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阅卷期间,张凤莲老师向我辞别:学期结束了,没什么事开学就不来了。我立即安排常务副校长王浩校长过来,我们俩一起向张老师表示感谢。
事情是这样的:
本学期教师退休改变了原来的做法,按照月份,填表批准之后,教师就可以离岗休息了。按照规定,张凤莲老师可以在2018年元旦前离岗休息。可是,教师正代的课由谁来接任呢?老师们的工作都是事先分配好的,没有待岗的闲员,由于缺老师,我还招聘了四十个代课教师。张老师的离岗,让我校本来就紧张的教师岗位更加雪上加霜。我和王浩校长商量,请他与张老师谈一下,能不能坚持到学期结束。张老师二话没说,立即表态说:“行。”只要学校需要,自己愿意继续坚持到期末,学期中间,也不好找人,不能让学校领导为难。我听说之后,当面向张老师表示了感谢。
张老师日常工作很认真,很扎实,兢兢业业,很痛快地接受了把学期进行到底的建议。老教师敬业爱岗集体至上的精神再次从她的身上表现出来。没有豪言壮语,却是一心为了集体考虑,真是令人感动。
期末工作繁杂,我的精力高度紧张。当张老师当面向我辞行,我心里一阵阵愧疚——本来我应该先去向张老师道谢的。老大姐先来到我的面前了,真是惭愧呀。我给王校长安排,我要表示我个人的谢意。请王校长逐一落实上级和学校规定。
每个老师都有刚入职的时候,也有退休离岗的时候。张凤莲老师在离岗前,为我们北关小学又留下了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的需要,就是我的行动。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弘扬,需要我们传承下去。据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做了解读,他认为,有四大亮点和四个突破:
一是更高定位。赋予教师更高的职业定位,首次确立了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二是更高素质。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三是更高标准。这次文件明确提出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要求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这意味着要用更优秀的人培养优秀的学生。
四是更高待遇。意见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作为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根本举措。这为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四个突破分别是:
一是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优先地位。具体提出了三个优先: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这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从物质条件的支撑转向人力资源的支撑。
二是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意味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从重视数量走向更加重视质量。
三是明确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要求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特别是强调创新编制管理,建立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的教师动态调配机制,这些改革意味着我国对教师队伍的治理由教育系统的内部治理走向编制、人事、财政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治理。
四是明确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体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这意味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领导体制的创新。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高度重视教师。张老师在离职前,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动人的故事。我记录下来这件事,为学校的精神宝库又增添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