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学校教育“三思
日期:2019-07-25 18:59:10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学校教育“三思

  新时代下的学校教育发展走向思考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做的工作报告核心词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期的标志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学校教育的新时期含义是什么?

  培养有中国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国际视野的(信息技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让全球一体化成为不争的现实),世界人(基于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中华文明传播者和世界文明创造者、世界秩序维护者)。

  未来的学校就应该是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现代学校。

  认清我校学校发展的历史阶段

  生活写作作为学校课程进入常态课堂。生活化教育初见端倪

  学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要素:教学(学习目标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学校问题预期目标、现有条件基础等)、实施策略(基本方法重点措施、创新点)、适用范围操作流程、教学评价(含学生学习评价)。

  学校,由滕州名校,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历史性跨越

  教师专业水平幅度提升(一大批良师,一批能手,一些名师)。

  重温两个关键词存在感收获感。

  个人理解结合教师工作),教师职业幸福感,生活的意义快乐),自身价值,专业尊严

  2

  社会主要矛盾对于学校教育的启示

  引发的思考:

  一个人的美好幸福生活,是否一定是开豪车、住豪宅

  在物质相对丰盛的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时候已经超出生理安全等物质层面的基本需要满足,进而追求层次较高的归属感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等,心理精神层面的基本需要满足。但是由于社会自然资源有限的,物质层面的满足平衡是很难达到的,但心理精神层面满足和平衡是可以实现的,这为我们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满足与平衡,取决于社会文化、个人心多方面因素。社会文化的平衡感,需要政府有效工作来营造;个人心理状态的平衡感,需要从儿童开始建立,需要科学家庭教育支撑家长总是拿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是培养不出有心态平衡的孩子的。心理平衡需要向内求,在接纳现实的基础上,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与自己的目标相适应。家长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孩子得到健康、高效、和谐的心理养成,让家长收获智慧、和谐、幸福的自我成长。心理成长的平衡和谐,自然发展的充分高效,矛盾冲突自会逐渐化解。学校可以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引导家庭教育,共同家校合育的方式,实现家庭教育更为科学、理性,家校合作更为常态、高效,让教育形成合力

  3

  城乡教育一体化再思考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我们的学校共同体建设,有可能走出一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新学期,市教育局安排我们与大坞镇峄庄小学结为“学校发展共同体”。我们现场调研,重点听取了学校黄校长、段校长、安主任三位领导诉求根据该校教师少,开展教研活动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商讨了“送教到校”“同课异构”“参观观摩”“联合教研”“网络教研”等活动;根据各自学校的学生实际,计划“学生研学”“学生结对子”“校园生活体验活动”等活动;根据该校实际情况,由学校援建标准劳动实践基地,供双方课程实施使用,进而提高双方课程实施水平,打造学校课程品牌

  我们把共同体活动的主要目标定为:利用北关小学的优质资源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盘活和利用各自现有教育资源,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带动学校大幅度提升,打造学校课程特色品牌。尽快给家长进城上学的愿望降温,让峄庄小学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策略应该是,资源重在开发优势重在互补,合作重在共赢。农村的教育资源应该统筹利用,农村小学不是只有劣势,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实行城乡一体,开展学生研学活动,乃至于可以吸引海外华人学生来游学,这都是可能实现的。南京行知小学,已经辐射到了国外很多华人国家地区。他们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学校教育“三思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