洞察力,我爬山、走路时,都要迎接对面过来的目光,感受其中传达出来的信息,所谓的“阅人”。每次都有新的发现,自己的心量也随之扩展。记得我师范时候的一个男同学与我一起进修时,嫌老师讲课太磨叨,说道:“听他讲课,还不如去大街上看人儿。”说完,还真就去了。这是一个迷恋美女的男生,但最终娶到的似乎是个贤妇。不知他是由于审美疲劳,还是被美人伤透了心。这次,我倒是见到真的美人儿——三个衣着简单而清爽的女孩儿。高矮胖瘦,长发短碎、黑白各异,一切都那么自然,随性。谈吐或悄声细语,或纵情打闹,没有一点骄矜、扭捏或者粗鄙、庸俗。从我眼前经过,仿佛一阵清凉的雨降临,那么清新、洗练、悦目。多美啊!这样的我,去了哪里?费力地成长了四十年,失去的却越来越多。回归,过滤。
公路与火车道交接处,是县公安消防支队。正门上的红色标语很醒目:听党的话,打胜仗。忽然感觉历史似乎并没有前进,这个口号使用了多少年了,我不知道,但感觉很老套,未曾与时俱进。一党专政的国家,都这样么?
返回的路上,看见一卡车的大白鹅和两卡车的牛停在路中。大白鹅惊慌得叫着,牛们则安静地垂着头,眼眸里满是无助的顺从与忧怨。动物的命运,由人来决定,它们无力反抗。在它们眼里,人是什么?贪吃的怪兽?冷酷无情的刽子手?每天给它们送食物和水的救星?我不是动物,我猜不透;但它们眼里的惊恐与哀怨,我看得到。所以,我不吃肉。
不到七点钟,街道上已经车流如梭,行人也越来越多。在我们这个临山而居的小县城,人口已近百万。尽管公交车已经很便捷,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开车上下班,以至于交通拥堵,事故频发,雾霾越来越严重。我至今没有考驾照,感觉不需要。短途步行,远了乘公交,多方便啊,省钱还健身。
马路对面的奇石馆前林立着几块大石碑,碑前栽着几丛鲜艳的花,像是美人蕉,高耸而娇艳。两个老年人从旁边经过,停下来细细观赏。好一会才恋恋地走开。美的环境,美的事物,谁不喜欢呢?大自然不也是在随时向我们展示她姿态万千的和谐与美丽吗?接受自然的引导,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更和谐、更美丽。
回家时,爱人没有开车,改骑我的自行车上班,他要开始减肥了。有一颗向美而行的心,身体也会改变。为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