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这个字有神奇的魅力,很多人喜欢她。为追溯她的渊源,寻了一下《说文解字》。
于是,我妄加揣测,“不”字像一块磁石般吸引着我们的缘由,定是她会给人像鸟儿在天空飞翔的自由和快感、舒畅与恣意、自得与怡然。少年喜欢她,是怀抱着任性;青年喜欢她,是彰显着个性;中年喜欢她,是拒绝的快意。
而“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干活”,干,就能活,活得滋润而精彩;不干,就不能活,没有衣食来源,生活依托;就活不好,活不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不好好活,不珍惜上帝的这份赐予,不敬畏生命。
“不”大多是我们在遇到情况时的自然反应,碰到意外时立即启动的自我保护模式。但,她当真能庇佑我们吗?
对待工作,亲爱的朋友们,请不要轻易说“不”。只要她不是过分苛刻的要求,就请拂去任性和傲慢,真诚而谦恭地说一句“行,好的。”这是忠诚者做出的承诺,这是勇敢者应有的姿态,这是智慧者特有的彰显。
不轻易说“不”是收获的开始。因为,“不”是拒绝,拒绝付出当然也不会收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沙漠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暴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
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
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
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以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
他将水喝足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再加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付出与收获永远是一对孪生姊妹,就如古人所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每个人都对工作寄予厚望,通过她立德立功立言,但大多数人“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每天祈求轻轻松松,没有额外付出,有任务来临,把脖子缩起。
而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可我们依然在南辕北辙中奔波纠葛,固守着“最小付出,最大收益”的原则,怀抱着“不要吃亏,不要傻冒”的警世良言。
每一次拒绝,拒绝了辛劳,同时也拒绝了硕果,把自己孤零零地撇在冷冷的现实中,而理想在遥远的彼岸,哪架被称为“行动”的桥梁上空无一人,我在这头等待,没有等来鲜花和掌声的到来。
每一次的自我保护、自我怜惜,是开启也是封闭,开启静止从而也封闭了绚烂的成功之路,请记取,对于你的每一次努力付出,生命都悄悄地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你只有放松警惕,打开心门,张开攥紧的拳头,伸出双手,才可能触及获得拥有。
我的经历告诉我:每一次理直气壮的“不”的背后,其实有深深的恐惧、殷殷的软弱、浓浓的顾虑,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只有勇敢地欣然地接纳,才开始了说服自己,战胜自己的旅程,迈出了向成功挺进的第一步。既然开始了,那成功还会遥远吗?即使等待自己的是惨痛的教训、鄙夷的目光、辛辣的讽刺,但伤痛会储存发酵,酿出甘冽的美酒;教训会慈悲转身,幻化成人生的养料,润泽我的年年岁岁,滋养我的岁岁年年。谁又能把她从我的生命里、灵魂里偷走,这是我的,永远是我的。
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对待每一次的任务来临,请不要害怕,也不要犹豫,更无需若即若离,对工作有利的,就是对你有利的。把她看成上天的馈赠与恩惠,勇敢地走出自己营造的堡垒,不需要千言万语,让懦弱随风远去,自觉自愿自动迎着阳光向快乐出发。在你还有选择的时日里,珍惜每一次任务的光临,抓住每一个磨砺的机会,登上每一个展示的舞台,充实自己的人生背囊,在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里耕耘、培育、浇灌,幸福定会像花儿一样悄然孕育含苞开放,芬芳自己的每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