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优质的文化类节目宛如一股清流,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让人回味无穷的文化盛宴,也收获了一波又一波观众发自内心的好评。
而就在最近,又有这样一档“宝藏”文化节目“悄悄”上线了——《邻家诗话》。
豆瓣评分:8.7
真的是“悄悄”啊,在豆瓣,大家注意到它的时候,它都已经“悄悄”播出了好几期了。
老戏骨王劲松主持,每期围绕一首经典古诗词,有诗,有茶,有歌,有舞,有画,在温馨雅致的邻家庭院中,在清朗柔美的月光下,三五好友围桌而坐,听乐观舞,细品诗词,畅聊文化。
《邻家诗话》,就像这个名字一样,由内而外散发着一股雅致却又不失质朴的味道。
01
读诗
《邻家诗话》中,“茶席主人”、老戏骨王劲松绝对堪称整个节目的“气质担当”。
大多数人知道“王劲松”这个名字,应该还是从近几年的一些热播电视剧和(文化)综艺节目中。
《一本好书》里,他是满腹辛酸无处诉的万历皇帝。(《万历十五年》)
《声临其境》里,他是不怒自威的美国黑手党大佬(《教父》)、是一生廉洁的千古清官海瑞(《大明王朝1566》)、是悉心教导辛巴、又温柔又霸气的老狮子(《狮子王》)。
而生活中的王劲松则是个出了名的“爱茶”之人,《邻家诗话》中,他就化身“茶席主人”,沏一壶好茶,成一场雅集,聊诗谈词,以茶会友。
除了爱茶,塑造了许多经典古装银幕形象的王劲松,传统文化功底也是了得。
《国家宝藏》中,他曾担任“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的国宝守护人,不仅生动演绎了这件国宝的前世传奇,还对其“出身地”——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历史如数家珍。
《邻家诗话》中,王劲松的传统文化积累常常会在闲聊间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当然,看《邻家诗话》,最大的享受还是听王老师的朗诵,柔中有刚的《蒹葭》,悲壮豪迈的《垓下歌》,朦胧优美的《锦瑟》,都别有一番味道。
02
讲诗
诗,不仅要读,还要讲。
《邻家诗话》就请来了几位高校文学专业的老师,带我们一字一句品味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深意,看了不禁让人惊呼“涨知识”!
比如,第2期讲项羽的《垓下歌》,诗里说“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宝马为什么叫“乌骓”,“虞姬”这个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再比如,第5期讲到李白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到底指什么?
这首诗最初的版本竟然是“床前看月光”和“举头望山月”?!
又比如,第7期讲李清照的《如梦令》,词里说“浓睡不消残酒”,节目就讲到了宋代发达的酒文化。
除了讲诗的内涵,《邻家诗话》也讲人,讲诗人的品质,讲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也讲世间万物的变换与无常。
03
唱诗
除了读诗、讲诗,要说《邻家诗话》最最最最大的特色,那还得说是“唱诗”。
节目中,每一期都会有一件独特的中国传统乐器亮相,个头儿大的比如第8期中的箜篌。
个头小的比如第6期中的筚篥。
还有第1期中,《史记》里写“秦人善击缶”的“缶” 。
第2期里,能让人耳中灌满风声的“埙”。
以及第4期中,比喻夫妻情笃的成语“琴瑟和鸣”中的“琴”跟“瑟”。
诗歌,诗歌,中国古代的诗词基本都是可以伴乐来吟诵或演唱的。
《邻家诗话》中,或用古乐,或用今音,每一首诗都被重新唱了出来。
不只有乐有歌,兴致浓时,《邻家诗话》还有舞、有戏,有画。
如果你也对咱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那么《邻家诗话》绝对值得一看。
它就像主人王劲松手中那一杯茶,让人越看越觉得好看,越品越觉得有味道。
◐
图片 | 《邻家诗话》
现代音乐的9个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