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是一部由阿尔内·菲尔杜森 / 拉尔斯·蒙塔格执导,马克西米利安·蒙特 / 丹尼尔·卡伯 / 莱娜·克棱克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观后感(一):六集根本不够看,坐等第二季
erd today,Boss tomorrow.主角是个标配代码废宅,因为从美国回来的女友不仅跟自己分手,而且伙同同班性感肌肉男一起嗑药,受到莫大刺激的莫里茨小老弟和“没多久好日子过”的死党莱尼一手搞起毒品在线交易网站,成为警方头号通缉的网络“药头”。随着供货商方面的问题不断迭代,故事也在紧张的推进着……而女主最后是否能够回心转意呢?E6结尾等待第二季的充电……
《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观后感(二):根本就不是一部教唆犯罪片,反而是警示教育片!
总归来说,这部剧是部好剧,就凭它现在在豆瓣有条目、知乎有推荐评论,就可以证明它的目的并不是唆使年轻人学坏学放纵甚至学习非法勾搭,反而它是借用某件出格的事,来反映现在年轻人的浮躁、孤独、冲动。
仅仅6集,每集还不到半小时,但是剪辑水平相当之高,节奏把握很好,每一集都不会让人觉得拖沓(当然,当网速不好,半天刷不出接下来的进度条时,确实心焦),而且每一集都有讨巧的手法去用一组快速镜头来推进事件:比如宅男用手指敲碎薯片、某个X博士跳出来的解说,暗网的原理介绍,再有就是每一集短短20秒的片头也能做到新意,分别介绍了不同人在买到药之后的后果。
所以它根本就不是一部教唆犯罪片,反而是警示教育片!
一开始我对这俩瘦猴+肥猪的nerd组合非常反感,长得丑还囔囔的,女主角壮壮的也没好看到哪儿去,可是随着情节推进,人物关系的复杂,我竟然对每一个人物都产生了兴趣,觉得他们其实长得挺有味道的,导演的选角眼光相当独到!特别是作为大反派的那个变态药头,太有性格了:锤死刺猬、听小萝莉的话、发福微秃、照料着一个大农场,最终死于3D打印的枪下,这个反派太有趣了!从他与众人的台词就能看出编剧的功力,不落俗套,每一句挑出来都很鲜活。
而且,这部加起来也就3个小时不到的电视剧非常符合剧作法范例,故事曲线完美照应。内核就是缺少母爱,失恋状态下的天才宅男的逆袭,当然结局没有交代得很满,一方面为了留下悬念以便引拍下一季,再一方面,这种模糊不确定性不就是我们青少年正面对的未来吗?
德国的小精悍短剧,确实是看的很快,节奏紧凑。
本身的剧情挺简单的,就是后期的加工和剪辑成分很多,感觉又像偏叙事类型的片子,不能算完整的一个剧。主人公可能太年轻,目测是17岁少年,但是我发现和国外的孩子真的都早熟吗?
早熟啊,人物设定都很具特色,典型的西式孩子。抽烟、鼻钉、蕾丝、长袜、喝酒、party、嗑药、父母都是一定阶层的精英。
每个角色的房间布置,都很符合青少年时期的个性特点。女主家里的条件很好,爸爸开公司,妈妈是高管。房间精致,床品粉色系的公主帷幔,很柔软舒适,化妆台上摆放很多化妆品(父母给的零花钱?)
丹的VEJA的环保鞋子 我当时震惊了!对,网上确实是另外一个自己,窥探别人的生活方式,抖音是很好的方式之一。它可以是我们自我的延伸和另一个面向,也可以是未被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网上冲浪,我们可以过更丰富刺激的人生。
另外一个自己丹竟然会巴西战舞~
《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观后感(四):(来源cosmopolitan)剧背后的真实故事,有一点绝对想不到
全文阅读:https://www.google.com/amp/s/www.cosmopolitan.com/entertainment/tv/amp27887179/netflix-how-to-sell-drugs-online-fast-true-story/
划重点,最让我震惊的一点是!!!
现实中其实只有Moritz这一个人(原名Maximilian S,2015年的时候他18岁),没有他的好基友Lenny帮他,全都是他一个人搞的。
最戏剧性的,演Moritz的演员叫Maximilian Mundt,毒枭本人也叫Maximilian,无处不巧合233333
他从2015年被抓开始,监狱服刑7年,期间可以经过批准离开监狱,然后听说这部剧是关于他的还有很多搞笑的事情。
比如给演职员们展示自己是如何打包drugs的,哈哈哈哈哈哈???
《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观后感(五):又拿未成年说事,除了HBO,只有网飞敢这么拍
首发于[电影七]微信公众号dy71992,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在互联网诞生后,国外便流行了这种用语,专门指那些沉迷于网络和科技的一类人。
信息时代不仅给了我们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虚构“现实”空间概念——双重人生。
每个人除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还在虚构的网络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如何在网上卖药》丨How toSell Drugs Online
疯狂、大胆、猎奇,这些只是表象,更多是想通过这部剧,揭露一些现实问题。
在不争的事实中,我们往往会将社交网络当成宣泄口,最后却迷失了自己。
一直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像扎克伯格、乔布斯、杰夫·贝佐斯一样,走向人生巅峰。
莫里茨本来有一个漂亮的女友,可惜人家出去见过世面后,回国却跟他提出了分手。
不要问我为什么宅男有女友?一切都是剧情需要。
出于好奇,外加上内心有点不甘,于是莫里茨偷偷黑进了“前”女友的社交账号。
原来女友不仅迷上了嗑药,还跟校园里帅气的卖药小哥搞在了一起。
为了挽回女友的心,莫里茨选择剑走偏锋,想要买断当地所有的货源送给女友,以此来证明自己比情敌厉害。
当初,他和好基友莱尼,一起创建了一个倒卖“游戏装备”的交易网站。
但是这个创意一直没有获得投资,最终还在学校的创新竞赛中惨遭淘汰。
于是莫里茨突发奇想,不如将这个网站改成“药品”线上交易平台。
而莱尼听到这个决定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是很感兴趣。因为在被医生确诊只剩下两年的生命后,他一直想趁着这段时间,干出一番大的事业。
于是,一个线上贩卖“药品”的帝国就此诞生了。
两个技术宅借助暗网的技术和虚拟的比特币,在网上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会觉得这剧情的设定,有点AMC的热播剧《绝命毒师》的影子。
从题材设定到表现手法,还是一如既往地展现了网飞强大的表现力。
通过加入不少娱乐化的镜头处理,采用类似于游戏闯关的画面,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在剧中,男主莫里茨经常会打破“第四面墙”,直接面向观众发表自己的内心独白,解释事情的前因后果,达到推动剧情发展的目的。
这些看起来荒唐且不够真实,但是却极其符合新时代青少年的内心写照!
其实这部剧的灵感来源于真实的事件,男主莫里茨的原型是一名叫Maximilian S的宅男,他创建了近年来德国最大的线上“药品”销售网站。
在被捕入狱前,他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获得了440万欧元的收入。
当初的报道可能只是三言两语,但是在网飞的改编下,人物设定和情节的观赏性更加丰富。
这部剧表面上是讲述青少年的犯罪,实际上是在对青春期的自我认同进行深刻的反思。
好奇、质疑、否定、迷茫、认同.....青春期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社交网络,其实更容易让人上瘾!
即使话已经到嘴边,却觉得没有说出来的必要。
害怕家人不能感同身受,害怕在朋友那得不到认同,害怕内心无法得到想要的答案。
宁愿在现实中压抑自己,也不愿意将自己从封闭在网络世界中解放出来。
那么,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活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到底是受益者,还是奴隶?
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
不过在剧中,多次展现了青少年在现实中的迷茫和挣扎。
父母和孩子总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社交网络成为孩子逃离现实的窗口。
生活中遇到了挫折,莫里茨没有选择告诉父母和好朋友,而是跟网络上的陌生人倾诉。
莱尼遇到了伤心事,本打算跟好基友莫里茨诉说心里话,但是却欲言又止。
刚刚打出来的一段话,最后全部删掉了。
自从回国后,她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在生活中却找不到一个合适自己的角色。
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你会不会因此沉迷于网络?
我们总是把完美的自己展现给认识的人,却把真实的自己说给陌生人听。
这是多么的讽刺,而又现实!
在还没出生之前,社会已经决定了“我是谁”,很多事情在大人的眼里变得不可理喻。
当我们不去反思和质疑,而是将事情避而不谈。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往往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安全隐患。
从小到大的确听了很多道理,其中有真心实意的教导,也有装模作样的理论。
但是这些我们还未经历,所以会满不在乎,最后真正听进去却不是很多。
即使真正听进去了一些,到真正要用到的时候,却又无可奈何。
做自己,并不简单,但很快乐!
《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观后感(六):不可描述,我一看剧名就决定追了!
本文首发公众号bbmovie
一部好剧,首先从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新奇点子开始,而有时新奇直接体现在剧名上。
这次网飞出了部德剧,让人一看剧名就决定追了。
它就是号称“青少年版《绝命毒师》”,豆瓣8.4分,IMDb8.1分的《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
莫瑞兹,一个17岁的极客宅男,满心欢喜等待着去美国一年的女友回国团聚。
结果女友丽兹刚回来一下飞机,人还在机场,就在视频电话里说要和自己分开一段时间。
为什么?莫瑞兹想不通,经过一番内心交战,他偷偷登录了丽兹的脸书。发现她从丹手里买迷幻药,两人关系也很亲密。
丹是高富帅,学校风云人物,兼职卖摇头丸迷幻药。丽兹邀请丹参加她的回归派对,却没有邀请莫瑞兹。
这时候就体现出男主的思路清奇了。为了追回前女友,莫瑞兹决定买摇头丸作为礼物,让女友相信自己可以接受她的改变。
他找到丹买迷幻药的货源,从卖主手中拿到一大袋迷幻药,顺便以此阻止丹买药参加派对。
但没想到的是,丹不仅毫发无伤出现在派对,还和丽兹有说有笑,炫耀自己被警察询问。莫瑞兹鼓起勇气和丹冲突,却被丹揍了一顿。
莫瑞兹遭受巨大打击,棘手的是手上还有一大袋毒品不知道该怎么出手,于是去谷歌“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
他有个重病坐轮椅的朋友伦尼,其貌不扬,但计算机水平比莫瑞兹还高,本来俩人准备合伙在暗网搞一个匿名买卖游戏装备的网站。
但这个网站创意在学校比赛遭遇大败,再加上莫瑞兹申请国外留学奖学金失败,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把伦尼做好的游戏设备匿名交易网站,直接改成毒品线上交易平台。实物图片,私密快递,支持虚拟货币交易。
没想到两人真的靠那包迷幻药,把网站开起来了。但购物平台的种种困难也随之冒了出来。
药的质量不够好,评价不行,货源不充足,暗网用户也太少,还有找上门来药头的敲诈。
莫瑞兹想做大做强,亲自去鹿特丹进优质货源,准备向互联网扩张市场,但伦尼想尽快收手。这个线上迷幻药网站,发展迅猛,但问题也不断出现。
这部剧的灵感来源于真实案件,平平无奇的宅男Maximilian S,住在德国莱比锡的母亲家里。但不为人知的是,他创建了近年德国最大的线上毒品销售网站。入狱时,他被查没的账户内足有价值440万欧元的比特币。
当然,真实事件报道是只言片语,改成剧集,当然要丰富人物、增加情节冲突和娱乐性。而这剧不是什么贩毒指南,更像一个德国小镇青年的奇异生活图录。
一共6集,每集不过30分钟的《如何在线上卖迷幻药》,节奏很快,也用了不少现代的视听手段。
比如整个故事都基于男主讲述,时常打破第四堵墙,旁白说明男主心理活动。
更有趣的是,本来全剧基于男主莫瑞兹的讲述视点,但结尾却引入了其他的叙述者,伦尼和丽兹,明摆着告诉你下季未完待续。
还有不少娱乐化的镜头处理,比如莫瑞兹骑车,用的是游戏闯关界面,带道具带小地图。
迷幻药、暗网概念解说也是明明和剧集故事没有逻辑关系,但就是无理由强行插入科普,有种特殊的喜剧感。
服用迷幻药后的视觉效果,比《猜火车》、《梦之安魂曲》嗑药后致幻癫狂的节奏还快两分,并且用各种鲜艳色彩增加狂乱感。
总体看视听手法很新很时髦,诙谐幽默的喜剧色彩居多,玩得很放飞。
从《火线》到《毒枭》,贩毒是美剧大热题材,杰作也层出不穷。
但《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和这些贩毒剧不太一样,线索不是毒贩和警方斗争。同是主角从清白之身起家,倒有《绝命毒师》的几分影子。
《绝命毒师》
在这部剧中贩毒不是唯一主线,更多是成长的鸡毛蒜皮,是青春校园、互联网与贩毒的新颖结合,所以故事的讲法也偏向年轻化。
比如莫瑞兹和伦尼作为好友合作建造网站,后来产生分歧,类似《社交网络》的创始人纷争。
每个青年都想着离开什么都没有的小镇到外面看看,完全是小镇青年的心理写照。
信息时代的讨论,不仅是因为毒品是线上贩卖涉及网络,也有关于社交网络的态度和思考。
人人口袋装着全世界,在网络上可以假装自己是最酷的人,可以收获被点赞被关注的愉悦,正如假借扎克伯格说出关于赛博空间与现实空间的概念,“双重人生”。
同时剧集也有部分和桌面电影《网络谜踪》一样,通过屏幕,提供了将人们心理活动可视化展现的可能。
剧中莫瑞兹和伦尼两人都遭遇打击,莫瑞兹从一张照片看到前女友似乎和丹开始恋爱,伦尼则是从邮箱发现母亲准备在自己死后,领养孩子替代自己。
可即使对于最亲密的至交伙伴,本来都已经做好倾诉的打算,袒露真实的自己,最终却没有发送,还是把打出的字一个个删除。只剩一句我还好,没关系。
相隔屏幕,两人无法真正的感知对方,无法获得对方的情绪和状态,真实的自我无从传达,这本身就带有信息时代人类陷入更深层次孤独和不可理解的喻示。
所以这剧看似在讲贩毒,但实际有青春校园、有社交网络,是有关小镇青年的一切。
这就不得不承认网飞广撒网的拍摄方式,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创造了不少杰作。
依赖大数据的工厂式生产,可能会将《黑镜》这种神作变为不值一提的流水线货色。
但大量的拍摄,充足的资金,也有更大几率找到适合的方式,保证好作品的产生。《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是德国小镇青年日常,也是一个戳到时代痛点的故事,一部有趣好玩的剧。
《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观后感(七):这剧本身,我就好多“不能谈”!
还记得某不能说的英剧嘛?
今天这部德剧,和它有一拼哦,不久的将来,豆瓣条目也许会消失。
光是剧名,我就已经开始害怕了——
不要在家里尝试
(这是强行译名,真名字看下图)
豆瓣8.5,播出快一个月了,只有286人评价,不是因为冷门,是真的尺度太大不敢推啊…
第一季一共六集,每集不到30分钟,几乎没有拖沓,演员剧本都很棒。
好多人说,这部剧就是“互联网+的绝命毒师”,甚至比毒师更好看。
可它真的不是在教你如何卖毒品,更多的是讲述了失恋、友情的起起落落以及社交媒体和毒品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
在Z世代,大家在网上都可以假装拥有全世界最刺激的人生,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一点小事都处理不好。
但莫里茨不一样,他和好友莱尼,都是技术宅,在同学们眼里是不懂得享乐的废物书呆子。
直到某一天,两个17岁的高中生,灵光乍现,即将做出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
莫里茨和莱尼联手做了一个名叫“装备网”的网站,可以线上买卖游戏装备,可最终在创新竞赛中因莫里茨的失误惨遭淘汰。
原来是因为他和女友丽莎即将结束一年的异地恋,可就在回国之前,丽莎提出了分手,而且她的精神状态十分不好。
为了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莫里茨未经允许登入了她的社交账号,发现她竟然开始吸食毒品,并和校园毒贩丹尼尔搞在一起。
这让莫里茨失去了理智,他觉得唯一能把女友从校园毒贩那里赢回来的办法,就是卖更棒的迷幻药。
于是他调查了丹尼尔的行踪,最终锁定了毒贩的地址。
亲自上门买走了毒贩手头的所有毒品,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还冒险威胁了毒贩一把。
莫里茨带着毒品去派对找丽莎,希望通过迷幻药来挽回她。
可结果……反被丹尼尔教育的满脸血,女友也没有任何回心转意的意思。
回到家的莫里茨,无比的低落,突然一个想法出现在脑海中。
既然女友喜欢毒品,那自己为什么不成为毒贩,以此换回丽莎的心。
他开始查阅如何在网上贩毒,随着《野性而自由》的歌单响起,莫里茨开始研究自己的网上毒品商店。
因为在普通的因特网上,你做什么都会留下痕迹,所以这件事要在暗网上做。
何为暗网?第二集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解释,自行观看,我不能谈。
相信看过《解除好友2:暗网》的你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地方。
莫里茨自作主张,把和莱尼一起创建的装备网改造成了在暗网贩毒的“我药网”。
也许是因为不久前医生再一次告诉他,他的时间不多了,疾病也无法治愈,莱尼听到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感兴趣。
一个失恋情绪让人失去理智,一个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件大事,这样的心理,促成了贩毒商店的诞生。
他们也只是高中生而已,行事鲁莽,不计后果。
随着我药网的慢慢发展,生意越来越好,也让贪婪冲上了心头。
莱尼也阻止不了莫里茨的劲头,即使手上的药品质量太差,他也不想就此打住,还用一套“混蛋说”来开脱自己。
后面甚至头脑一热,把我药网发布到了因特网上,这也意味着需要面对的麻烦越来越多:
警察开始调查毒源,知情者无法预知的增加,因特网上的安全问题……
除了毒品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这部剧也道出了很多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状态。
关于网络世界,剧中用扎克伯格的声音讲出了这样的一段话:
社交媒体上精雕细琢的你和现实生活中极力掩饰真实自己的你,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可明知道网络上有很多虚假的东西,莫里茨更愿意和陌生顾客交流商业问题;
莱尼更愿意和陌生网友诉说自己和父母间的问题;
丽莎也是,更愿意和陌生的游戏好友讨论自己的新生活。
我们总是把完美的自己展现给认识的人,却把真实的自己说给陌生人听,这也太真实了。
再说到剧中的Z世代,毒品随处可见,人们不允许青少年接触毒品,大人们却很多吸毒成瘾。
毒品很早就被规定“不能谈”,这个社会完全不给青少年探索的机会,不止是毒品。
放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下,有更多更多的事情也是被默认了一样的“不能谈”。
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谈,在这些事已成定局的时候他们还不懂事,甚至还没出生,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去质疑,紧接着主动的去探索。
“我药网”更多的是一个象征,如果社会还是在不能谈的状态下运作,将来一定会发生比我药网更严重的事件。
现在回想海报中的那句“今日是书呆,明天做总裁”,或许可以理解为当下所有不能谈的问题,都是未来发生大事的种子吧。
《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观后感(八):又来一部嗨爆的高分新剧,6集根本不够看!
前段时间,网飞又出了一部题材新颖的剧集。
有多新颖?
光听这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
这是一部短小精悍的德剧,一共6集,每集只有30分钟。
豆瓣评分8.4,IMDb评分8.1,算是不错的分数。
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 (2019)8.42019 / 德国 / 喜剧 爱情 犯罪 / 阿尔内·菲尔杜森 拉尔斯·蒙塔格 / 马克西米利安·蒙特 丹尼尔·卡伯在向大家介绍之前,必须要向澄清一下,此剧并非一个贩毒指南。
这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故事,其实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德国莱比锡,一个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的少年,在网络上创建了德国最大的毒品销售帝国。
在家人和朋友的眼中,马克西米利安就是一个好吃懒做、沉迷网络的宅男。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却有着极度敏锐的商业嗅觉。
最初,马克西米利安把毒品放在自己创建的一个购物网站上销售。
和线下鬼鬼祟祟的交易方式不同,这种图文并茂、明码标价且匿名的交易方式,在互联网上大受欢迎。
随着销量和名气的不断增加,马克西米利安也变得越来越富有。
但,其顾客却越来越挑剔——他们需要一个更为隐蔽和安全的交易方式。
于是在用户的呼声中,马克西米利安开始转战暗网进行毒品交易。
从2013年到2015年的3年的时间里,他通过线上贩毒赚取了价值超过400万欧元的比特币。
好景不长,马克西米利安最终因为快递问题被警方察觉逮捕,面临着被监禁的处罚。
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成为了此剧的灵感来源,但也进行了部分改编。
剧中的男主角叫莫里茨,是一个17的德国少年。
莫里茨是一个沉迷网络的典型宅男,有一个叫做丽莎的漂亮女朋友。
此前,丽莎在国外呆了一年,正准备启程回德国。
莫里茨为了迎接这个重逢的时刻,甚至还精心为女友准备了礼物。
然而,他在一通电话中却突然被告知,丽莎想要分手。
莫里茨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但同时更感到疑惑:
为什么丽莎会这么做?
他登入丽莎的社交平台账号,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原来,丽莎最近和一个叫做丹的人走的很近,关系暧昧。
丹有着高颜值和好身材,是不少女孩花痴的对象。
但在进一步的搜索中,莫里茨发现丹竟然在服用能让人兴奋的迷幻药。
更让人惊讶的是,连丽莎都在跟着丹一起使用这些违禁药物。
你们猜猜,这时候莫里茨会怎么做。
他会向警察举报丹使用违禁药物,劝丽莎重回正途,然后抱得美人归吗?
并没有。
作为一个痴情宅男,莫里茨的脑回路不太一样。
他竟然想买断当地的迷幻药货源送给丽莎,以此来证明自己比丹厉害,从而挽回丽莎的心。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莫里茨哪来这么多的钱?
说到这,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莫里茨的好基友莱尼。
莱尼患有先天性疾病,从小就落下残疾。
但是,他的脑袋却非常聪明,并且和莫里茨一起编写了一个线上购物网站。
他俩甚至还成立了一个项目基金,但是,莫里茨却私自把这笔钱拿来买迷幻药了。
当莫里茨拿着满满一袋迷幻药去参加当晚的聚会时,却发生了意外:
他不仅没有把药给到丽莎,反而还被丹数落和教训了一番。
在旁边目睹这一切的丽莎,也更加看不起莫里茨。
偷鸡不成蚀把米,莫里茨不但没有追回丽莎,反而白白买了一袋迷幻药。
为了减少损失,同时向好基友莱尼道歉,莫里茨决定在网上把这些药卖出去。
但,如何又快又隐蔽地卖迷幻药,却成为了一个问题。
在搜寻卖毒品办法的过程中,莫里茨灵机一动:
为何不把莱尼的线上购物网站,改造成线上贩毒网站?
于是,一个线上贩卖毒品的帝国就此诞生了。
当然,在网上贩卖毒品也不是这么简单的,莫里茨和莱尼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用户的评价问题。
由于莫里茨手中的这一批药品质不高,在网上收到诸多差评,严重影响网站信誉和销量。
为此,莫里茨不得不寻找寻找更好的供应商,甚至不远万里跑到外国。
其次,是药物的运输问题。
由于贩卖的是违禁药物,他俩在接收和邮寄时必须使用最隐秘的方式。
但是,莫里茨的父亲恰恰是当地的警察。
要如何长时期、高隐蔽性地运输这些药,成为了让他俩头疼的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和矛盾发生在他俩之间。
随着这些药贩卖得越来越顺利,销量越来越大,莫里茨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他认为自己是这个线上毒品帝国的CEO,莱尼是CTO,想要继续做大做强。
但莱尼却不认同这样的做法,他觉得莫里茨过于异想天开,两人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至于莫里茨和莱尼要如何解决重重困难?这个毒品帝国能否继续做下去?莫里茨又能否挽回女友的心?
这些问题就不多剧透了,只能说后面的反转颇多,一个比一个精彩。
有人说,这部剧就像互联网+时代的《绝命毒师》。
但说到底,它其实还是一个小镇青年的青春故事。
关于青春期的迷茫与焦虑、对友情和爱情等亲密关系的探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等等。
这样的剧集,相信大家之前都看过不少了,比如前几年的《少年犯》、《英村脑残故事》等等。
但是,为什么这部剧能够做到让人看得酣畅淋漓,一口气刷完6集?
首先不得不说一下这剧的剪辑,节奏非常快,也没有冗余的情节和台词。
在一些高潮部分,朋克音乐和快速滑动的镜头结合,观感堪比嗑药。
在叙事上,穿插了不少关于莫里茨回忆的倒叙。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剧中有不少打破“第四面墙”的情节。
莫里茨直接面向观众发表内心独白,解释事件的前因后果,也推动了剧情发展。
在一些关键信息出现的时候,剧中也加入了用于解释说明的旁白。
比如为大家介绍什么是“摇头丸”,什么是“暗网”等等。
当然,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是剧集所营造的时代感。
关于制毒、贩毒题材的影视作品,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了。
但这部剧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主角是一个“Z时代”出生的00后,贩毒的方式也非常新潮。
因此,剧中出现了不少贴近当今时代的科技产品和应用。
视频聊天软件、购物网站、VR游戏、INS、FB、某音等等。
是不是让人非常具有代入感?
实际上,这也正是本剧想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就连贩毒都能在网上交易。
那么,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工作、生活的我们,到底是网络的受益者,还是活成了网络的奴隶?
剧中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台词:
“我们是地球上第一批具有双重身份的人,过着双重人生。 我们在互联网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一个精雕细琢的自己,一个美丽、聪明、机智、时髦的自己。 那么我想问:“我们”是谁? 是社交网站上点赞最高的那张照片?是在网上写的段子?还是在网上买的物品? 其实都不是。 在那背后,现实中的我们,才是真正的我们。”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
其实剧中的主角也是如此——
莫里茨在得知女友想分手的消息后,没有和她沟通,而是登入她的社交账号偷窥日常。
莱尼在遇到伤心事时,没有告诉好朋友莫里茨,而是和网络上的陌生人倾诉,最后却适得其反。
就连莫里茨的妹妹,一个才几岁的小孩,也每天沉迷于在网上发自拍博取关注。
在网上贩毒,可能是一个笑话。
但是,一旦使用不当,网络就会成为伤害我们的毒药。
*本文作者:张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