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视界
微信号 : ttsj2018
孩子是爱出来的
01
它的策划者是湖北武汉一小学某班的班主任,不要求孩子写练习题、阅读课外书,而是和家长一起完成“21天不生气”的挑战。
等到交作业的那天,班上的学生都提交了记录表,但结果显示,仅一对双胞胎和他们的父母挑战成功。
“21天不生气”作业在网上传开之后,迅速受到了网友的关注,有人为这份富有新意的作业点赞。
但吐槽声也不少,因为,要做到不生气真的太难了!
02
为什么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我们平台曾推送过关于“父母吼叫”的文章,看到一些妈妈留言提到:自己也知道吼孩子不好,每次吼完,很自责后悔,但就是很难改呀。
我相信那些吐槽这份作业为难人的家长也陷入了这样的循环:吼孩子-后悔-再吼。
为什么在自己最爱的孩子面前,我们不能控制好脾气、戒吼呢?
那是因为我们经常忽略一个问题: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要听话,而忽视了他们“发言”的权利,一旦孩子表现不如期待,就喜欢去“训话”。
孩子下课后没有立刻写作业,家长的“催叫声”就来了;
我们发脾气可能是想孩子动作快点,学习精力集中点儿,写作业效率高点,但是如果发脾气过程中有一些侮辱性的言语和行为,影响的不只是亲子关系,还要孩子的心理健康。
前段时间,表姐找我,希望我去开导下她的女儿,因为她觉得两个人的关系到了“一言不合就吵架”的地步。
每次聊天,不超过三句话,就能闻到一股火药味。
刚开始,我还想劝她女儿试着去理解,好好说话,但是她很委屈地说:
“不是我不想跟她心平气和地说话,是她每次都先跟我发火,还总说我不如别人。”
表姐的脾气我比较清楚,她对这个女儿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她女儿表现差强人意时,表姐常常会对她说一些很伤人的话。
“我和你爸都是研究生毕业,怎么你就那么笨呢?你看看你的同学XXX”
表姐女儿扭头就怼了一句:“别人的爸妈会像你这样天天骂自己孩子的吗”。
不可否认,表姐是为了让她女儿更好,但就是每天这样“盛气凌人”的说话语气,总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让她的女儿忍受不了,以致她越来越叛逆。
03
对孩子发脾气伤害竟然这么大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过一句话:“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焦虑情绪之下的人脾气暴躁,容易激怒,父母在孩子面前表达这种情绪,嘲讽、谩骂、否定等各种具有杀伤力的语言随口而出。
好孩子不是骂出来的,而是爱出来的。你对孩子发过的脾气、说过伤人的话都可能让他们遍体鳞伤、疤痕累累。
德国文学奖儿童绘本类金奖获奖作品《发脾气大叫的妈妈》里面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只小企鹅早上被它妈妈生气地吼叫,结果,小企鹅被吓得魂飞魄散,它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肚子落入了大海,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中......
企鹅妈妈找到它时,它即使受伤也想逃走,但它无路可逃。企鹅妈妈将它丢失的那些东西都找回来重新缝好。
虽然企鹅妈妈一句“对不起”就得到了小企鹅的原谅。但是当下一次“吼骂”发生了呢?
即使小企鹅每次都能获得重生,但是心里的伤呢?
肢体暴力给孩子带来的是外伤,语言暴力、情绪暴力造成的内伤可能是一辈子的。
台湾偶像剧收视女王陈乔恩曾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原来她从小是在妈妈的“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因为如此,她一度非常孤僻自闭。
现在说起童年往事,也是一脸恐慌,和母亲很难有亲密的相处模式,偶尔她妈妈会说一些亲昵的话,她竟然会觉得恶心。
04
把最好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
孩子是上天送给你的礼物,那么做父母的就应该好好悦纳、善待这份礼物。父母应该做一缕温柔的南风,让孩子在舒服的环境下成长。
和孩子相处时,我们如何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呢?
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用大人的思维和孩子交流,我们会生气就是因为孩子的成长速度赶不上我的期待高度,我们心急了。
心理学,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成长速度。家长要做的是去理解、学会等待。
当你觉得自己想生气时,何不给自己几秒钟的时间,想想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眼前的这种问题,多问几个问题,沟通是促进理解的唯一桥梁。
情绪出现,及时处理
生气是每个人的权利,如果孩子犯错了,父母生气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不要把愤怒变成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那是对孩子人格的直接伤害。
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生气了,和孩子探讨情绪出现的原因,及时处理看得见的问题。
当你感觉到自己脾气上来了,先让自己离开,找个“冷静角”,深呼吸,平复怒气,回归理智后再去和孩子交流。
离开时,记得和孩子说清楚自己为什么离开,什么时候回来,要不然他也能感受到你的坏情绪。
情绪具有传染性,好情绪,能让一家人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家庭的幸福,坏情绪,只会让你想家,而不敢回家。
与其大声怒吼,不如一起温柔,让家成为真正的避风港湾,让孩子在温暖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女人心烦的时候,记住这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