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百草主题展示课,于今明两天集中开放,“百草课题”形成全面开花之势。
对此,我“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绝对是落实课题的好想法,让全校师生形成统一认识。忧的是英语课上“百草”,一筹莫展。这是头一回脱离教材,自编文本的尝试,不免战战兢兢。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先确定总体思路,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新的词汇搭档老的句型。设计了几个活动,如操练环节的“金银花之舞”、综合运用的“接待外宾”。这就是整堂课的基本构造。
上完课,感觉有很多遗憾。首先是教具准备不充分。本节课涉及的教具种类多,竟然忘记带一瓶薄荷精油了,“闻薄荷”的环节只得无奈砍去。其次,教学环节不熟悉,过渡衔接不理想。再次,最后的大活动热闹有余,效率不足。原因是我事先没有设计分步骤,活动过程中下达的指令也不明确,致使学生乱成一锅粥。更重要的是,前面新单词操练不足,到后面输出有困难,不少同学就直接用中文交流,导致活动失去了意义。设计的初衷并不是简单让他们品尝,体验草药的不同口感就完事,而主要在于活用语言,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交流。显然,这个目标没有达成。
对此,我深有体会。过程的繁琐和艰辛,是我不愿意去承受的,所以我的内心总是抱持回避态度,不乐意主动迎上去。所以最后就是匆匆忙忙、被动应付,我也极尽所能缩短痛苦的过程,“趋利避害”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这不是做学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