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的他落下9页未完成,临开会前嘱咐他:“你补完后把抄写本留下就可以回去了”。一个多小时,会议结束,回到办公室。桌子上不见他的本子,循声而去,他正在三楼的数学角和一群同学玩魔方。见到我,他开心地手舞足蹈:“老师,我都写完了!”“好吧,抄写本交给我吧!”“可是老师, 我还剩一点点……我带回家写吧?”“没事,先让我改。”我坚持着。他转身回了教室,磨磨蹭蹭了好一会儿,才把本子送过来。打开细看,不觉气不打一处来:“剩下8页没写,这是一点点?”他嗫嚅道:“我回家写吧,我妈妈会盯着我写。”
他没完成,是因为妈妈没有坐在一旁督促他。上小学的五年来,只要旁边不坐个大人,不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他就好像失去重力,那支笔就不能落在纸上。
在教室里逗留不愿回家的少男少女
我有几次在办公室改作业改晚了,总能听到隔壁传来的打闹声、爆笑声、噼里啪啦推桌椅声。这个时候清校的音乐早就过了,怎么还有那么多学生滞留在教室里?我的“空降”往往会吓他们一跳,十几个孩子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各就各位,然后装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为什么还不回家?”我的语气极其冷静。“写家庭作业呀!”有人轻描淡写地回答。“既然是家庭作业就可以回家写啊!”“回家不会写,在这里写还可以问问同学。”“太迟了,快回家吧!
后来我偷偷地观察了几次他们写作业的状况。原来一碰到难题,他们首先做的不是自己先思考,而是急不可耐地立刻问别人,当然问来的不是解题思路,而是——答案。一旦形成高度依赖他人的思想,他们就不会思考了。
迟迟交不齐的作业
本该早自修就送过来的家庭作业,经常被拖到中午放学才姗姗来迟,有时候甚至直到下午上课也不见踪影。问课代表何故,回答总不外乎“有些同学没写,等他们补好了才一起端过来”。也就是说,部分同学的家庭作业是第二天在学校里补的。那么,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愿意在家里完成?
显然,有的同学就等到第二天的早自修抄同学的作业,因为他不会写,但不写会被老师批评,无奈只能出此下策。
学生的自觉性到哪儿去了
妈妈在一旁催着写作业的男孩,他的学习自主性几乎丧失殆尽。我很困惑,他的童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造成今天的这种局面?
不爱思考的孩子到底怎么形成的?他们体验过思考带来的乐趣吗?从别人那里拿一个现成答案,只为了应付老师,他们内心真正的感受是什么?
所以,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不少同学在学习共同体中,习惯袖手旁观,而没有真正开动脑筋思考,因为他们在等着别人告诉自己答案啊!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见到这样的建议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即家长让孩子自主选择先完成哪门功课,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而不是自己替他拿主意。这样,孩子有了一点小小的掌控感,就会慢慢地迈向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