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欣然接受
文/赵元波
我的一位朋友,早年在一家山区小学当老师。一所学校,也就他一个老师,单人单校,只有他一个人在学校开火做饭吃,他所在的地方,离街远,也都是山路,一个星期只能赶一回街,也就买点肉而已,至于说蔬菜,不用买,村里的人到自家菜地上拔菜时,顺带就给他拔上一把,够他吃一两天的了。
朋友上课很认真,有时连星期六星期天都在给学生上课,孩子们也爱学习了,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村里人都很感激,把他都当作了村里的一分子,朋友呢,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尽其所能地帮助村里的人。
朋友不抽烟,办公室里总会摆上点草烟,上课的时候,学校的门都开着,村里的人上山放牛,去地里种地,路过时,喜欢到办公室里坐坐,也都不打扰他上课,喝上一口水,或是抽上一锅草烟也就走了,就像在村里人家串门一样,一点也不见外。
有一回,我到他那儿去,只见村里人把一把蔬菜摆在办公室的门口就走了。我问朋友:“知道谁摆的吗?”朋友说:“不知道,人家送来了,就高高兴兴地收起,要不,就见外了,也不要客气,都是熟人了,一个地方的人了,客气了,人家就把你当做不是这个村里的人,显得生分了。”
这下子,我终于明白了:帮助了别人,欣然接受人家的回报,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双方都没有了隔膜,相处才会更加的融洽,人家才会乐意请你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