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着,大概就是为了与某个令人幸福的片段相遇。寻求被启发、被点拨、被引领、被关爱的可能。渴望在呼吸的同时,有些东西能够叩响我们的胸膛,叩击我们的蒙昧与无知,填补我们因贫乏儿造成的精神空虚。
很多时候,现在的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了。面对生活中的“无动于衷”,我本来想说“麻木”,这是很片面的。又想说“冷漠”,似乎也不是那种感觉。或者,是我一直在期待,所以,在心理上,我有了一种怀疑的情绪。这种表达的不知所措,加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常常使我感到无助。
或者,真正的痛楚,不仅是来自生活的瞬间感受,更是来自于联想中某种可怕的孤独与虚无。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
是我们的工作压力问题(工作的无用功、“效率主义”导致工作的无效率?)
还是因为教育的耻辱和文明的悲哀?(我们所谓的现代化课堂教育,真正把生命的虔诚之心施与孩子的又有多少?有的只是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
有些入世者永远不了解遁世者面对被压制群体的痛楚,这在那些世故圆滑的入世哲学中根本就是无病呻吟的痛楚,甚至被看作是幼稚可笑,无能的天真愚蠢。
“真诚”这个词早已从他们的人生词典里扣去了。他们会一层不变地微笑或冷漠,使得别人也跟着他们微笑或冷漠,将“无动于衷”演绎到精妙之极。
当他们面对心中的领导者,视力和听力变得无比灵敏,神经末梢快速运作,仿佛施了魔法一般,不再是见到下属和学生时的无动于衷,他们的脸上换作由衷的笑意,如秋天盛开的菊花。
我为自己渐渐觉察并洞悉这样的无动于衷而痛楚。并且为自己自己也渐渐开始适应并接受这样的无动于衷而倍加痛楚。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不完全是生活的环境,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待生活和工作的心境,是我们对生活中真善美事物无动于衷而渐渐患上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