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我在楼道里值班,发现离我最近的教室总是比较喧闹,常有学生下课在教室和楼道里打闹或大声喧哗,很不消停。虽然,每每走近我都会提醒或制止,但过后依旧重演,令我很感无奈。
临近上课,班主任走进教室,一边用手指点着某个学生,一边大声叫喊:“你们一个个非得张着嘴,闭紧不行么?”学生们楞了一下,互相看了看,开始渐渐安静下来。之后,班主任又嗓门极高的把学生训斥了一顿,开始上课。
这个班因为离办公室最近,平时也经常听到班主任大声批评本班学生的声音。每次,不喜欢高声的李老师便会不满地说:“XX真能嚷,吓得我的心直跳!”虽然大家都不太习惯,然而,这样的事却是经常发生。许是因为这个班的班主任比较年轻,又是去年暑假开学新接手这个班,对于班级管理的经验不足,班内经常出现因为犯错误被老师批评找家长的学生,也因而经常看到或听到学生与老师发生对峙的情况。有两次,遇到了很棘手的学生,我看见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哭着来向年级主管班级工作的主任来诉委屈。
因为,跟这个老师不熟,我不便多言,只能从旁观察并反省自身。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常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一个脾气暴躁、整天大声叫喊的老师怎能培养出一个秩序井然的班级呢?教师的对于学生的耐心与爱护不仅是个人涵养更是一种职业操守,因为在学校工作中,我们的言行每一天,甚至于每时每刻,都在无声地熏陶和引导着我们身边的学生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律己正身,怎样面对社会与生活。常听有的同事说,一个班的学生很像他们的班主任。这话听起来像笑谈,想一想,其实很有道理。每个教师都充当着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榜样作用。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精神向导身份,一个老师带领一个班级时间长了,他的说话习惯、处理班级事务的态度、上课的风格、甚至于某个富于个性化的表情神态、穿衣、走路的方式等等都会引起学生们有意无意的模仿与跟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教室,就是一个场。系统运行的是否和谐、顺畅,作为系统的核心人物——班主任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室的一面背景,教师所散发的的气场也会无形之中感染和带动整个班级。 一个正能量强大的教师,这个班级的正向风气一定很浓,师生关系也会很融洽;反之,一个负能量很盛的教师,这个班级的秩序定然很紊乱,学生也会很逆反。因此,身在教师之职,我们必须修身正己,肩负起育心树人之责。虽然,现实依旧,但觉悟者又怎能不付诸改变!
晚上放学时,我看见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在叫喊着催促学生们整队回家。每每总有几个不听召唤的学生磨蹭或是不好好站队。对此,班主任一面厉声训斥,一面伸手揪住那几个学生的脖领硬拉到队伍中。我看到,他们的眼睛在翻转着,露出不满和对抗的情绪。几个女生扭头看着热闹,眼神里显出幸灾乐祸的神态。我在想,如果用一旁安静站队的同学作为榜样激励一下,效果会怎样呢?表扬其一,会有人自甘被别人鄙夷么?很多情况下,教师的粗暴言行与心态给学生树立了强烈的榜样作用。我相信,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像每个家庭的孩子一样,他们爱老师或爱父母的方式更直接的表现为模仿与跟从:我爱你,我要像你一样,被你所认同。这种跟从,既可以是一种苦难的轮回,也可以转化为新生的力量,这要看带领者要将这份爱的能量转向哪里。
周五听同事敏说,这个班的班主任又发了一次脾气,原因是体育课改上了班主任的物理课,引起学生不满。她路过时听到班主任跟学生大声说:“我算过了,这个学期我一共上了你们八节体育课,你们要是愿意,后两周的物理课都给你们上体育,期末考试爱考啥样考啥样!”
闻之,我不禁乍舌:“天,一学期上了八节体育课还少哇!对于学生的成长,体育不是比物理更重要么?”面对如此的现实,我真的有些无语。内心里却为学生、为我们的教育深感忧虑。身为教师,职业树人者,面对学生的情绪、工作的得失,我们不需要经常自省一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