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是为乔家大院哭泣
日期:2019-09-10 14:06:26 作者:不是我吧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不是为乔家大院哭泣

  乔家大院,因为央视播放电视剧“乔家大院”,以及中国导演张艺谋和台湾名导候孝贤合作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捧到海内外的。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子,一位近代发了财的普通乔姓商人,被捧的大红大紫天南海北知道了不算,让一批黄头发眼睛的彩色外国人也纷纷过来朝圣。

  乔家大院的窜红,充分证明媒体强大吆喝力。特别至尊权威力量,一夜能把牛粪吹成香喷喷的蛋糕也有人信。一部“乔家大院”,吹红了几个野心勃勃的官人,发射出好几位敛巨款戏子巨星塑造出古代一位显赫彪炳的商海英雄。本来电视剧是艺术品模特儿和演戏的却被奉若神明。当然了,我们的这座大院子成了宝贝,金手指之下,成了取之不尽的旅游聚宝盆。

  乔家大院,一时风头无二。尤其在煤炭山西,祁县是稀少的几个无煤县份。正愁挖不出地下的黑金,有了乔家大院,海内外的游客纷之沓来。这些年外省出差来晋的客人,都希求到乔家大院一游。每次站在乔家大院的村口,看着滚滚的人流车流,耳边仿佛听见钞票机轧轧的响声。早在前多年,乔家大院这处不到百亩的旅游景点,每年的票房就上了3000万。对于财政紧张的祁县来说,这是一块无本万利的大肥肉

  看到乔家大院每一次人工打扮,看到四周不断崛起水泥艺术疙瘩,看到簇拥翻滚的商业浪涛渐渐的要把这间小院子湮没。笔者心中早就有无数的感慨要写出来。想想算了,走遍无数这般景区,有病的并不是乔家大院一处。

  最近乔家大院被点名,摘了5A的牌子极大刺痛了祁县以及晋中人民玻璃心。各级干部也如锥刺骨,省上的大领导也上了肝火。批评信息铺天盖地。乔家大院停业十天,进行整顿自查。

  乔家大院又开闸营业了。

  写本文已错过落井下石嫌疑

  乔家大院的管理人不懂天道。当你大红大紫的一天,就应该想到有大黑你的一日。如果早有冷静头脑,谋百年谋长久,也不至于当作大点心(典型)上了案头大家吃。

  本文不是再拿乔家大院开涮。因为对失落人事再踩上一只脚不好。不是为乔家大院哭泣,不是为我们山西的明星景点遗憾,只为中国的文旅产业感到悲哀

  国内许多著名文物古迹自从被开发成各地的摇钱树,都纷纷动手术做“大包皮”。委琐的形容,就是把拇指大的阳具塑造成威猛无比的大球棒。

  还并不只是乔家大院。

  我们路过江南某省的佛教圣山,本打算进去烧株香磕头后赶路,可景区的“包皮”做到圣山外老远。无奈只好进山门,坐穿梭车,七关八阵,左绕右拐,看在眼中的大雄宝殿,就是够不着。及至跪在神圣面前,两条腿软的发颤。拜完后二话不说,唯一的想法是尽快逃离

  某省的道教名山也如此。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一道道关卡巧立名目收钱不说,那一进一出的商业迷魂阵,就是走不出来。即使上山向神明叩了头,心中也老大不舒服。出了山门就可信口胡说,这个鬼地方今生不会来第二次。其实山是神圣的,就因为这包皮手术做的令人恶心。有什么办法呢?旅游景点是车站餐饮店,受宰也无所谓,反正都是流水客。

  后悔又如何?意见又咋的。你说迢迢千里赶来了,看了后悔,不看更后悔。哑巴吃掉黄连算了。中国人口基数大,13亿每人挨一刀,足够养活这些文旅店

  山水景点包皮术还情有可原。反正休闲看景,人造的绿植和亭榭可以锦上添花。文物景点可不一样画蛇添足,层层水泥和玩意儿包皮,喧宾夺主,让人胃口失欲,把观赏历史文化的兴致淡化了。现在中国人日子好了,手里有了闲钱游玩充电。有些在国内挨宰的次数多了,气不打一处来,索性跑到国外了,看洋景买洋货,又开阔视野

  如果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当作我们生存的糊口钱,那可就太无能了。

  文物景点和天然的山水有别。文物是历史文明积淀。每个历史文物都饱含了历史沧桑,它的身上承载着过去年代的文化密码。它的年份建筑式样风格方位,甚至于每一片砖瓦和墙皮,都能解读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水平

  城可以造,文物不能造。

  乔家大院停业整顿期间,笔者专程赶到祁县乔家堡。只是不长的3、4年时间,这里变的面目全非距离县城东十多公里的东观镇,是祁县的省级工业开发园区。原来东观镇与乔家堡还有两公里多的田野间隙,现在过街的208国道两旁商铺林立,直接与乔家堡连成一体马路宽阔华灯延展,浓浓的城市感觉。当年的乔家堡找不到了。一座宏伟七彩牌楼矗立在路旁,吃惊的看到“乔家大院”四个大字。往里走一百多米,又是一幢古典式华门,这是售票处与出入口。停业了,门口横拉着一条线阻绝游人。驻目望去,空旷广场中间一条肃穆大道,不见了当年密集的蚁穴般大小商铺,熙攘的人流。西望百多米,一目了然,是乔家大院门口的那块“寿”字图砖壁。周围的房子变戏法一样早腾挪的不见,只有不大的一座院子孤另另地晒着。我此刻感觉的周遭氛围,有如到了北京故宫愽物院那种神圣。乔家大院的定调不是“祁县民俗博物馆”吗?要展现的是农耕文明时代的商业结晶,要展示的是明清一代晋商的奋发史料。顺便让游人看到乔家,晋商群体中的模特儿。看看以前才子佳人生活模型,怎么享受,怎么挥霍,怎么用车马长工的。民俗馆的“俗”字没有了,和灵魂出窍的躯壳有什么区别

  乔家大院的文化是什么,游人要看什么?来吃美食街,复古街,购买投资仿古房?

  乔家大院被贡起来了。它的“俗”字已不在,乔家的商业先辈也被供成了膜拜的神话

  乔家大院被捧为掌上明珠鸡鸭群中的凤凰。从出入口两厢对称的"游客中心"左右看,已是狼藉一片的开发商地盘。两厢望乔家大院的四周,村子人家炊烟,鸡狗荡然一空。大院象褪尽毛羽的裸体鸡,显得孑然一身很孤独。笔者止不住悲切,真想哭也真想笑。

  可能因为时间短促,院子周围的“包皮”还没植起来。一根5A级的小阳具,赤裸裸站在旷野大概连乔家大院自己羞涩

  农耕文明的历史是中国社会系列画卷。乔家大院生长土壤被挖走了,那些拱卫它的老房子,老街道土生土长老乡亲都撵走了,那些老树和泥土土炕牛马圈的痕迹,臭汗茅房脏脸统统消逝了。乔家大院周围准备用现代水泥包皮灌成新毛羽。

  对,还是错,拿捏不来。反正笔者知道,文明是最实在的硬货,文化可以天马行空。丟了的东西找回来难。

  五湖四海的游人,智商低的估计不多。想留住更多的买单男女,让他们自愿腰包,办法不是没有。而明着把买院子的钱,溢价成比买一座城还贵,这是开发商的思维逻辑

  乔家大院是政府和开发商的共同作品。在近几年,乔家大院的开发就饱受争议。告状,上访,闹腾,利益纠葛大于对这块文明的呵护。不受制约权力任性,无良的资本家绝不会发心文化的千秋万代。这也只是我的国文旅开发中的其中一盘点心(典型)而已。

  不妨看看有的省有的县,足够多的烂尾项目,足够疼的血汗钱成千万、成亿的白烧,比乔家大院更悲催,更痛切。

  这次乔家大院挨了板子说明乔家大院很红,有震慑的意义。也说明这个问题已经触动决策者神经

  不是光为乔家大院哭泣,是为各地败家子们的一宗宗烂渣和糟践难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是为乔家大院哭泣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