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老先生在《怎样写作》中说,这些话令我释然。想我也经常做这样的事,写文时常拿别人的东西一用,也偶感羞愧,自感有抄袭之嫌。无奈自己才疏学浅,别无他法,便使“改梁换柱”之法(“偷梁换柱”不好听了),写就自己的文章。
曾读过周国平老师的一篇文章《不可试探你的上帝》,印象深刻。主要讲耶稣被魔鬼带到耶路撒冷圣殿顶上,对他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就从这里跳下去吧,因为上帝会保护你的。”耶稣拒绝了,他引用圣经的话回答魔鬼:“不可试探你的上帝!”耶稣用这句话表达自己对上帝的信仰,挫败了魔鬼的刁难。后来,我班里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学生刚买的字典找不到了,其他学生建议翻书包检查,家长也打电话说怀疑某一学生偷走了,让我去盘问他。但我思来想去,觉得不妥,没有贸然去做。结果,那学生的字典在自己家里找到了,一切真相大白时,我感到很庆幸——没有去试探那被怀疑的学生,没有伤及那学生的自尊心。我就此事写了一篇随笔——《不可试探你的学生》,那篇文有幸被李茂老师选入《博摘》,我当时也激动了好一阵。细想来,这篇文章的题目在《不可试探你的上帝》的基础上略一改动,便成了我的独创了。不但新颖别致,也很好地凸显这篇文章的主旨,表达出我对教育的信仰,也传达出我这样的思想——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上帝。
在《中学教学参考》中读了梁素丽老师对《那晚那把花雨伞》的赏析。开篇很美:“《那晚那把花雨伞》向人们诉说了一个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的爱情故事。这也许是生活中很多人遇到过的无奈吧,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有缘无分空痴想,有份无缘暗凄凉。”这样的开头把我吸引住了。其赏析文题目更是耐人寻味,令人拍手称奇——《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当我读了《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六堂必修课》这本书后,很受激励,大脑中无形中便跳出几个字——“错的时候遇到对的书”。这几个字真真实实地道出我当时的感触,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因我当时正处于职业倦怠十分严重的时期,对工作极度绝望厌倦,感到前路迷茫,不知所以。此书如一股灵泉注入我干枯的心灵,点滴润泽;如慈蔼的长者为我拨云见日,指点迷津,让我看到了希望和远方。因真正触及到灵魂,我的笔下便一发不可抑,文字汩汩而出,写下《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书》一文。后来,这篇文在2016《中华校园》第五期发表。
有时,我也会借用他人的题目写自己的内容。前几年,报纸上连载了《两地书,母女情》一书,是中国妈妈和留学巴黎的女儿的通信。其间不写母女间的思念,而注重对巴黎风情的描述,让我这足不出户的人也畅游了巴黎,大开了眼界,也从中汲取了写作的灵感。我的女儿上高中后,因为学习压力大,非常苦闷,我便尝试着给她写了一封信,坦诚对女儿的理解,对她的期望,还安慰她有一颗平常心。周末去看她时,我把信交给她。下次周末再去看她,她把几页叠着的稿纸交给我,让我回家去看。读女儿的信,很激动,女儿写了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写了自己的思考。我看了又感动又宽心,便在电脑上敲击下来,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中,取名为《两地书,母女情》。其后,我们母女写了好多这样的“两地书”,也非常的有意思。虽然,我们母女同在一个城市,但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心态,这样的鸿雁传书,我和女儿能够很好地沟通,彼此理解体谅,加深了母女情感。
一次,在报纸上读到《枕边有书梦不寒》一文,感觉诗意浓浓,便也趁热写下《枕边有书梦不寒》。同样的题目,都是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但内容不一样。它那里讲自己平日里的阅读,与书为友的故事,而我主要写自己临睡前读书的故事。
去年初冬时节,我参加了“乐陵读书会”的活动,回家来心潮澎湃,决定要为我的读书会写一篇文章。怎么写,心里没有轮廓。想想自己在读书会七年,一路走来,一路成长,留下了坚实的足印,也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便决定按时间顺序,写自己成长的历程。这些年的林林总总写下来,内容很多,文字较长,给人以凌乱之感。我想到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可是,小标题怎么用才好呢?思前想后,想起书英弟子的随笔《那段有你的日子》有这样的三个小标题“初相识”、“经久伴”、“却相离”,很好地写出自己与同学相见相处相别的纯真情意。这三个小标题恰好也能体现我心中所愿,我便先照葫芦画瓢地写了三个小标题:“初相遇”、“心相伴”、“长相忆”。这篇文写了好几天,可以说竭尽我的所能。在题目《人生美丽的遇见》的总领下,小标题分述了我在读书会成长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读书会的浓浓深情。写完后,不断修改,感觉能把心中的话都能表达出来了,方觉神清气爽,天高云阔。
“虽然他们所用的大部分也只是通用的言词,也只是古今人这样那样运用过了的,而这些文字的生命是由作者给与的,终竟是唯一的独创的东西。”叶圣陶先生如是说。想想很有道理的,别人用过的言词,我赋予了自己的“感情”和“生命”,那么,它就烙上我的印记,就成了我的专属。我就是这样流水账似的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据说,世界上最大的抄袭者是苏轼,因为他读书太多,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引用的那本书上的。我不敢和苏轼比,但我想到,要想让自己写出好文章,即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也离不开积极的借鉴,更离不开在此基础上作者独有的创新创造,这才不失我们读书和写作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