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11-30 23: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的读后感10篇

  《《人生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经典文库》是一本由[德] 阿图尔·叔本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92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评《《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

  人生的幸福离不开智慧,而智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懂得取舍。抓住那些最本质、最持久、最核心东西舍弃那些无谓的、短暂的、肤浅的迷障,人生才能拨云见日守候真正的幸福

  叔本华从三个维度论证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即人是什么、人有什么、别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其中人是什么与幸福的相关度最高,即我们本身的个性人格健康能力等,这些关系着对幸福的感受力,可以带来高层次无止境精神性享受。人有什么即我们拥有财富与幸福有关但相关度不高。幸福并不是一个纯主观概念,也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可以衣食无忧,那么我们会更幸福。只是财富遵循边际效益递减原则,它的持续增长并不会带来幸福同幅度的增长。过度追求财富可能会掉入痛苦深渊。别人怎样看待自己跟幸福的相关度极低。那些所谓荣誉地位名声能给人带来利益,却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将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是愚蠢的,也是不幸的。

  其实许多的哲人智者都告诉我们,遵循自己的个性做自己的主人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自我实现、保持身心健康享受生活就是人生的智慧,而智慧亦是幸福。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的智慧

  叔本华作为哲学家,他的著名作品是《作为意志表象世界》,不过,其实他还写了不少散文,比如《人生的智慧》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选取了叔本华关于这个话题的文段,题为“人生的智慧”。

  一、“人生的智慧”是什么

  书中的导读说得好:“叔本华认为,人类有两大最常见的愚蠢,第一是‘不是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找幸福,而是在别人看待‘他是什么’中寻找幸福’……第二是牺牲健康去谋求别的东西”。

  叔本华认为,决定人类命运根本差别取决于以下三项不同内容

  第一,人是什么;

  第二,人有什么;

  第三,人在他人眼中是怎样的。

  古代的名言曾经认为,“得自于我们自身的幸福,要比我们从外界获取得更伟大”,一个人意义,主要,是由他的内在机制为主的,这也就是“人是什么”比后两者更重要。

  这让我想到了有名的A,B,C,A可以是一件事情,B是看待事情的方式,C是这件事对人产生影响。因为B不同,所以C也不同。最关键的就是我们怎么看待。

  叔本华非常支持人的,个性问题,“个性决定命运,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获得什么样的幸福”。因此关键的是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财富”更多的是“有什么”,但叔本华这样认为:“在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所需之外,财富对人生幸福的影响相当之小,甚至可以说财富会打扰到幸福——为了守护财富,不可避免地会耗费我们许多精力……”。

  而天生就继承财富的人,有人“他一来到世上就被赋予了外在的富有,但同时内在又是相当贫穷的”。人们用外在的财富去补充内在的虚无,这是没有功用的。

  二、人是什么

  前面已经说过,人是什么是最为关键的。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美好素质,如高贵品性杰出智力良好气质开朗乐观精神以及健康的体魄……也就是身心健康。

  请保持开朗的心态锻炼自己的身体。不过幸福感来自于健康的身体,但是人的先天气质也影响非常大,古代的学者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而不同的这些性质影响了一个人的思路。当一个人天生就是感受特别强大时候强调乐观,对他来说有可能是非常难吧。虽然开朗的心态重要的,但是它的反面——抑郁也成就了很多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因为他们有更加的敏锐的能力。

  这是个悖论

  但是思想狭隘的人有时候也是幸福的,但有时候没有智力需求的人也是不幸福的,他们不会被获取知识欲望驱动,不会去体验审美乐趣

  三、结语

  剩下的两个部分是“人拥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剩下的,就大家也可以按照之前的方式去看。

  文摘就写到这里啦~

  不过正如叔本华写了这么多人生的智慧,据说他有时候仍然脾气暴躁,没有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见理论实践具有差距

  如果说“幸福”是指快乐的话,那么吃喝玩乐动物也可以是快乐的~关键在于对于幸福的定义。世界上有些时候是得不到快乐的,人们会做出比快乐更重要的选择,如果说幸福在于“保全”自己,这显然值得深思。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想幸福,就不计较、不比较

  过去是什么?是回忆,是回不去的记忆未来是什么?是梦想,是做梦时希望实现的理想。而我们最该珍惜的是当下,当你还有时间去回忆,有梦想的时候,就该对自己好一点,此时此刻,便是你最美的时光,不管你珍不珍惜,它都会离你而去,下一刻,你只能对上一秒进行回忆。而幸福就是时刻对自己好一点,不计较,不比较,做一名磊落坦荡之人。

  今天与大家分享阿图尔·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者是著名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继承者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尼采。这样一位大师,一生却并不幸福。他的父亲虽然富有,却性格怪异,以致溺水而亡。母亲是作家,在文坛很有名气,对叔本华一生影响非常大。叔本华也与鲁迅一样,选择了弃医从文,只是出发点有些不同,而且叔本华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后,反响平平,这对他的打击相当大。直到63岁,叔本华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他才声名鹊起。他这一辈子喜欢过一个歌剧演员,很可惜人家已经有意中人,所以叔本华终生未娶,他依靠继承父亲的遗产,一生过着隐遁的生活。72岁时因肺炎死在餐桌上,死后,他将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尼采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是叔本华晚年的心血之作,囊括了一生思想精髓经历就是人生的财富,对于一生都在思考着的人来说,他想获得幸福,也在努力追求幸福,最终他也悟出了幸福的真谛年轻时,我们抗争,我们努力,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幸福,而到了晚年才发现,幸福原来就是简简单单做自己。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别人到底怎么看你?这些曾经困扰你我的问题,叔本华在这本书中都会给你明确答案。诺奖得主托马斯·曼称阅读叔本华是“绝对一流的灵魂体验”“这样的阅读,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绝无第二次的可能”,可见,这本书是很多大师推崇书籍,能读这本书,也是我们的荣幸。所以,这里得感谢一下译者木云、林求是,将这么好的作品推荐给我们,让我们寻到幸福的真谛。不过,读一本书容易,如何参悟透,还需各位的理解力

  “人生在世,要么孤独,要么庸俗,除此之外,选择不多。”这就是叔本华的一句经典语录,他阐述必要的孤独是幸福的要素

  那么,人的一生究竟要怎样过才算是幸福?如何幸福的度过一生?智慧是一门艺术,是尽量幸福愉快地生活的艺术。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写了很多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他告诫人们:人生幸福的关键是内心拥有什么。

  首先,健康是幸福的源泉。一个人如果失去健康,何谈会幸福呢?当然,我不是对身体出现状况的人追求幸福给与否定,我想说的是,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你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你才能不给儿女添麻烦,你才能照顾好年迈的父母,你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一旦健康出了问题,或许你会很幸福,但是这个幸福也是打了折扣的幸福。

  其次,豁达是幸福的前提。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幸福,心胸豁达很关键。心胸狭隘的人自然会遇事斤斤计较,每天都会愁眉苦脸,甚至对现实的一切都看不惯,听不惯,总觉得这个世界是一种病态,而他就是其中的受害者,熟不知,是自己躲避看到光明。豁达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豁达的人才调整自己的心情,时刻让自己保持一种美好的情绪,有了这样的心境,自然会很幸福。

  最后,真实是幸福的归宿。现实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占小便宜,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看似很精明实则很狭隘,就如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一样:“机关算尽太聪明,枉费了卿卿性命。”睿智的人会很真实,他们知道假的真不了,说一次慌的代价是要用更多的谎话去挽救,试想想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很尴尬,何谈幸福。

  幸福说简单了就是不计较,不比较。计较的结果失落,比较的结果是失望。不计较的结果是幸运,不比较的结果是幸福。你自己想想,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幸福源自内在

01

  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想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叔本华在书中阐释了自己的人生哲学,逐一探讨关于人性、人格、地位、荣耀、名声等长久困惑人类心灵的问题,认为有智慧的人应该以超然明智态度对待世务。

02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

  叔本华也沿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

  第一是人是什么,即广义的人格,它包括你的健康,你的力量,你的外貌,你的气质,你的道德品格,你的精神智力,以及你潜在的能力。

  第二是人有什么,就是财产了和各种所有物。

  第三是一个人在,也就是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别人的看法又可以分为主要是名誉啦,地位啦,还有一个名声等等。

  叔本华指出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丰富,那么,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也就越不重要。一个有着优越神思禀赋的人,会使死气沉沉环境变得活泼而富有生气

  在是否幸福上面,个人的人格、气质、心态、信仰,比汽车房子珠宝等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你的个性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你需要去追求物质、名誉,但你更需要追求的,是你独立而健康的个性。

03

  幸福的要义:发自我们内在的美好素质,如高贵的品行,杰出的智力,良好的气质,乐观开朗的精神,健康的体魄。一句话,身心健康,是幸福的首要关键。我们应当致力于提升并保持这些品质。而不是专注于去占有外在的财富。避免各种放荡或者不节制,避免一切剧烈的,不愉快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在户外多做运动

  亚里士多德说:“想要快乐就要求诸自己。因为其他一切的幸福来源,在本质上都是外部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具有偶然性,即便是在最有利条件下,也不可避免的可能轻易消失。”

  自身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对外在物质需求甚少或者根本无所求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不应该期望从别人或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根本没有那么重要---说到底,人只能靠自己的内在力量寻求幸福。

  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大多数情形下人的自身内在相当贫乏,所以,那些再也用不着与生活的匮乏作斗争的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从根本上还是感觉到闷闷不乐。他们聚在一块追逐消遣、娱乐。他们以放纵感官欢娱、极尽声色的享受开始,以荒唐、无度而告终。这种作派,其根源确实不是别的,正是无聊它源自上述的精神贫乏和空虚

  所以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拥有丰富的个性,优秀的内在,尤其是拥有良好的智力禀赋---尽管这可能并不会带来最为光明的前途,但是一定是最幸福的!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五):幸福,有迹可循!

  幸福的人生是怎样的?父母健康、爱人体贴孩子可爱工作顺利、生活温馨……恐怕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都在追求幸福,追求美满和谐的生活。 看到《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一书,我明白了幸福也是有迹可寻的。本书是世界级哲学大师叔本华晚年心血之作。本书被誉为幸福指南的哲学入门书。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别人到底怎么看你。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理智地对待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01、王国先生对叔本华的评价 王国维评叔本华,于近世哲学家中著书最少,然书之价值贵重。 独叔氏送其一生于宇宙人生上之考察,与审美之暝想。 为哲学生,而非以哲学为生。 02、叔本华是怎样一个人? 一生衣食无忧,父亲为富商,母亲为女文青。父亲去世后,与母亲关系不融洽。曾周游荷兰、英国、法国、瑞士、普鲁士等国。理财精明,但在感情、事业上,却不太顺利。有过几次不成功的恋爱,一辈子单身。他和尼采可能是哲学史上最著名的厌女主义者。“我的命运黯淡无光”,倒是可以形容叔本华的一生。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只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他只是出于兴趣以及求知的热情而不断地撰写哲学著作。 1818年完成了他最著名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书出版后遇冷遇,一年半时间内卖了不到一百本。唯一称赞此书的是歌德。

  03、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 他的第一个论断是:世界是我的表象。意思是世界其实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而存在,“两者存则共存,亡则共亡,双方互为界限,客体的起处便是主体的止处。” 第二个著名论断: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即生命意志,一种盲目冲动的力量,一种不断产生欲求的力量。一个欲求满足了,又有了新的欲求,生生不息。所以,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 后来哲学史家,也常常人为叔本华是第一个将东方思想融入欧洲现代思想的哲学家。 佛陀指出最终解脱的道路是:空,围绕如何达到空而构建一个既思辨又实证的宏伟的体系。 而叔本华,更趋近现实人生的考虑,着眼的还是尘世的幸福,是关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过得更好。 叔本华认为,人之所以命运不同,在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人是什么,既广义的人格;第二个是有什么,既财产和各种所有物;第三个是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 叔本华认为:“人生的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 04、影响幸福的因素 幸福的首要因素,甚至,一个人此生存在的主要意义,是由他的内在机制决定的,这是既定事实,也是他内心是否感到满足的直接根源;一个人内心满足与否,取决于他的感情、欲望和思想的共同作用 外在环境只起到间接调节作用。 个性决定命运,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获得什么样的幸福。 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所谓宁可做健康的乞丐,也比做病恹恹的国王快活得多。性情乐观、体格健康、充满活力、温文尔雅、有良知、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地位或财富无法弥补或取代的优势。 幸福的本质在于“人”,那么集中精力保持身体健康、培养能力,无疑要比一心积累财富更明智。 前人的智慧,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太多的精髓,太多的智慧让我们学习。所以,幸福在于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白自己所拥有的,获得终身的成长。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六):人生的智慧,黑暗中的一束光

  “人生在世,要么孤独,要么庸俗,除此之外,选择不多。”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图·叔本华的一句经典语录,他阐述了必要的孤独是幸福的要素。

  那么,人的一生究竟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幸福?如何幸福的度过一生?智慧是一门艺术,是尽量幸福愉快地生活的艺术。大师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写了很多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他告诫人们:人生幸福的关键是内心拥有什么。

  首先,健康是幸福的源泉 就像一串数字,健康就是最最前面的“1”,如果“1”不存在了,那后面再多的“0”都失去了意义,任何事都不值得牺牲健康去追求。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惰性,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很好,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很少锻炼。但实际上,要想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你应该避免或减少一些不良的习惯,丢掉那些不愉快的情绪,让自己动起来。亚里士多德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就是生命的本质。”通过运动,我们获得了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身体的健康带来的心情愉悦和快乐让你压抑的内心得到了释放。快乐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健康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周围是一群崇尚健康、自由、快乐的人,那么恭喜你!可以说你是一个被幸福环绕着的人, 所以说“幸福十之八九都是有赖于健康。有了健康,一切事物都是快乐的源泉;失去健康,就再没有任何事是令人愉快的。”

  内在的拥有决定了幸福的程度 “一个人内在拥有的东西是决定它幸福与否的关键。”如果你内心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那么你就会不可避免的为了得到它而每天四处奔波,或是费尽心思苦心钻营,也许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部分收益,但它是否会给你带来幸福感?金钱和财富对于人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它能满足于人们的种种需求,可是人应该在拥有它的同时,不要过分的追逐执迷,而是应该善于利用,让财富给自己以自由,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内心富有的人对外界不会有过多的奢求,他们会更在意自己精神上的充实和内心的富有,他们在享受自己内在财富的同时,可以轻轻松松的做自己,并从中获得快乐和幸福,所以说真正的幸福感是看你内心想要得到什么。

  孤独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每一个有灵魂的人都会享受内心的孤独,因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你只有安静下来,享受独处,才有可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平衡。耐得住孤独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并非与生俱来,是需要长期的磨炼和塑造良好的个人修养。真正喜欢孤独的人,其实内心非常充实。他有许多事情可做:阅读、写作、听音乐等等。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乐在其中,享受着做这些事情时带来的快乐与愉悦,如果你在独处中拥有了这一切,你会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孤独。所以,你就会明白,能够真正拥有独处时间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很喜欢叔本华的一句话“人生是充满痛苦的欲望,欲望满足不了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中徘徊。”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叔本华式的独处,因为在独处中能让我清楚明白真正想要满足的是什么。

  一个拥有智慧的人,他应该是一个拥有健康的人,一个在人格、气质、心态、教养上充满正能量的人,他独立健康的个性就像是一束光,能够照亮身边的黑暗,也照亮了周边人们的心底。 《人生的智慧》让“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七):关于幸福,他说对了吗?

  拿着哲学家叔本华的经典之作《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除了先看看目录,我还会看看头,看看尾,也许这样会对作品的背景有更厚实的了解。

  这本书装帧的美,是个特色,去掉外面的护页,嵌压着作者、哲学家叔本华头像的白色封面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仿佛置身空旷的思想之境。开初的几页内容是暨南大学费勇教授的精彩导读,对叔本华的一生有了大体的感知,从具体而微的情感生活,到创作生活,到思想生活,读来妙趣横生。同时,也不免心生感慨,思想家是苦的,因为思想的活儿是苦的,深刻的思想值得后人品味与珍惜!后头的几页,则可以从时序上更全面了解叔本华的生平与变迁,有日常生活的迁徙,也有躲避战乱的逃生,也有老之将至的最后安顿,诚然,唯有历经世事的沧桑,才能造就思想的丰富,这么说或许不够严谨,但也可以算是成就伟大思想的一种必要条件吧。

  言归正传,作者对人生思考的线索是很清晰而明快的,大致可以分为几步:人是什么?人有什么(财富是什么)?人在他人眼中是怎么样的(地位是什么)?而把这些问题串在一块的就是叔本华的人生智慧,人们读来,方向感就很明确,很简洁,不拖泥带水。

  叔本华承认人与人的差异,首先是由大自然决定的,但幸福的首要因素,甚至,一个人生存的意义,是由他的内在机制决定的;同时,幸福是基于内心的满足,而内心的满足则基于一个人的情感、欲望和思想的共同作用,外在环境对人只起到间接调节的作用。进一步申论:痛苦面前,人人平等,但重点是:不幸福只是一个人“感觉不幸福”。现实生活中客观条件的部分由命运决定,情况不同,形式也不同,这正切合人们常说的“生不逢时”,或“生不逢地”,但主观的部分则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本质不变,就是我们自身,通常讲的“英雄不问出处”就是主观部分的实践。所以,说白些,我们要探讨“人是什么,幸福是什么”的问题时,要时时关注人的“自身性”:首先要健康,健康是自己的,宁做健康的乞丐,也不做病恹恹的国王,没有健康,快乐无从谈起;再者,管好个性与品性,使之不为时间消磨,不为外人主宰,不为财富束缚,因为人生幸福最本质的元素是人的个性,学会在自己的思想和想像中自得其乐;此外,要知足常乐,量力而行,要保持健康,培养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往符合个人品质的方向发展,选择最适合的职业规划与生活方式,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平台”吧!(有点暗合了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幸福总是对人而言的,是人文的,是人自身决定的,动物还没这个能力,正如,很少人会说“某种动物多幸福啊”的话来。

  人的“自身性”,为“人是什么”一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人是什么”的问题发端于人的“幸福感”!叔本华认为,生命中的幸与不幸,与其说是取决于我们遇到了什么,毋宁说是”我们“与它们相遇的方式,那么此处的”我们“,具体说就是我们的意识结构,我们的个性,我们的体验,而意识、个性与体验就构成试探幸福感的链条。有一种链条是人们内在的美好品质构成的:如高贵的品性、杰出的智力、良好的气质、乐观开朗的精神及健康的体魄,拥有这样的链条,就能给我们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再说开去,维护提升这些品质应该是我们真正值得专注的事:任何事情不值得牺牲健康去追求,不应该透支身体,也不应该放纵负面情绪,还要保持运动;乐观和美貌能让人更幸福,可以说乐观让人更容易更倾向于体验幸福感,而美貌间接为幸福做了贡献。要警惕快乐的“死敌”——痛苦与无聊,精神的富有可以抵御不幸,精神越丰富,就越不会感觉无聊。幸福终究是一种回归内在的东西!当然,叔本华也谈及与不幸相关的因素: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个注脚这么说:(从精神层面上讲),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多,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东西就越少,他人对他而言几乎没有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反之,庸人注定就庸俗,)这个讲法有意思!同时,注意到人生的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幸福的确是有一定的物质性,但我们更警惕的是精神的空虚性所造成的苦,因为精神上的富足可以让幸福更厚实,更持久!所以,幸福,还是容易回归到幸福感的“内源性”。

  在讨论幸福相关时,叔本华着重探讨了一个因素:人拥有什么? 其内容指向财富!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是基于对满足个人需求的需要:有衣食住行类之必要的自然需求,有满足感官快乐的但非必需的自然需求,也有既非自然的也非必需的需求,诸如对奢侈、铺张或浮华的无止境需求!同时叔本华认为人类天生就是热爱金钱,这种热爱是不可避免的,无可厚非的!因为金钱不只满足某一特定的具象的需求,甚至可以满足一切抽象的需求。每个人都期望得到更多,但格局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视野限制了我们的所得,逾越此规则,则苦恼自生!这是理性的。

  书的第三课是“你在人眼中是什么样的”,是对人的社会地位的探讨。这个话题涉及人类天性中的弱点与人类天性中的独特:人们总是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想得太多,而荣誉感则是人类独特的天性。在俗世生活中,人们总是在乎别人的评价,为此,叔本华釜底抽薪地指出:其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都与我们的幸福无关。此处的幸福就与评价、荣誉、感受构成的链条紧紧相关,而作者进一步对荣誉的本质与细分,做了认真的探讨,诸如公民荣誉、公职荣誉、两性荣誉、集体荣誉、骑士荣誉均有涉猎。这些论述主要关乎荣誉的产生,荣誉的维护,荣誉的失去,但某些论述具有较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只能作为“仅供参考”知识。有些金句,则值得好好品味,如:男人征服世界,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赢得世界!学会欣赏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来“欣赏”你!耐得住寂寞才担得起盛名!这些名句对应的篇目,短小精悍,又意味深长,都可以当作经典来诵读来鉴赏。

  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引经据典,年代久远的名言上溯至公元前五百多年的古希腊,足见作者博览群书、信手拈来的归纳能力与创作能力。

  通读全书,幸福是很具体的,但真正的幸福,源于人们内心!幸福链条的构成,其实更多的是心源性的虚物,而非以物质金钱形式存在的实物。但人们的世俗生活又不能忽略实物的存在与对实物的追求,叔本华的书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人们打通了二者的联系之路,让人们更容易地构建每个自我的幸福链条!

  另一方面,幸福的实体性,幸福的抽象性,都无一能幸免于人类思想的控制,所以,思想可以说是幸福的策源地,结合个人生活与个人实践,每个人都可形成自己的幸福观与幸福哲学。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八):用哲学思维破解人生迷题:究竟拥有什么,我们才会真正幸福

  前段时间,几个闺蜜相约出去玩。回程的第二天,我看到她们的朋友圈,小蕊说:“美哒哒的出行,在静谧里感受大自然的清新”,配图是几张顺手拍的花花草草和她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的照片。欣欣说:“饿了肚子,淋了雨,走路走到腿抽筋,车子半路抛锚,倒霉的行程”。配图是一张很伤感的黑白背影。 一样的旅程,不同的感受。平心而论,我感觉这次旅行还是不错的,虽然一路上有几个小插曲,但是瑕不掩瑜。因为目的地草链岭本来就是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地方,所以商业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吃喝玩乐不太方便,买东西只能在山下农家乐。由于户外活动经验不足,我们带的食品和水有点少,饿了肚子。不过,由于人工痕迹较少,自然生态保存很好,我们看到了很多平时在城里看不到景致。 我完全没想到,给欣欣的体验,会这么差。顺着欣欣的朋友圈,一路翻上去,我发现欣欣不开心的事情,竟然这么多。孩子幼儿园老师布置的手工太难做;出去购物,和商场里的导购员闹不愉快;投诉小区物业;美容院里的产品效果不好......好像生活里随时随地都是烦恼。

一样的旅程,不一样的感受

  人生如旅途 。记得当初,刚刚大学毕业,当我们一帮同学整天为求职,考试面试焦头烂额的时候,欣欣与大伟一见钟情,爱得死去活来。大伟不仅对欣欣痴情,人长得帅,家里经济条件也挺富裕,他父母开着一家农副产品批发公司,人脉资源也广。 结婚时,他们小两口的婚房在曲江最好的地段,有着自己的车子,欣欣没费什么劲,聘进了一家清闲的事业单位。爱情与财富双丰收,这对于我们初涉社会的年轻人,一时半会儿难以企及,简直就是奢望啊。小姐妹们都说:欣欣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吗?受到命运如此厚待。婚后的欣欣不需要还房贷车贷,婆婆和保姆照顾孩子,她依然清闲,除了上班,就是购物护肤健身,随时可以说走就走。大伟人品也不错,隔三差五在朋友圈撒一把恩爱狗粮,惹得小伙伴们更加艳羡,简直要流鼻血。 可是,我突然看到的欣欣如此陌生,这个在外人眼中,简直就是“好命女,人生赢家”,应该无比幸福的女子,实际上并不幸福?她已经拥有了很多,难道还不够吗?是哪里出了差池,欣欣还缺什么吗?

她已经拥有很多,难道还不够吗?

  人的一生,究竟拥有什么,我们才会得到幸福?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遇见叔本华的这本书《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不得不说,用哲学原理解决生活难题,如同学生时代解数学方程式,可以用代入法,类比法,假设法,轻而易举求出清晰正确的答案。 这本书不仅为我解惑,也改变了我之前对于哲学的认知,原来哲学并不都是高深晦涩难懂,它也可以通俗易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哲学家叔本华 阿尔图·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23岁弃医从文。一生寂寞,却并没有在寂寞里消沉,而是锲而不舍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业。他的性格以及行为有不少缺陷,不过是一个凡人。但和凡人不一样的是,他常常跳出平凡生活,审视自己和同类,努力揭示并面对人生残酷真相,然后继续寻找更好的活法,勇敢活下去。他一辈子写了很多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对于如何活得更好提出了许多启迪性的建议,展示了一个智慧哲人的光辉。

哲学家叔本华

  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与幸福相关的三方面原因 叔本华身为一名优秀哲学家,更趋近于现实人生考虑,着眼的是尘世幸福,是关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过得更好。他认为,一个人幸福与否,与三方面的原因有关。 第一、人是什么?即广义的人格,比如健康、性格、素质、力量、气质、道德、理智、教养等。 第二、人拥有什么?譬如财富、地位、爱情、事业、成功或失败等我们经常说的身外之物。 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出于什么地位,即外界的看法和认可。 通常我们认为,拥有外在的东西越多,他人的评价越好,我们越幸福。可是叔本华说:“人生幸福的首要,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要重要得多。在是否幸福这件事情上,个人的人格、气质、心态、信仰比汽车、房子、珠宝更重要。”也就是说,你自己才是幸福链条中第一位、最关键的部分,可惜,我们常常搞混了顺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和动物不同,除了生理需要,人还具备思想和情感。生物本能的满足不代表精神层次的需求,幸福的状态要依赖思想心境的平和与自我认可,这个必须由自我主宰。那些我们看起来应该幸福的人,只是满足了第二、第三方面的条件,而忽略了第一方面。他自己的内心或许并没有从身外之物和外人评价中得到完全满足,所以,他们未必幸福。纵观历史和社会,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代的皇权贵族,现代的明星商贾,总有几个人在“幸福”外衣的掩饰下,活得痛苦不堪,有的甚至走上自杀,抑郁的道路。 一个人如果把身外之物当做幸福的来源,希望从财产、社会地位、妻室儿女、朋友或者社会那里得到幸福,那么当他失去这些东西或者发现这些令他失望的时候,他的幸福基础就崩塌了。特别随着年岁渐长步入老年,届时爱情消逝,身体机能衰退,没有精力发展爱好,无论是旅行还是社交,都提不起兴趣;朋友和亲人,也都随着死亡,渐渐离我们而去。当这样的时刻来临,一个人自身拥有显得至关重要,时时刻刻如影随形,“自己”是幸福唯一真实且持久的来源。

“自己”是幸福唯一真实且持久的来源

  三、哲学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 明白了这些,回过头再思考欣欣不幸福的原因,我豁然开朗。虽然她拥有了爱情与财富,也拥有了同龄人的羡慕,但是她的内心并不平和。可以说,阻碍幸福的人,正是她自己。。 一个周末,趁着喝下午茶的机会,我和她聊了一次。果然问题来源于她自身,她说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经常感觉心里空荡荡,工作上无法施展才华,财富也是父母创造的,生活里可以掌控主宰的事情太少,这种清闲的生活对于勤奋上进的欣欣来说,总有虚度光阴的嫌疑。由于情志不畅,所以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幸福感特别少。 找到了原因,我也回答了那个令我迷惑好久的问题:拥有丰富强大的内在自我,才是获取幸福的源泉。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一个人在自身发现的乐趣越多,就越幸福。

只有内心安妥好,才能安心享受外在的拥有

  人生就是这样,外人眼中的荣光与自我感受永远是两个世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通过叔本华的智慧,我们应该明白:幸福没有固定格式,它是一种很私人化,很主观的东西,我们人人都有获得幸福的资本。无论处于生活的哪种境地,都应该把自我认可,自我悦纳,自我需求放在幸福之路的首要位置。只有内心安妥好,才能安心享受外在的拥有,才会收获最真实的幸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作家榜经典文库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