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级的女儿放了暑假,可谓如鱼得水,每天不是坐在电视机前就是长在电脑前,玩得不亦乐乎。这样下去怎生得了?几天下来,我开始沉不住气了。老师要求假期背一些毛泽东诗词,到现在一首还没背呢!于是我和女儿约法三章,每天早饭后背诵毛诗一首,只有这样才能看电视,女儿也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早饭过后,女儿在阳台上背毛诗,我在拖地。我一边拖地一边听她背诗,听着听着,就听不到声音了,回头一看,见女儿她正在摘我最心爱的花儿,我急忙走过去制止她,让她专心一点,否则没有电视可看。可这话还不到三分钟,一会儿她又跑到电视柜前面,打开抽屉,乱翻一气,也不知道找什么。看到这里,我顿时火冒三丈,怒冲冲地走过去,向她大发雷霆,也许她从没看到我这么大的火气,她真的害怕了,大哭起来,不过边哭边数落:“人家好不容易放了假,你又要逼人家做作业,背东西,还让人活不活……”小小年纪,伶牙俐齿。看她委屈的样子,看她真的泪如雨下,我开始后悔自己的冒失,我既心疼又生气又无可奈何。
于是我决定换换方法,我不再拿出固定的时间来让她背诵,尽量避免“背”字,尽量不要让她有“作业、任务”之感。午睡前,我俩坐在床头,我打开《毛泽东诗词》,选了其中最短的《七古.咏蛙》,我说:“哎,岩岩,你看这首诗,多有意思!”她看了一下,说:“这首呀,我早就背过了。”原来女儿在学校里老师领着他们背过一些了,其中就有这一首。我很吃惊的样子,说:“是吗,原来我们家岩岩这么厉害,早已背过了,你背一遍给妈妈听。”女儿背起来,等她背完,我竖起大拇指,说:“不愧是我的好女儿,这么长时间我还以为你早就忘了,没想到你真棒极了!”她喜滋滋的,美得不知怎么好。我又选了一首她从没读过的——《七绝.呈父亲》,我说:“我们读这一首,咱俩合作,一人一句,看谁读得好!”岩岩来了兴致,于是我俩一人一句读。读了几遍,合上书。我先说第一句,女儿接下一句,遇到障碍时,我们看看书。第一遍下来磕磕绊绊,再来两遍,我俩基本上都背过了,然后我们美美地午睡。
晚上我和女儿出去散步,我领着她柔软的小手,边走边说:“哎,岩岩,今天中午我们读的什么诗来着?”其实我真的忘记了。我们努力地想,女儿突然想起来了,她抢先说出一句,我接下一句,当我想不起来时,女儿就给我提示,当她想不起来时,我就帮她,这首诗就这样背了一遍,我们又重复了一遍,完全记住了。
女儿爱唱爱跳,她对表演诗词情有独钟。晚上在家的时候,我在一旁提示题目,她就模仿一些歌曲、戏曲曲调边唱边表演。有一天,她在背《昆仑》时,动作很夸张,故意压低声音使声音变得浑厚一些:“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举手投足间,那架势像极了京剧上武生的动作,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我敢说,这种唱法和动作绝对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作品。
为了不让女儿随背随忘,闲暇时,我和女儿经常做拍手游戏。我拍着她的手说:“赛赛赛,忆秦娥,娄山关。”女儿继续拍手,对:“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我接着对:“霜晨月,马蹄声碎……”就用这种方式,我们把已背过的诗都来一遍,我们背得越来越熟练。
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毛诗很有志气,古诗没有志气。”“什么,这是什么话?”继而我明白了她的意思,看来女儿真的有所“感悟”了。
本来背诵毛泽东诗词是女儿的作业,我与女儿一起背诵最初目的是为了女儿,为了女儿做出的“自我牺牲”之举,因为我还有好多的事要做。现在看来,这才是最重要、最正确也是最需要做的事,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当时的想象。我以前对毛诗不太感兴趣,虽然这本书在家里已有历史了,通过和女儿诵读,我越来越喜欢毛诗。虽然古人不乏有大气之作,但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没有人能与之比肩,大气磅礴、胸襟伟大、乐观无畏,读后觉得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无怪乎女儿说毛诗很有“志气”。诵读毛诗,我们母女俩双双受益,正好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早就听说经典作品具有种子的力量,能开启人的心智。但愿我和女儿的做法能让女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开启我的愚钝之心。虽然收获不在此地,但我相信,只要播下种子,就一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