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果公司要求参与“致良知”学习,你怎么办?
日期:2019-12-28 19:31:18 作者:萧秋水 来源:萧秋水 阅读:

如果公司要求参与“致良知”学习,你怎么办?

  昨天有篇文章刷屏,是虎嗅发布的《争议良知》。

  没有看过的可以点击蓝字链接先看。

  秋叶大叔也写了篇《致良知:我的一点思考》。

  没有看过的可以点击蓝字链接先看。

  如果你两篇都看过了,可以往下翻,看看我的看法

  虎嗅的文章,是站在不愿意参与被迫“致良知”学习、宁愿辞职的员工角度

  秋叶大叔的文章,是站在企业主的角度。

  都有道理

  咦,萧秋水你这是和稀泥么?

  否。

  我旗帜鲜明反对这种强迫性“致良知”洗脑。

  但思考一件事情,的确,需要全面的角度,然后要有自己见解

  独立思考,并不是一味反对,而是要了解事物的多个层面明白事件背后的根源

  1

  昔年,我还全职上班的时候,有幸和白立新博士有过一些交流,当时对他非常佩服,那时候的白博士,一派儒雅,致力于企业管理咨询,还没有接触稻盛和夫的理论,也没有开始“致良知”的宣传

  致良知四合院创立之初,我也略有耳闻,那时我已经成为自由职业者。事缘于我有次对一位前同事说,我有个想法,想沿着王阳明走过的路,走上一遍,感受王阳明的悟道心迹,他说这个想法好啊,你可以去找白立新要赞助,他们现在正宣传致良知呢。

  我于是去网上搜索了一下,然后感觉,得,这个赞助我似乎要不到,也不想要。他们的致良知,和我所了解的,不是一回事

  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没有任何问题,我一直把王阳明归入我们知识管理界的前辈,毕竟他老人家不仅提出了“知行合一”,而且自己的确是身体力行,做得很好,“心学”也是自成一派,既立言也立功,相比很多会说不会做的大儒,绝对翘楚

  但是,一方面,王阳明有他的时代认知局限性,另一方面,当一个东西被宣传成包治百病,问题就大了,离xie教就不远了。因为人历史上不存在这样的东西。

  即使是王阳明自己,也只能影响部分人。

  王阳明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开创心学,自成一派,也在于,他是一个“狡狯”(无贬义)的人,他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机谋百出,兵行诡道,所以才能平定宁王之乱,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是充分利用宦官矛盾,才能成事。

  但王阳明并不是圣人

  他的家庭教育也是失败的。

  王阳明领养了侄子王正宪,对这个儿子教育,下了很大功夫家书写得很好,也流传到了后世,但事实上效果不好,因为王正宪在王阳明逝世后,同王阳明的亲生儿子王正亿抢夺家产,王正亿时年两岁,如果不是王阳明生前好友弟子帮助,王正宪就得偿所愿了。

  当时的事件,也掺杂着妻妾之争,相当复杂。也许可以说,王阳明有治天下之才,但齐家方面,还是有欠缺的。

  (为了保护遗孤,王阳明好友和弟子黄绾把年仅四岁的王正亿接纳为小女婿,并把他接到身边抚养长大。在这点上,可以说王正亿是幸运的。)

  人无完人,我也敬佩王阳明,但并不赞成把王阳明捧上神坛

  所有造神的做法,都是应当警惕的。

  2

  前东家的“致良知”学习活动,持续了好几年了。

  如果说熟人出现了白立新博士这样的洗脑大师让我惊诧的话,这个持续很久的学习活动也很让我惊讶

  因为,以我所了解的,前东家的战略平均每半年一变,学习内容经常翻新,基本上也是以半年为限,比如《弟子规》的学习,我有幸参加过:

  项目经理以上,所有经理人要求参加。

  当时会议室里,乌泱泱的一大群人,听来自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宣讲《弟子规》。

  怎么讲呢?

  主要是带领我们念。

  他念一句,我们跟一句。

  这一念诵,就将近半小时,再讲点意义,也就结束了。

  我想,哇,这钱太好赚了啊!

  对于《弟子规》,我是不感冒的,不过,让念就念,念完就放到脑后。

  时代已经不同,我有那个时间,更愿意学习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知识,出身儒家发源地曲阜的我,自认对正宗儒学并不陌生,至少《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典籍我都是读过的,对于半吊子儒学、新儒家什么的,均不感冒。

  “致良知”的学习,是前同事用发牢骚方式告诉我的,说的次数多了,我就留意了,后来还经常拿这事开玩笑

  “你们现在还在致良知么?”

  还在致,一直致,致到现在。

  企业有自己的文化,我也早就离开原则上,不应置评。

  如秋叶大叔所说,对于企业来说,有其必要性

  但是,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呢?

  我想是有的。

  比如微软、Google,他们不讲致良知这套,一样发展得很好。

  有很多东西,事实上被曲解了,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已经不是一回事,我问过一些学习过“致良知”的人,他们也说不清楚到底学的是什么。

  从虎嗅的文章来看,其实所学的东西,并不纯是“致良知”,而是夹杂着儒家、道家,再带点私货的“四不象。”

  有用吗?

  真有。

  的确是洗脑了一批人。

  接受不了的人,可能就辞职了,对企业来说,也不会造成损失,因为留下来的人,不管是表面上还是内心接受,的确形成了“千人一面”式的统一性,至少在形式上来说是这样的,人人齐心,个个都顺,这是企业老板们愿意看到的效果。

  3

  我个人不喜欢这种洗脑。

  所以我适合成为自由职业者。

  离开了单位约束,不用再每天忙于文山会海,我的效率空间提升,时间的运用也非常自如

  写完这篇文章,我就准备出发去广州,明天飞往尼泊尔加德满都,将和14位小伙伴一起,在喜马拉雅山脉徒步,以这种方式,进入2020年,我喜欢如此。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成为自由职业者。

  当企业希望用“致良知”洗脑员工,这样的企业,不值得多留,但现在就业形势严竣,所以辞职的风险也大。

  保持独立精神,参加学习但拒绝被洗脑,有机会就去更好的企业,可能对于“致良知”型企业的清醒员工,是个较好的路子

  有位朋友,也是在被要求学习“致良知”的企业里,让参加他就参加,也是很认真地听课、做作业,在公司安排的学习,也是认真地参加——至少脸上神情是充分体现投入——在这个认真的表情后面,他构思文章,下班后写作,用另一个身份,成为自媒体,等时机成熟以后,他说,那就可以辞职啦,不用再受这种折磨。他觉得在羽翼没有丰满的时候,忍是必须的。

  我想说,这其实也是王阳明似的“狡狯”。

  当然,这位朋友并不是在业务混日子的人,他并不只是“认真”地学习致良知,业绩上也不含糊,相比“致良知”的作业,他觉得业绩出众才是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

  我很欣赏这种态度,在什么山坡唱什么歌,没有被迫害感,顺时应变,但保留着清醒的意识,不会真正被洗脑。

  (关于我和前同事们之间开的“致良知”的玩笑,萧秋水就是个坏孩子,良知经常地没有,这不用洗。)

  我也很敬佩那些不喜欢这种被迫的学习方式、毅然决然离开的人们,他们有勇气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道路,不受集体主义的裹挟,相信他们也有自己的能力基础

  我有自己的鲜明态度,爱憎分明,但我也能够做到理解包容。我现在的状况,没人能够强迫我去接受“致良知四合院”的再教育(当然,人家也看不上我,毕竟我是顽固不化到无可救药的人),但世道多艰,生活压力巨大,每个在职知识工作者,都有这样那样的无奈,留在这类企业里,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参与学习的人们,我也表示理解,并不会滥加同情,因为他们并不需要,打一份工,出售的是自己的时间,并不是卖身,愿意被洗脑,和阳奉阴违,都好,重要的是开心

  不过,我想提醒一点:

  不要接受“致良知”能够治病尤其是治癌症这样的说法,这不科学,相信这种论调,有可能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有病,还是找正规医院正规大夫,他们才真正能够做到治病救人

  至于家庭和睦,如果一家人全都努力学习“致良知”,每天反省诸己,和睦也不成问题,如果一家人有人相信有人不信,那可能会有些麻烦,谈不上和睦,而对这种情况,我也没有好办法,但原则上来说,努力学习“致良知”的那个人,应该让步,毕竟,都“致良知”了嘛,知行要合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果公司要求参与“致良知”学习,你怎么办?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