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下雨了,我在校门口执勤,等大部分师生入校之后,我开始巡查校园。雨中的校园别有一番风味,各种各样的树叶翠色欲滴,或多姿多彩,石榴花、凌霄花等晶莹剔透,宛如仙境一般。
我近拍了一组照片,有凌霄花、石榴花、紫叶李的叶子、玉兰的叶子、红枫的叶子、广玉兰的叶子。拍特写是个力气活,要有耐心,找准角度,反复聚焦,屏住呼吸,稳住手机,丝毫的抖动都有可能造成拍摄失败。最可气的是,终于对好焦了,水滴却突然掉落了下去。拍特写,是放大美的特征,让美更清晰地表现出来。属于近距离观察,是细节描写,如果再加上合理的想象,一定能写出很美、很生动的文章。
我还远拍了一组照片,有雨中的,有雨后的,也有下雨前的。远看的好处是,整体感好,视觉冲击力强大。微观的美要近距离端详,称之为察;中观的美要保持一定距离看,称之为望或见;宏观的美要远远地看,甚至是闭上眼睛想,称之为观。至于说是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是从局部到整体,还是从整体到局部,这一切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当然,观察不能是一次性的,要长期坚持,甚至是定期观察,方能有大的收获。
据说,苏轼的这首诗是应好友所作。刚写完前两句,老和尚后悔了:不该让他写,他的一世英名可能要毁于一旦,写得太平淡了。但是,当看到最后两句,老和尚终于长舒一口气:苏轼毕竟是不同凡响之人。所以说,写什么都是在写自己,看什么都是观自己。眼前万物,不过是一个人心中意念的映像而已。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都应该有一条暗线——作者的活动足迹和心理变化、情感冲突。所以,同样是一个景、一件事,才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
由此可见,观察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之一。当然,观察离不开阅读的积淀,因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前人的间接经验。经过观察和实践、体验,又能把这些间接经验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又会生成许多新的智慧。所以我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学习路径:一是阅读,思考,实践;二是观察,思考,实践;三是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思考。并且,这三种路径是相辅相成相伴而成的。写作在这当中扮演的角色是:既是过程记录,也是有效方法,还是结果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