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08-24 23: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经典读后感10篇

  《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是一本由[美]托尼·罗斯莫尼尔(Tony Rousmaniere)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读后感(一):理念创新

  对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培训以及自我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作者遇到的困境,每个致力于提升自己咨询(治疗)效果的人都不陌生,但是,我们并没有特别有效方式。如果能够持之以恒运用本书中提出的理念和方法,不断锤炼自己的咨询技能,不断进行自我觉察,最终的来访者疗效,一定是行业内TOP级别的。

  《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读后感(二):心理治疗师提高专业特长不可或缺指南

  刻意练习是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是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黄金法则!作者在书中通过阐述他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他自己如何利用刻意练习来提高他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的效率,并总结提炼出刻意练习的具体原则训练方法、技术策略,也表明了训练的效果。作者还直率地阐述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战,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

  《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读后感(三):治疗师的水平本身怎么衡量

  治疗师的刻意训练——多刻意?如何训练?需要什么样的基础?一般受众如何判断治疗师的水平?治疗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心态能力?希望这本书能够回答这类问题,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知道治疗师的成长过程和所达到的水准,对心理治疗师有个全新的了解,能针对不同的心理需求,能够选择那些合适的心理治疗师。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有时很难区分,所以需要心理治疗师具备全面知识结构体系,具有良好心态丰富经验

  《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读后感(四):《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推荐序(谢东博士

  刻意练习,即针对某一特定的技能,设立刚刚超过自己现有技能的递增目标,在专家反馈之下,通过重复练习不断提升技能。虽然作为专业技能发展和专家级表现领域的一个概念,刻意练习自埃里克森(基于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音乐家如何获得并发展自己的演奏技能的研究)提出至今仅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刻意练习的理念早在18世纪就出现音乐教学的实践中了。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专业技能和专家级表现这个新兴的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刻意练习的概念和实践也被从音乐领域应用到了更多的领域,包括体育竞技医疗操作语言学习等,其有效性不断得到包括脑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的支持。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个兼顾理论与应用的学科,虽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刻意练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手段,还没有纳入对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专业训练中。罗斯莫尼尔博士的这本《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改善临床疗效指南》在将刻意练习应用到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发展和职业成长上,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这对改善目前基于来访者报告的疗效不佳的现状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能受邀为这本书的中译本进行审校,我倍感荣幸

  在审校的过程中,这本书使我不断对自己作为一名咨询心理学家的各个职业发展阶段进行反思,并产生强烈共鸣:从我二十多年前开始咨询心理学博士学位学习,到后来在大学的咨询中心进行的临床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再到参与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受训者的督导和训练,我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我们这个行业存在窘境:我们重视沾沾自喜于我们所知晓的某种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模型,却忽视了对咨询技能,特别是基本技能的练习和提高。我们乐此不疲地参加一个个关于某种技术的工作坊,却从来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单独练习这些技术,就把这些技术应用到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听了某个著名篮球教练讲三分球要领,却从不在练习场练习三分球投篮就参加比赛一样。我们天真地以为我们的咨询与治疗效果优于我们大多数的同行,却无视来访者的疗效数据所表明的我们平均接近50%的来访者不会从我们的工作中受益的现实。而当我们意识到所有这些问题时,却无力地发现,我们并无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阅读罗斯莫尼尔博士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希望。虽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性研究来支持刻意练习在提高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临床有效性的效果,但目前已经发表的研究以及我个人将刻意练习应用到对咨询师与治疗师的培训中所获得的经验都表明,刻意练习将会有效提高咨询师与治疗师的临床技能,并改善基于来访者报告的咨询与治疗效果。

  上述窘境在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发展中尤其明显,因此将刻意练习应用引入我国的咨询师与治疗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也就尤为重要。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将刻意练习当成是咨询师与治疗师职业成长的捷径,相反,刻意练习是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需要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一种职业修行: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不断设立递增性的目标,重复地练习某一个具体的技能,这非常有可能让你感到刻意练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你需要反复观察咨询与治疗的录音录像寻找承认并面对自己技能不足一面,而这对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挑战。你需要使自己的心理与身体都一直处于一个适度紧张状态中,即当你适应了一个阶段的紧张状态后,仍需要设置下一个紧张状态,几乎没有终点。此外,你还需要时间和金钱去寻找专家的指导与反馈。你需要一种坚韧性,使你能自我调节坚持不懈。你更需要一种情怀,即我们做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来访者。我经常说,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个需要情怀的工作。而刻意练习,应该是这种情怀的最高水平的表现吧。

  感谢本书的译者,魏宏波博士,他在很多地方都有很精彩翻译。我在审校过程中,对部分译文进行了修改,不清楚的地方,也和原作者罗斯莫尼尔博士进行了反复的沟通和澄清,所以现在的译文应该能够准确地表达原著所要表达的意思。也非常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柳小红,她在编加的过程中,反复就尚不清楚的地方与我和魏博士沟通,我们为她积极负责、力求精确的专业精神感动。虽然我们三个都尽了力,但译文以及我的审校过程仍难免有疏漏,但想到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况且我们和读者之间应该还有其他更多的机会交流和澄清,于是也就释然了。

  谢东 博士

  美国中阿肯色大学心理学与咨询系副教授

  2019年4月15日于美国

  《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读后感(五):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埃里克森曾对最优秀的音乐家进行研究发现,除却日常训练和学习,他们较常人至少多出1万个小时的自我训练,之后便延伸出了刻意训练。刻意训练在医学领域更着重于临床疗效,在表演艺术领域则更多关注技能,在精神禅修上更多用来克服回避体验。以上领域没有一个领域独特于心理治疗与咨询,它需要与患者个案面对面,避免不了患者带给治疗师的各种负性情绪感受,它同样没有第二次重演的机会,没有2次的心理治疗过程可以完全复制,它也强调患者的康复和疗效,而临床研究发现心理治疗的好转率只有在50%,剩下的或许停滞不前,或许继续恶化,或许直接脱落。实证研究和医疗保险改革让心理学家们开始关注,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善这50%,更好的提高治疗师的胜任力和专业技能,于是刻意练习被引入心理治疗领域。

  我也是在上学期的个督中由督导师口中得知“刻意练习”这个术语,时值东方明见翻译了这本书便买了回来,书的内容不多200多页,结构相对清晰,操作性部分和原理有部分前后重复,实质性有关“刻意训练”的集中在9-12章,翻译的也比较地气,两三个半天就能阅读完,读完的直观感受觉得这更像是“刻意练习”的入门书籍,理论和实操内容都是浅尝辄止,更像一位已经走在刻意练习路上的前辈用自己的经历收获后辈们强调这个观点宣传这个理念,告诉我们,在无休止追寻专业技能培训的路上,想要走得更深更远,底下还要修个路,这个路就叫做“刻意练习”。

  针对书的内容谈几点收获:

  第一,非常同意作者有关心理治疗的相关特殊性描述,这是一个人就是工具的行业,所以刻意练习首先应该强调基本技术的练习,即我们说的基本功。书中提到很多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疗效中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治疗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基本的技术,例如共情真诚、治疗师的个人特质等等。治疗中我们要觉察自己是否同调了个案的感受,我们是否被个案打乱了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否因个人议题而在该干预时候回避了体验,是否在每个需要基本技术运用的时候都很好的运用了干预技术,每个干预技术是否都用在了点上。而这些刻意练习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改善,回顾学习心理咨询的经历,好像对于基本技术的重视是在技能学习的第2年第3年,技术学多了有段时间突然不知道怎么做咨询了,发现咨询中把个案这个人弄丢了,没有了理解和同步,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然后意识到基本功退步了,又倒回去关注基本功。

  第二,对于特定模型的学习,此书中有五部曲,其中最认同的是角色扮演、寻求反馈、自我反思部分。技术的理论很好学,真的用到咨询中,用的对,用的恰到好处,又是另一个阶段,例如学习CBT的三栏表和五栏表,学了四五年了,现在都觉得还没用好,不是知识点掌握,而是知识和实际没有结合好。所谓的刻意练习,就是在你能力范围之上,不能企及之下,给你定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去训练,直到你拔高为止。

  第三,刻意练习需要哪些条件,这个没有按照书本来,更多是自己重新组合的顺序,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内在的动机,即书中说的“坚韧、自我调节和和谐热情”,决定来场刻意练习有多枯燥,程度相当于读书时为了考高分一遍遍的刷真题,没有一个强大的动机和说不出的热情,你是坚持不下去的,因为真的这个过程是苦哈哈的。其次是时间,看完这本书最大的冲动就是真的可以去做个专职的心理咨询师,这样就能保证在心理咨询领域学习和攻克的时间,而不是只有1/3甚至更短的时间在这个上面,而专职专干的前提是你的动机有多强,想了一下,还是没那么强,所以只能是冲动。然后就是金钱,督导需要钱,刻意练习的教练需要钱,建议录音录像的设备场地需要钱,常年的连续培训需要钱,而这些是太多咨询师止步的短板。最后就是,以上都具备了,你能不能找到患者才是重点

  最后,关于刻意练习我觉得我现在能做的:首先,刻意练习的督导和个案的录像是有点难,但是朋辈的督导和个案的录音还是可以做到的,利用每周的读书会针对专项技能或者基本功进行角色扮演和反馈,借助个督还在继续录音个案每周多回顾几遍录音,至少在干预和语调上能够进行提升。其次,利用现有的资源观摩专家的临床录像,多琢磨琢磨人家行云流水怎么下来的。再次,人穷就要多读书,基本功的书、专项技能的书,以及相关文献,还是要看看的,否则即使在做应用,也会逐渐落伍。科研道路已经搁浅了,这条道路就先好好走吧。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特鲁多的名言,此刻用在心理治疗与咨询上,竟然也如此贴合。虽然总是安慰,但总好过爱莫能助的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