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央视一姐”的成长记录、奋斗历程、蜕变密码,娓娓讲述董卿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是一本由纪云裳著作,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46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央视一姐”的成长记录、奋斗历程、蜕变密码,娓娓讲述董卿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读后感(一):美丽如卿,优雅绽放
1973年董卿出生于上海。她的父母都是从复旦大学毕业的,爸爸是报社的总编辑,妈妈是大学物理系教授。
董卿也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届本科班,2002届硕士研究生班,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班。
她的父亲曾是个贫穷的农村娃,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成为高材生,改写了一生的命运。所以他对女儿董卿也怀着同样的期望,从小就对她施展了“魔鬼教育法”。
作为独生女的董卿,从未尝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滋味。董卿在上海出生,7岁才开始在父母身边。
父亲要求她承担家务:每天刷碗、擦地;命令她不许多照镜子,爸爸还不让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能过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
董卿稍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
除了文学素养,还要锻炼身体。天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董卿喊起来,让她到家门口淮北中学的操场上跑一千米。
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如父亲所愿她自律、顽强、拼搏,多难的工作都能坚持到底,出色完成。
正是这点滴的积累,春晚舞台我们看到董卿美丽端庄妙语连珠口吐莲花,《朗读者》《诗词大会》中董卿亲自向我们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涵。 诗词大赛选手王若西这样评价董卿:“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而能成就今天的董卿的,正是努力和坚持。
《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央视一姐”的成长记录、奋斗历程、蜕变密码,娓娓讲述董卿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读后感(二):做你所想,就够了
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我有时候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让我泪流满面,但有时候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一段路。——董卿 提起董卿,很多人的印象是央视春晚上那句“新年好”,大红的衣服看着喜气洋洋。后来人们又记住了《中国诗词大会》上妙语连珠,诗句张口就来的董卿。再后来,策划大型文化《朗读者》的她有时让人眼前一亮。
她就像是个多面体,每当我们自以为了解她时,她就会为我们展现出另外一面。
但是就像那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一样”,董卿自然也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果实”。而想要知道董卿是怎样一步步的走到今天,不妨去看看纪云裳的这本《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
经常读书的人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大概会说,“哦,这又是一本心灵鸡汤”。
没错,这真的是一本心灵鸡汤。不过,这又是一本不是特别一样的心灵鸡汤。
这种语言,优美,简单,但是又不过分的以赚取人们眼泪为主,更多的,她只是在叙述,只是告诉大家,当初的董卿是怎样的,董卿又是怎样变成现在这样的。
这和那些只想要赚取人们眼泪的作家是不一样的。那些激情澎湃,让人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的文章,读得时候确实是会让人心头一震那个,迫不及待的想要奋斗。但是,这奋斗就像它来的快一样,去的也是很快的。
而当我们读这本书时,你看的时候是平静的。不是作者写的不好,没有代入感。更多的,是你在更理智的思考,在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其次,这是位文笔优美的作者。
我读书时最喜欢读,不一定是出声,更多的是,是自己在心里默默读,一字一句。
读这本书时,我读的很快,是那种酣畅淋漓的快。作者的文笔很好,在为读者展现一位真正的“董卿”之余,更是为这展现增添了几分色彩。
董卿之路,走的实在过于跌宕起伏——从浙江到上海再到北京,从节目主持人到央视春晚,从《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不断的开始,又不断的结束——总是在逼自己,问自己——这是你要的吗?——你会后悔吗?
放下书本后默默回想,董卿是个对自己人生认识很清楚的人。这大概也是成功人的特性。
可是一百种人生未必不会有一千种活法。无论怎么样,顺从心意是好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好的,明白怎样取舍也是好的。
《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央视一姐”的成长记录、奋斗历程、蜕变密码,娓娓讲述董卿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读后感(三):静听花开的声音——《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书评
01.
对于董卿,我们最初只知道她堪称央视一姐,只了解她数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似乎每年春晚没了她,便不是我们心中那个春晚了。直到《中国诗词大会》,才蓦地惊觉这位端庄的主持人居然有这样的文学底蕴。2017年制作并主持《朗读者》,再度爆红。她的这两档语言类节目在中国人心中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了她的人生写照。
但大家也都知晓,董卿所有的成就不是一朝而成,都是儿时以及求学时厚积薄发的结果!
本书作者,纪云裳,本名容芬,80后湘女,青年作者。已出版:《如果你生来没有翅膀:独立女神香奈儿传》《婉约词女李清照传:世有一人,如美景良辰》等。似乎这位作家喜欢着墨于女性的奋斗史和成长史,想必她也是一位崇尚独立自主的女性吧!
02.
我们来看看董卿本人吧,董卿家中的教育结构是严父与慈母的搭配,父亲对她十分严苛,很小开始就会让她学习做家务活,不让她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等再大一点,父亲要求她每天抄成语和古诗,还会定期抽查验收成果。母亲则教董卿识文断字,培养董卿的审美趣味,在母亲的引导下,董卿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董卿,也在潜移默化中磨练了自己的耐力,既传承了父亲的努力和刻苦,也吸收了母亲的敦厚与温柔。
正是如此的家庭教育,给董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浙江,到上海,再到北京电视台,董卿的每一步在旁人看来都是那么顺遂,但真正经历过的人,都清楚这样的历练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
就像董卿自己所说:
就像爬山爬到一定高度要卸下以往及此时的负担,轻装上阵才能到达顶峰。我后来也在想当时自己为什么能够放弃,去承受未知的东西,都是因为追寻的那个梦太诱人了,我愿意为了那个梦想的实现去忍受所有的寂寞。”
她在父母的严格教导下刻苦学习,砥砺成长,独立自主,坚持阅读,培养气质。
她曾连续13年主持春晚,连续8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连续7年位列央视挂历女主持人中前三甲,成为实至名归的“央视一姐”。她在静守一个人的时光里,坚持优雅和淡然,坚持信念和梦想,坚持着坚韧的力量,坚持着静美绽放的独自芬芳。
一路走来,她依靠勤奋努力、积极进取、自我突破,成为公认的优质女性典范,诠释了每个女性应该如何成为理想的自己。
就这样坚持了下去,就这样在时光里优雅绽放。她的文字韵致淡雅,静如兰、挺如松。她的润泽之笔静静地描写着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本应是让人扎心地痛,但却是冷静得让人感叹,正因如此,更显其张力。
如果不能抵抗流年,那就反思以应。微笑着,选择了坚持,该是一种人生的多么壮丽的绽放。在当下如此浮躁中,你内心的淡定更显珍贵。
03.
董卿的魅力很独特,观众对她的欣赏与喜爱,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也不分地域的。而董卿认为,女人的姿态和容貌都是自己塑造的,只有自己坚持十年如一日,才能成就如今的自己。
正如哲人亚里士多德所言:“最终决定我们成为怎样一个人的,正是日复一日坚持的事情。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如果,你也想深入地了解董卿其人,你就应该好好研读《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这本书。
《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央视一姐”的成长记录、奋斗历程、蜕变密码,娓娓讲述董卿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读后感(四):董卿:你只知她人前风光,却不知她背后有多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这是清代文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形容完美女人的一段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被选手王若兮引用来夸赞董卿。
能够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选手,各个都是文采斐然,孤高自傲的人,但是主持人董卿却不仅能吸引观众,还能打动选手和导师,让她们发自内心地为她倾倒,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啊!
更何况,此时,董卿已经是四十多岁了。说实话,董卿的外貌并不属于让人惊艳型的,但是,她的主持风格却端庄、优雅、如花解语、如玉生香,一举一动都散发着灵魂的香气。
在百人团中,有位选手的父亲为盲人,却一直保持阅读盲文的习惯。从小,还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儿子诗词。为此,董卿随即引用了阿根廷双目失明的作家博尔赫斯的句子:“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有位小选手唱起《春夜喜雨》,她爸爸在一旁相和。董卿又随口念了一段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董卿的即兴发挥,举重若轻、信手拈来,让观众看到了她出口成章的才情和丰富深刻的内涵。董卿说过:如果不是身为主持人,她有可能成为百人团中的一名选手。
正因如此,《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才会以“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的赞誉赠予她。
但是,在这风光的背后,却是她将自己的人生一次次的清理,熬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艰辛才换来的舞台上的绽放。
都说“女人四十豆腐渣”,董卿却在四十多岁的年纪活出了女人最美的姿态。作家纪云裳写了一本书《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在书中,记录了董卿如何一次次的将自己清零,一次次的蝶变重生,终于成为最美丽的自己。
在进入中央电视台之前,董卿曾经在浙江有线电视台工作。她负责的栏目——《人世风情》,由她一手包办,剪辑、撰稿、主持、配音……,在她的努力下,这个栏目还获得国家级的奖项。
这时,她毅然放弃了已有的成绩,进入了上海东方电视台。在上海东方电视台从被闲置的小姑娘,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主持人,她一直在不停地充实自己,在闲暇之余还报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辑专业,继续学习。
拿到文凭之后,她又放弃了上海电视台文艺部令人羡慕的职位,再次从零开始加入了刚成立的卫星频道。从开始的收视率惨不忍睹,到改革成功。董卿在上海卫视再次迎来了事业的一个高峰期,她多次被委以重任,主持多档节目和大型晚会。
28岁,董卿在事业蒸蒸日上,并荣获了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的奖项——第五届中国广博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金话筒奖”。
这时,董卿却再次作出了一个让众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将自己的人生再次清零。
2002年,29岁的董卿孤身一人北上,进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工作。两年后,她调入中央文艺部,成为了第十一届CCTV青年割收电视大奖赛的主持人之一,半年后,她成了春晚的主持人,终于站在了全国人们的面前。那个优雅、大气、温柔、甜美的董卿终于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三次将自己的人生清零,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些经历说起来轻松,但董卿却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艰辛。特别是孤身一人在北京闯荡的日子。在上海,她曾经是明星主持人,在北京却无人认识,常常每次录完节目,回到出租屋,她就呆呆地望着四壁,陷入孤独的深渊。
有一次在街头,她听到有人弹唱水木年华的《在他乡》,禁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她像一只思乡的候鸟,频频地飞回上海,寻求父母的安慰。
后来,她察觉自己在逃避,就强迫自己留下,融入北京。一个月,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回家。她终于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后来,她主持又主持了《欢乐中国行》,逐渐成为了央视一姐。
2012年,董卿已经39岁了,这时,她已经主持春晚多年,多次被评为“央视十佳主持人”,领导重视,观众喜爱,有口皆碑,风光无限。但她却感到了深深的倦意。
2013年,她再次将自己的人生清零,与电视台沟通,说服家人,断了一切后路,出国深造。要知道,在新人辈出的时代,再回来就不会再有她的位置。但是,40岁又如何,她毅然决然的去了南加州大学,她将自己的课程安排地满满的,以稀释一个人远赴异乡的寂寞。
2015年,哈文导演一个电话邀请她回来主持春晚,被她婉拒了。哈文又接二连三的打去电话游说。董卿被说服了,终于回到了春晚的舞台,在沉寂很久之后,她又再次找回了自己的热情,她发现自己依然热爱主持行业。
2016年,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惊艳亮相,征服了观众,让无数人喜欢上了古诗词。她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又去迎接更大的挑战。2017年,她首次担纲制作人兼主持人,推出了《朗读者》。
在这个日趋浮躁的时代中,这档文化节目如同一股清流,涤荡都市人类的心灵,随即带来了收视高潮,在豆瓣评分高达9.3.
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清零,在一次次的阵痛之后,迎来了一次次的蝶变。只有心中有格局的人,才会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被过去所束缚。董卿说:“虽然是重新归零,但我没有在原地踏步,而是比原来又上了一个台阶,就像爬山爬到一定高度要卸下以往及此时的负担,轻装上阵才能达到顶峰。”
如今,董卿又凭借在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中出色的点评爆红。岁月没有摧毁她的容颜,反而让她的灵魂在时光中一次次优雅的盛开。
这一切,大概只有有勇气将自己的人生清零的人,才会懂得!
《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央视一姐”的成长记录、奋斗历程、蜕变密码,娓娓讲述董卿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读后感(五):董卿:你只知她人前风光,却不知她背后有多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这是清代文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形容完美女人的一段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被选手王若兮引用来夸赞董卿。
能够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选手,各个都是文采斐然,孤高自傲的人,但是主持人董卿却不仅能吸引观众,还能打动选手和导师,让她们发自内心地为她倾倒,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啊!
更何况,此时,董卿已经是四十多岁了。说实话,董卿的外貌并不属于让人惊艳型的,但是,她的主持风格却端庄、优雅、如花解语、如玉生香,一举一动都散发着灵魂的香气。
在百人团中,有位选手的父亲为盲人,却一直保持阅读盲文的习惯。从小,还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儿子诗词。为此,董卿随即引用了阿根廷双目失明的作家博尔赫斯的句子:“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有位小选手唱起《春夜喜雨》,她爸爸在一旁相和。董卿又随口念了一段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董卿的即兴发挥,举重若轻、信手拈来,让观众看到了她出口成章的才情和丰富深刻的内涵。董卿说过:如果不是身为主持人,她有可能成为百人团中的一名选手。
正因如此,《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才会以“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的赞誉赠予她。
但是,在这风光的背后,却是她将自己的人生一次次的清理,熬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艰辛才换来的舞台上的绽放。
都说“女人四十豆腐渣”,董卿却在四十多岁的年纪活出了女人最美的姿态。作家纪云裳写了一本书《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在书中,记录了董卿如何一次次的将自己清零,一次次的蝶变重生,终于成为最美丽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进入中央电视台之前,董卿曾经在浙江有线电视台工作。她负责的栏目——《人世风情》,由她一手包办,剪辑、撰稿、主持、配音……,在她的努力下,这个栏目还获得国家级的奖项。
这时,她毅然放弃了已有的成绩,进入了上海东方电视台。在上海东方电视台从被闲置的小姑娘,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主持人,她一直在不停地充实自己,在闲暇之余还报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辑专业,继续学习。
拿到文凭之后,她又放弃了上海电视台文艺部令人羡慕的职位,再次从零开始加入了刚成立的卫星频道。从开始的收视率惨不忍睹,到改革成功。董卿在上海卫视再次迎来了事业的一个高峰期,她多次被委以重任,主持多档节目和大型晚会。
28岁,董卿在事业蒸蒸日上,并荣获了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的奖项——第五届中国广博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金话筒奖”。
这时,董卿却再次作出了一个让众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将自己的人生再次清零。
2002年,29岁的董卿孤身一人北上,进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工作。两年后,她调入中央文艺部,成为了第十一届CCTV青年割收电视大奖赛的主持人之一,半年后,她成了春晚的主持人,终于站在了全国人们的面前。那个优雅、大气、温柔、甜美的董卿终于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三次将自己的人生清零,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些经历说起来轻松,但董卿却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艰辛。特别是孤身一人在北京闯荡的日子。在上海,她曾经是明星主持人,在北京却无人认识,常常每次录完节目,回到出租屋,她就呆呆地望着四壁,陷入孤独的深渊。
有一次在街头,她听到有人弹唱水木年华的《在他乡》,禁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她像一只思乡的候鸟,频频地飞回上海,寻求父母的安慰。
后来,她察觉自己在逃避,就强迫自己留下,融入北京。一个月,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回家。她终于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后来,她主持又主持了《欢乐中国行》,逐渐成为了央视一姐。
2012年,董卿已经39岁了,这时,她已经主持春晚多年,多次被评为“央视十佳主持人”,领导重视,观众喜爱,有口皆碑,风光无限。但她却感到了深深的倦意。
2013年,她再次将自己的人生清零,与电视台沟通,说服家人,断了一切后路,出国深造。要知道,在新人辈出的时代,再回来就不会再有她的位置。但是,40岁又如何,她毅然决然的去了南加州大学,她将自己的课程安排地满满的,以稀释一个人远赴异乡的寂寞。
2015年,哈文导演一个电话邀请她回来主持春晚,被她婉拒了。哈文又接二连三的打去电话游说。董卿被说服了,终于回到了春晚的舞台,在沉寂很久之后,她又再次找回了自己的热情,她发现自己依然热爱主持行业。
2016年,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惊艳亮相,征服了观众,让无数人喜欢上了古诗词。她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又去迎接更大的挑战。2017年,她首次担纲制作人兼主持人,推出了《朗读者》。
在这个日趋浮躁的时代中,这档文化节目如同一股清流,涤荡都市人类的心灵,随即带来了收视高潮,在豆瓣评分高达9.3.
图片来源于网络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清零,在一次次的阵痛之后,迎来了一次次的蝶变。只有心中有格局的人,才会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被过去所束缚。董卿说:“虽然是重新归零,但我没有在原地踏步,而是比原来又上了一个台阶,就像爬山爬到一定高度要卸下以往及此时的负担,轻装上阵才能达到顶峰。”
如今,董卿又凭借在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中出色的点评爆红。岁月没有摧毁她的容颜,反而让她的灵魂在时光中一次次优雅的盛开。
这一切,大概只有有勇气将自己的人生清零的人,才会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