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诸葛亮这个人,崇拜了很多年,风神潇洒、神机妙算,谈笑间决胜千里,奇怪的是出了那么多次祁山也没灭了魏国,只落得一个出身未捷身先死。气得我扔掉《三国演义》,看了一会《雷锋的故事》才缓过来。后来看了《三国志》,就比较赞同鲁迅先生对他“多智近乎妖”的评价了。罗贯中基于大汉朝立场,又是胡编乱造(借东风),又是张冠李戴(草船借箭),塑造出一个近乎神仙的诸葛丞相。蜀国后期穷兵黩武,民生艰难的事只字不提。《三国演义》只是小说,杜撰偏袒也无话可说,很多人把它当历史书来读,把荒谬当常识,也怪不得罗贯中。不过中国历史的面貌,都在于统治者一念之间,姑且读之,姑妄信之,图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反正我是相信袁腾飞的评价:中国历史大概有百分之五是真的。
忽然想起想写的不是历史,也不是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的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今中外,关于立志的名言和故事层出不穷,洋洋大观。看到这么多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话语和故事,真让人惭愧。我从小胸无大志,浑噩度日。直到走向广阔的社会,才有了第一个上得了台面的志向——图书管理员。奈何饱食终日、游手好闲,别说为之奋斗了,连当上图书管理员的程序都不知道。
志向说得玄远一点,就是梦想。小时候写作文,大家纷纷表示表示要当科学家、警察、主席……不过就我观察,大多数人的梦想也就是梦。家人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学校教育坐好听话别多想,社会警戒送礼拍马讲人情,家人又要求当官挣钱离家近。一套组合拳下来,年轻人也就鼻青脸肿地沿着画好的路走下去了。流光容易把人抛,时间最是消磨人,待到朝九晚五,娶妻生子,谁还记得有过梦想呀。每天看着孩子写作业时理直气壮地训斥:这么容易都不会,还想出去玩,想当年我还是幼儿园小三班第一名哪。
说到消磨时间,我打小就擅长,玩沙土、看蚂蚁……啥都没有还能自己坐着发呆。现在也能啥也不干呆一天,饿了还能叫外卖,比小时候还惬意。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没有明确的梦想,即使有,也没有为了梦想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勇气,有了勇气哪,实现的几率也不是很大。说回中国人的梦想,几千年前项羽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挣得高官厚禄,宝马香车回家乡嘚瑟一圈,也和蔼了,也宽容了,也既往不咎了。不就是胯下之辱吗,于齐王如浮云。富而好礼,君子也。于是中国人就奔着这个路子走了,人人焦灼得急赤白脸,书店里就成功学之类的书籍卖得好,哪有风吹草动就一拥而上,被骗子当韭菜割了一遍又一遍。我倒不是觉得人不该有梦想,抱着坚定不移的梦想,以之为毕生的目标,去热烈而义无反顾的追求,不管成功与否,其一往无前的意志和近乎绝望的行动总是动人的。假如正好梦想又是无害而美好的,我对这些人绝对是仰止行止的尊敬,他们是闪电一样的人物,给人间带来火。
如果梦想是跟着乌泱泱的人群挤进名利的大门,还是别要了,与其挤不进去恨得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再嫉妒心起做下污蔑告密之事自污其身,不如心宽体胖,施施而行。人应该有没有梦想的权利,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一事无成,无所用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把握。于人于己又无害,何必逼着所有人都往前赶哪。趁着我兜里有二百块钱,我要用一句台词来展现我高雅的品味和不羁的灵魂,“我没有梦想,穷人才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