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都是一瞬间变老的。”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
但随着时光流逝,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我们就觉得自己突然变老了。
不禁开始感叹,时光终究不曾轻饶过谁。
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看透很多东西,看淡了很多东西。
我们终于不再纠结于那些为什么,不再执着于那些凭什么,也不会再顾影自怜、自怨自艾,而是明白珍惜你所拥有的就是值得的。
就像亦舒所说:
“当我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 ,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
得不到的东西,释怀就好
年少时,我们总是意气风发,那些觊觎的事物每一个都想得到,却始终想不明白得到与失去、善待与亏待、希望与失望的意义。
有一天,当你经历了某件事,你突然明白纠结于那些为什么、凭什么,只是徒劳。
曾看过一个节目,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非常自卑,抱怨父母没有给他像其他同学的家庭一样优渥的物质基础。
尤其在大学毕业时,他非常羡慕那些在父母的帮助下轻松找到好工作的同学。
现在,他也为人父,当他起早贪黑的工作只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丝更好的生活时,他突然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
虽然和一些富裕的家庭相比,他得到的很少,但那已经是他的父母能够给他的最好生活。
他现在很感谢父母,也不再执着于那些得不到的东西。
开始懂得生活要靠自己一点点去改变,也明白如果有些东西注定得不到,那不如学会放下。
周国平曾说过:
随着长大,经历世事,我们越来越懂得盲目较劲,往往只是苦了自己、累了自己。
学会放下,不再和自己较劲、不再和生活较劲,才能把精力和能量用在正确的方向上,也才能得到幸福的眷顾。
学会释怀,不仅是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
总有一天,对于逝去的事,我们不再怀念;
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也不再强求。
当你学会了释怀,整个世界才会对你温柔以待。
处不来的朋友,看淡就好
很对。
当我们在生活的漩涡里流转,才猛然懂得,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维系很多关系;
也开始明白注定成为不了朋友的人,再精心维护也只能是一场空欢喜,该是朋友的人,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朋友。
终于,我们再也不想融进一个不适合的圈子,再也不想去取悦那些换不来真心的人了。
两个人的处世风格不同,甚至在业务上是直接的竞争关系,也在晋升高级合伙人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是两个人的友情却从来没有消退。
罗槟升职律所主任时,虽然何赛心里一时间无法接受,但他只是给了自己一个缓冲时间,因为他在内心还是敬佩罗槟的。
而当何赛沉浸在父亲突然离世的痛苦中时,是罗槟主动到他家中陪他打游戏、听他说心里话,解开了何赛的心结。
人到中年,越来越明白,朋友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微妙。
有个最高赞回答:其实很多朋友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极少会有人一直陪你走下去,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就不要再刻意挽留。
半生已过,看透人心。
真正的朋友,是三观相近、是脾气相投,是吸引来的,而不是讨好和挽留来的。
学做减法,方得自在。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里,牛爱国和庞丽娜结婚之前海誓山盟、你侬我侬,共同畅想美好未来。
可是,婚后,他们成为无数极其普通的中国家庭中的一员,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送孩子,感情也渐渐被消磨了,甚至变得无话可说。
人到中年,终于明白,再甜蜜的感情也终究要回归平淡,而是否能够抵得住这平淡,才是检验情感的最好方法。
比如,谈恋爱时,老公总是车接车送她上下班,可现在就让她自己坐班车回来;
以前,老公是家务小能手,现在回家就是“懒神”附体,让她哭笑不得。
“要是谈恋爱时,我早就大发雷霆了,一想想两个人为了过日子就算了,而且他有时候对我还挺好的。”
人到中年,我们终于学会了不再去要求对方多尽力、多完美,因为知道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打拼。
中年的婚姻,责任大于浪漫。
从山盟海誓的浪漫,到不离不弃的义气,靠的不是爱情,而是亲情。
中年的婚姻,不会在意很多相处细节,也不会对另一半要求太多,我们想要的只不过是一种熟悉的陪伴。
或许,平淡不仅是婚姻本来的样子,也该是人生本来的样子。
在变老的路上,善待自己
从青葱年少到成熟中年,我们都在慢慢成长;
从惧怕变老到坦然面对,我们也在慢慢接受自己的改变。
“我也不想老,但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就不要再去操心。”
是啊,我们总是对“老”充满了惧怕,尽管有很多人表面上说不在意,但内心却有着若有似无的恐惧。
人生不在乎变老,只在乎变得更好。
而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我们会一点点变得成熟、睿智、坚强,一点点更加了解自己、懂得生活。
学会笑对人生,学会看淡释然,珍惜守候那些值得的、挥手告别那些逝去的,在变老的路上,才能变得更好。
人到中年,半生已过。
惟愿我们都可以优雅地老去,善待自己、热爱生活,在变老的路上,无惧亦无忧。
- END -
有书君说
扫码添加回复“百家讲坛”免费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