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泽见
获得成就感是学生所有言行的最终解释。比如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他是为了获得成绩上的那种自重感。有同学喜欢打架斗殴,也是为了让人佩服他,获得自重感。记得有个每周都要打次架的同学,解释打架的原因:“我不打架,哪个认识我嘛?”想出名,没其他办法,就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自重感。有些同学和老师作对,他也认为这种一种勇气,以此来宣示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特长,创造机会让其通过正确的方式获得正当的成就感,这样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只要每个学生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方法,他们就不会调皮捣蛋。师生彼此信任,关系融洽,学生工作就好做得多。
我们处理熊孩子问题时,要找到熊孩子的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实现其自重感,比如有些同学体力较好,可以让其实现体育、劳动方面的成就感;比如有些同学喜欢上课说话,可以开发其演讲,文艺表演方面的才能;还有同学和老师关系较为紧张,就可以与老师多接触,探讨一些问题,帮老师一些小忙,拉近师生距离,和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