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家长的信息,她直言不讳地表示老师要多关注她的孩子,上课要经常请她的孩子发言。
当时,我正在培训,一看到这条短息,感觉不是太好。有几种声音齐刷刷响起:“什么意思?质问吗?”“她为什么要编辑这样一条短信,我最近的工作做不好了?”“那种沟通的语气让我很生气”,我的身体同时在向我传递信息:呼吸加快,喉咙干燥,胸闷。我本能地拿起手机想要反驳,脑子里都已经构思好了怎么回复,却在这个关键时刻,耳朵里突然撞进来另外一种声音:“等等,深呼吸!”
内心平静了一些,身体也就没刚才那么紧绷了。“也许家长不一定对我有意见,先听听她陈述事实再进一步判断。”我改变了思维的角度。
“孩子是怎么说的?”一条信息发送了过去。
“正因为孩子回家什么都不说,我才要问问老师的,她上课表现怎么样?”家长秒回。还没等我回答,她一下又发来好几条,竹筒倒豆子,劈哩啪啦。她透露得越多越方便我掌握情况。现在我已经大体理清楚了:妈妈觉得女儿在家无所事事,作业嘛声称在学校里都已经完成。自己抽查了几次,发现女儿掌握得并不理想。于是想请老师在课堂上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免得她上课不注意听讲。
这就是家长发短信的初衷,如果没有进一步沟通,而贸贸然接招,势必搞得双方都不愉快。
幸好,我的脑袋及时转过弯来。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
如果我没能好好管理情绪,一生起感受就马上反应,跟周围的关系一定很糟糕。现在想起曾经的自己,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总是一味指责别人。陷入关系危机中,却浑然不知。如今能够及时察觉自己的感受和细微的念头,不是急于作出反应,而是先做几个深呼吸,让心情处于一个平和平静的状态。无疑,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一旦情绪平和,好的idea才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来。相较过去的自己,我喜欢现在拥有好状态的自己。
深呼吸,然后等待一会儿。这是日常沟通中的一个很好用的小工具,经常用,你会惊讶地发现周围的世界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原来,不是这个世界不讲道理,是我们经常用本能的原始的思维模式跟它互动——处处碰壁,时时受伤,就成了常态。
往往,迈出一小步,改变就是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