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汤时,主动和我小声说话,我冲他笑,想问昨天的事,但觉得这时问不妥,会坏了他心情,就打住了。
孩子今天吃得特别快,一会工夫就吃得差不多,中途上来添过汤。他小声告诉我:没汤,啥都吃不下。见他今儿美滋滋的,我还真放弃了追问的想法。
吃完经过我身边时,故意给我看光光的盆子,嘴里嘀咕嘀咕,无非是想让我看他小小得意的样子。我说:“今儿你厉害了,汤、饭、菜三光哦。”孩子乐得直笑。
走廊里,我和他靠很近。很想问问他家里的事,可有点犹豫。太阳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他在廊道内侧,我在外侧。我看他,他眼神有些游离,不过,不害怕。
“来,老师看看嘴边的小疙瘩是不是好些了?”因为秋燥,孩子先前满嘴长起红肿的小疙瘩。
“好多了。”孩子扬起头,我看了一下,的确好多了。
“小伟,早上谁送你上学?”还是这样轻轻问了。
“我爸爸。”答得有些漫不经心,我是希望孩子能这样放松和我说话。
“放学谁来接你?”有意无意的问。
“有时是爸爸,有时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回去。”有孩子叫他玩,他也无心去的样子,我就叫孩子先上其他地方玩会儿。
“小伟,那爸爸很辛苦啊,早上送你,放学接你。”
“恩,爸爸上班晚一个小时。”孩子说得我有点不太明白,可我没再深究。
“那你上回说到有个哥哥,是你亲哥吗?”
“我说的亲哥哥就是……和你一样称呼,叫‘爸爸’的。”我发现跟一个小孩子解释“亲哥哥”有点不伦不类。
“哦,这样啊,哥哥不叫‘爸爸’的,叫爸‘叔叔’。”
“啊,搞了半天,不是亲哥哥,瞧,老师都被你搞糊涂了。”
孩子说:“对啊,是叫我爸‘叔叔’。”
“那家里还有其他人吗?”
“有,还有姐姐,我有很多姐姐。”我知道孩子又在瞎扯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概念的确一团糟,索性给他留个作业。
“啊,不会吧。老师今天布置你一项任务:回去好好想想,家里到底一共有几个人?到底有几个是和你一样称呼‘爸爸’的?明天告诉我,好吧?”我都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说才能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