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男孩,这里指沉迷网络游戏的男孩,一般特指十几岁的青少年,有时候也包括成年未成家青年。"游戏男孩",我万般沮丧在键盘上敲下这几个字。事实上,经过一场身心俱累的拉锯战,刚刚和儿子就游戏时间达成了合约。双方都让了步,而实际彼此都不太满意。我觉得每天两小时的游戏时间太多,而他认为我控制地太严格了。
相信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和我一样憎恨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可是效果呢?
寒假来了,他们就像放出笼子的小鸟,一个个急不可耐地拿出手机,双手灵活来回切换,全身的每个细胞都紧张地投入其中。被禁锢了一学期的网游的灵魂终于被唤醒,而忧心忡忡的就如我这般操心的妈妈了。
五楼邻居的孩子,跟儿子年纪相仿,一到放假就失去目标。整天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游戏玩到大半夜,中午才迷迷糊糊醒来。醒来呢?还是习惯性拿起手机。“我觉得人生没意思,玩游戏也没意思。但除了玩游戏,其它的一切更没意义”他曾向他的妈妈吐露心声。可是这孩子的心声未免让我们倒吸一口凉气:正当青春的孩子,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想想觉得可怕: 游戏掏空了一个人的世界,心灵极度空虚。这是一个典型的严重沉迷游戏的孩子,庆幸的是,我儿子的痴迷程度要轻很多。
今天标题是拯救游戏男孩,可我无能为力,这只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景。我希望能有一支专门治网瘾的专家团队来协助苦恼的父母摆脱烦恼,帮助网瘾少年重获新生。或许,在这股社会力量出现之前,父母只能跟孩子斗智斗勇,继续挣扎。不能根治,唯有保持现状,不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罢了。
"孩子怎么就迷上了呢?而且无论你如何施加压力,他对游戏的热情依然不减。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会造就网瘾少年?" 我不断地问自己。有多少家长痛恨发明游戏的公司痛恨智能手机而检讨自己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是否为了图自己清静,让电视或者手机来代替你的陪伴功能?渐渐地,孩子就不仅对翻新迭代的游戏毫无抵抗能力,而且还产生了某种情感依恋,使得他难以割舍。
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如果家长从小挖掘他真正感兴趣的点,保护他的兴趣,全力支持。那么,孩子不会轻易被游戏俘虏,因为他的生命中有比游戏更好玩的东西等待他去探索,为之付出他的全部热情。如果家长从小培养他的自主性,会规划他的时间,那么他知道游戏是适可而止的。如果家长的思想更先进的话,那么会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关键时刻让他学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