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时代的孙权,凭着自己能力在江南经营自己的一片天地,到南唐后主李煜在风花雪月中度过他年轻的时光,却不知道太祖早已对她三千里江山垂涎已久——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李煜的风花雪月时代因为那一段段采石矶浮桥而断送了,也因为他过于热爱填词而忽略的军事的建设,所以,当城破的时候,李煜还是怀着梦想——总以为长江天险不会破,但是人心已经溃散,给赵匡胤通风报信的人已经一排排地过去了。所以千古一个诗词皇帝只得——垂泪对宫娥了。江面表现出比较的平静,因为那些往事早已带走。只留下很多谜团叫人们猜测它的是是非非。
当真相远去,我们也许再也没有机会搞清楚,当时历史的魅力就是因此而产生。
一阵风拂过,似乎就是对面吹来的。此刻很清除地看见,据说当年宋朝大军先占据采石矶,拿下南京就指日可待了,可惜李煜那时还在和小皇娥缠绵填词呢。
朱元璋的军队在这里估计也是顺风顺水吧,看常遇春那种昂养斗志,应该是如此。但是我总是不那么喜欢朱元璋,杀人如麻……读那些数字都会叫人不忍心细想。
栈道的那头还有一个古朴设计的游船码头,可惜风太大,不载客了。孩子有些失落。我们就沿着江边的栈道而行,一任江风吹拂。凉爽,转过山有时候又感觉闷热异常,汗水悄然湿透衣背。换个角度,确实又是清凉之感。那种感觉也是奇妙。交错着感受。
石矶娘娘据说是战国时代孙尚香。却呆着一个小小的洞里,感觉也是委屈的。然后那个三元洞,也是跟赶考有关的传说。中国人自古崇拜智力超群的人。所以这个几个书生的故事才能流传很广。其实三人行,能够同时中了三元,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沿着一处隧道,之后就可以进入前往三台阁的路了,一路偶然见到野花,棠梨,感觉亲切,爬起来倒也不是很费事。有一只鸽子,安静地呆在枝头,我们虽然接近却也不走——人来鸟不惊。真是好玩。
前往三台阁的台阶上落满红色的花朵,令人感慨万千。红花无人赏,只落石阶上。
三台阁还在维修,不能登临。略带遗憾。孩子呢,却乘着下山索道赏景去了,我们沿着来时准备爬的那个山路下去,路边一些石雕,有些岁月的磨损。给人沧桑之感。
那一刻,忽然感觉李白的生命再次停留,但是在中国的历史时空中,他不会这样安静。在那里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甚至马鞍山这座城市,现在还是经常把他提起——李白诗歌文化节。每年前来的不仅是国内的专家学者,明星,还有韩国马来西亚的华人。
也许李白要不要这样的一座衣冠冢都是无所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