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英国多年的班长回国探亲,好久未聚的文科班的同学趁机组织了一场小规模的同学聚会。
酒席上大家推杯换盏,谈笑风生,聊不完的话题依然是记忆中永不褪色的高中校园生活。
同学中好些身居要职,他们是一座城的中流砥柱;有些企业做得小有规模,业界内享誉盛名;还有一些像我这样的,普普通通平平凡凡,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
但我发现,无论他们在外面如何威仪四座,只要跟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在一起,立马放下了不得不端的架子,不得不戴的面具,像鱼儿畅游大海,轻松而惬意。印象最深的是两位领导级别的女同学,此刻竟显得小女儿情态,跟在办公室的她们判若两人。不由感叹:这才是她们最真实的一面啊!
席间,一男同学突然向班长“发难”:国家把你培养成博士投入了很多资源,你就没打算回国吗?言下之意就是他应该回来报效祖国。
班长沉吟片刻:首先我是一个人,其次我是一个中国人。无论在哪儿,我都不会忘记我的故乡。在英国生活了二十多年,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方式,包括家人。
我们的这位班长一向特立独行,高中时所表现出的思想就非常的与众不同,所以旁人很难真正去理解他摆出的第一个理由:我是一个人。或许这要涉及到个人和集体,个性和共性的问题。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个人是被充分尊重的。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大家不会在道德层面进行评判。没有对错,只有不同。所以整个社会呈现出更大的包容性,更加多元与开放。而相比之下,我们更倾向于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比如很多人心目中的成功仅是名和利,对财富和权力的追求成为他们的终极理想。
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校长在接受一次采访中说,他们并无意发展成主流,但希望能在长长的教育菜单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选项。
是的,作为现代公民,我们有权选择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非得照着统一的模版去过我们的日子。你是独立的个体,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临分别时,一位号称本地“农产品大王”的同学特别热情地为聚会的所有同学准备了一份沉甸甸绿色食品。他的周到与用心令大家都感觉不好意思,这是温州人表达友谊的特有方式。我注意到了班长脸上现出一抹别有深意的微笑,再次打量他今天的装束,T恤短裤沙滩拖鞋,休闲度假风。他就是用最自然最舒适的状态来见老同学的,不像我们穿得正经严肃。或许那种过于周到的热情,反而让他感觉不自在。
你要什么样的生活?一切在于你的选择。
班长的那段话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