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阵子的文章中,我推荐了《大问题》,这一本哲学入门书给大家。
有些读者朋友私信我,说《大问题》是好书没有错,毕竟是曾少推荐的,绝对跑不了,但也太厚实了吧,足足有600多页,读起来有点难度呀,有没有更加有趣,更加轻便的哲学入门书籍推荐。
做为你们的曾哥,看在你们的要求如此合理,语气又如此真诚,还经常帮我点在看,打赏的份上,这几天熬夜,加班加点,终于找到这本非常棒的哲学入门书籍:《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这本书非常的短小精悍,篇幅不到100页,如果你静下心来,不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把它给看完。
当然,千万不要因为它篇幅小,就小看它了,因为作者在这本书中,探讨的,都是哲学这个学科极其根本的问题,譬如说:
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害怕死亡?
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相信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对自己进行发问。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就有很多人留言问我:「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极具哲学思辨意味的问题。
是的!只有我们人类,这种物种,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
其他的物种,像那些猫猫狗狗呀,都是在本能的刺激之下,进行生活的,它们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在它们的大脑中,只有一种「自我」。
而我们人类就不一样了,我们在感觉到饿了,困了的时候,会对这些感觉进行反思,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大脑中,不仅存在着一种「自我」,还存在着「自我的自我」。
其实,你也可以把「自我」当作是「意识」。
其他的物种,也是具有意识的,只是它们和我们人类不一样,它们的意识,仅仅是意识而已,它们无法在大脑中做到,对这种意识保持距离,或者加以反思,而人类则可以做到。
按照我所观察到的,一个人,如果可以做到像其他动物一样,完全按照本能来生活,那他往往就不会感觉到痛苦。
就像很多人无所事事地拿着手机,刷着抖音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任何一丢丢的痛苦,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会觉得非常快乐。
但如果,当他们刷完抖音,很多时候,就会感受到绵绵不断的空虚,这种空虚感,就是「自我的自我」,对之前沉迷于刷抖音的「自我」进行反思之后,所体验到的。
所以,那些会思考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的人,真的应该替他们感到开心,因为他们至少还拥有「自我的自我」,而不仅仅依靠本能在生活。
2,那问题来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以前的人生观,非常的悲观,因为我认为,人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重复。
学生时代,无非就是在重复着上课、下课、上课、下课、上课、下课这样的节奏;
职场时代,无非就是在重复着上班、下班、上班、下班、上班、下班这样的节奏;
到了现在成为自由职业者,日子也是在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着。
既然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工作,既然人生都是短短的几十年,最后都要尘归尘,土归土,最终都会幻化成虚无,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还要工作,而我,为什么还需要不断的写作啊!
我之前就是一直搞不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以至于差点就抑郁了。。。
后来这个问题,终于在哲学这门学科中,找到了答案。
哲学家认为,只要你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正因为你真正喜欢做,你就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时,我们就会非常容易进入到一种名为「心流」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里,你会发现,整个世界,只剩下你和手头上的事情,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干扰因素。
正因为你完全沉浸其中,你就不会发了疯地去思考,啊啊啊,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啊!
所以,下次当有人问你,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怎么回答啦!
3,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懂点哲学?
人的动力来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他因」,另外一种是「自因」。
所谓的他因,是指自己之所以努力,是为了获得外部的奖励或者认可,当这些奖励或者认可消失的时候,自己也就不努力了;
而所谓的自因,是指自己之所以努力,是因为自己真的想要努力,自己的动力来源,不依赖于外部,自己靠着自己,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我大学毕业以来,遇到的那些优秀的同龄人,无不知道这个哲学知识。
他们之所以努力,之所以改变,很少是因为外部存在着什么奖励,自己才去做的。
他们拼命读书,拼命工作,完全都是出自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想要。
啊,写到这里,我越来越发现,所有学科本质上的原理,都是一样一样的。
「他因」和「自因」这两个哲学概念,和我之前介绍过的「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这两个心理学概念,其实是一样的!!!!
我的妈呀,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才知道!!!!
所以,读书读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学科,所有的知识,其实都可以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到那时候,这些知识,提取出来,就会非常容易,你想要忘记,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希望大家都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这是曾少最近写的干货:
正经说4件事
请你务必远离这几种人
豆瓣8.2分,这本书看得我浑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