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虽命运多舛,与祖母相依为命,然其以一颗诗心将田园生活拍摄的如诗如画。更有甚者,她的中国故事已破圈,走向海外。
其实,李子柒之现象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所产生的完美融合。李子柒虽是“网红”,却是“网红”中的清茶,甘酒。其制作的视频,是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传统意象融进一个现代的世界却传递出复古之风情,文化之意蕴,浮世之清欢。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春花酿酒,冬雪煎茶”,李子柒将唯美动人的中国故事传递给世人。在她的每一期视频中,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特效的渲染,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鸟语蝉鸣,羊咩犬吠,偶尔夹杂着与祖母的方言。在大音希声之中将中国故事说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讲好中国故事,其实不需要气势磅礴的说辞,不需要一味地自夸,只需一幅画卷,一张琴,一溪云。无论是国人亦或是外国人,对美的追求是一致的。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中国故事更多的是用心去讲,用行动去诠释。
然而,十年才得一子柒。李子柒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前者是因为时代等综合因素,后者是因为说中国故事的人太少,污染中国文化的人太多。李子柒的出现恰恰说明了社会的浮躁,中国文化的危机,因为人们长久的生活在霓虹灯下,早已忘了心境,李子柒的出现让人们大梦初醒,发现浮世清欢,发现中国故事之美。
由此观之,讲好中国故事不光是“演讲者”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听众”。倘若故事不动人,故事不具文化内核,那么再好的说辞也讲不清真正的中国故事,更进一步说,讲好新时期的中国故事需要得是真正读懂,热爱中华文化的人,而非《北山移文》中那些借着出世隐居之名,却“缨情于好爵”之人。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的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般的心境,需要的是“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需要的是“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本真。讲演者与听众在同一幅画卷中相遇,因而产生共鸣,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中国故事,说到底还是百姓的故事,生活的故事。是有人间烟火情的,因而在诉说时不可脱离了现实,创建虚无的乌托邦。再者,田园生活只是中国故事一隅,那些同样具有价值的故事正等待着一位位有缘之人的讲说。
因看子柒田园境,又得浮生一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