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她,依然被宠成18岁
前几天,高圆圆工作室发布了一组高圆圆产后复工的照片,照片里她亲昵地抱着工作室养的三只猫咪。清新的衬衣和乌黑的头发,气色红润状态极佳,优雅从容中,透露着丝丝初为人母的喜悦。大家直呼,这才是嫁给爱情该有的模样啊。电影《探索》中因戏结缘,高圆圆在33岁遇见了28岁的赵又廷。他们的爱情最好印证了那句“还好没放弃,终于等到你”。从此他的目光只追随一人,参加综艺的时候,赵又廷自我介绍说:“大家好,我是上辈子娶了高圆圆,这辈子娶了高圆圆,下辈子还会娶高圆圆的赵又廷。”这大概就是,今生非你不可吧。 婚礼上高圆圆说,“以前朋友都告诉我,你想要的那个人在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但他出现后我才知道我想象力原来不好,因为他完全超越了我想象的好。”原来,只要最后是你,晚点也没关系。去年,高圆圆参与拍摄了《我,39》,短片中,她坦言总是被问晚婚了为何还不生孩子?35岁结婚,40岁生子,高圆圆也曾经历过很多次催婚、催生。 高圆圆很无奈:“39岁不生孩子好像成了我一个人的 '错误' ,或者说是一个我没有做对的一件事,可是我并没有做错什么呀! ” 那什么才是该结婚的年龄,什么又是该生育的年龄呢?社会对女性总是有太多所谓的“期许”。 然而,这并不是由别人定义对错的事情,我们若是顺从了大众,注定难以顺从内心。 高圆圆显然选择了后者,而赵又廷的爱则是像助推器一样的存在,为她挡住旁人偏颇的闲话,支持她按自己意愿,做出每一个决定。 40岁的高圆圆,依然是被宠成18岁的模样,赵又廷便是高圆圆的圆满,遇见了那个对的他,将幸福进行到底。30岁还没结婚,一点也不丢人 明星的婚姻向来倍受关注,高圆圆40岁生孩子,而舒淇40岁的时候才结婚。 舒淇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和她在2015年电影《剩者为王》中,饰演的大龄剩女盛如曦一角,很是相似,不愿将就。 影片中,35岁的如曦即使单身了很久,依然对爱情抱有期待,她一直渴望着有一个爱自己、能陪伴一生的人,坚持了那么多年,不想妥协。 周围人不好听的声音,年龄渐长带来的焦虑,还有一个极为传统的母亲用尽各种方式催婚。她几乎崩溃,与母亲对峙、吵架:“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歧视已经够多了,现在你还要来跟他们一起歧视我?”幸运的是,她有一个爱她理解她的父亲,他不希望女儿为了父母结婚,不是因为旁人的闲言碎语而结婚,而是和一个彼此喜欢能白头偕老的人结婚。直到有一天,女儿能满怀憧憬,带着男友硬气出现在他面前,说:“爸,我找到了,就这个人,我非他不嫁。” 而他则可以把她的手无怨无悔得放在那个男人的手里。 可是社会对“剩女”却总是很苛刻,甚至把没结婚混淆为不孝、丢人。 上个月,杭州一位女子小王,父亲遭到同事小陈辱骂“你女儿都30岁了,还不嫁人,丢不丢人”,小王匆匆赶到父亲单位前去理论。 但小陈始终认为自己没错:“我有一句话说得不对吗?我说的都是真话!”矛盾不断升级,相互推搡。 争辩中小王情绪太过激动,当场瘫倒几乎昏厥,被家人送往医院。 似乎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很多人难以逃过“30催婚的魔咒”,父母的不理解,旁人甚至拿此作饭后谈资,宽容理解变成了一种奢侈。 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5岁到35岁的单身男女被逼婚率高达86%,甚至有3%的青年,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了。 多少父母为了催婚、逼婚不惜变成了儿女的敌人。 他们总是说着“都是为你好”,固执地认为作为子女的我们,只有结婚生子、有人照顾才是幸福,而没有在该结婚的年龄结婚就会不幸。 但是,这世上真的有该结婚的年龄吗,要有也只是有该结婚的爱情。 其实,我们都有能力幸福,并不是硬要和别人的人生捆绑绑在一起才是完满,好或者不好,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不着急结婚的理由,这一个就够了 邻居家有个女儿,28岁升上了公司主管,事业小有成绩,有房有车,虽然之前谈过的几段感情都不了了之了,但她自己的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 父母却觉得是她事业心太重耽搁了感情,成天为她临近30的年龄发愁,每天都在耳旁唠叨,时间一长她还是妥协了。 大大小小的相亲,几个月后便和一个门当户对、父母中意的男子订了婚。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赶鸭子上架似的,结婚到生子一气呵成,终于赶在30岁前加速实现了父母眼中所谓“标配”的人生:工作稳定,婚姻美满,有家有孩子。 但因为没有太多的感情基础,几年后意料之中以离婚草草收尾。 在综艺《非正式会谈》的一期节目上,提到了一个概念“社会时钟”。 是指我们社会文化所形成的生活节奏,也就是大多数人所推崇的标配节奏的人生。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这个“社会时钟”的节奏左右着,甚至连生活的幸福感都被“社会时钟”轻易定义。 这个时钟,在节目中被列为了一张表“我这一辈子”。 它将我们的一生大致划分为8个不同的年龄段,每个阶段大多数人都会做着相似的事情,上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退休养老等。像是一条约定俗成的人生线,我们在主动或者被动中不断靠近这条线。即使我们不想顺应这条轨迹,,但总有人“催”着我们去做这些事,好像偏离这些所谓的人生“关键节点”就会有不好的结果。 30岁之前结婚,难道就是这个像门槛一样,难以跨越的节点吗吗?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考试,那么结婚只是众多题中的一道选择题,但不仅有AB,更多的选项是由你自己而定。 是早是晚,和什么样的男性携手,选择权在我们手中,每一段婚姻都该为了感情,而不是因为到了年纪。 若是一段普普通通、各自凑合的婚姻,答案往往逃不过1+1<2的坏结果。 设想你会怎样度过接下来的人生呢,放下工作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从此只关心柴米油盐?其实这些都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你身边的人是谁?他会不会支持你的事业,与你共担生活的一地鸡毛。而这个人,需要你等。所以,为什么劝你不要着急结婚。我们没必要舍弃自己的幸福,活在别人的轨迹里。我们有能力争取幸福,宁愿选择高质量的单身,也不要一份“人人皆可”的将就。就像徐静蕾说的:“我从情感上很有安全感,我从经济上更不需要谁来保障我。”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节奏,选择想要的伴侣和人生。永远期待,相信好的爱情再晚都不算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