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香香软软窝在我怀里的小宝贝,一转眼就“成了精”。三岁,该来的迟早都要来!好多都是过来人,你们懂的~今年九月,她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了……园了……
为了让她爱上幼儿园,去年开始我就买了很多引导类型的绘本,里面讲述了小朋友们在幼儿园的有趣生活。看着那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单纯可爱的小朋友,我都想去幼儿园了好吗!
然并卵,
孩子并不买账。她并没有因为绘本对幼儿园表现出更多渴望,反而还有点排斥。
直到看到这本《幼儿园我来啦!》,我家的“幼儿园攻坚战”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就是这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圆点点?说好的幼儿园呢?小朋友呢?玩具、操场、滑梯、老师呢?
单看封面,在众多幼儿园引导绘本里,是比较另类的,容易吸引注意力。但比起那些画面丰富、构图有层次感的内容,更多的,是“平平无奇古天乐”嘛~
以下图文涉及剧透,加粗字体为绘本原文,其余为解说。图片来自绘本实物拍摄,仅供预览,感兴趣的读者请购买正版。
环衬上还是一群圆点,与封面不同的是,这次只有两种颜色,粉色圆点和蓝色圆点: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小朋友们玩得多么开心!
噢~~原来这些小圆点就是一个个小朋友!图形化的文字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让读者真的能从几个歪歪扭扭的字里,看到一群在操场上玩得正开心的孩子。
这和我们之前猜得差不多,粉色代表女孩,蓝色代表男孩。我试着问小姑娘,你能看懂吗?孩子几乎是脱口而出:粉色是女孩,蓝色是男孩。这抽象的圆点一点没影响她的阅读,相反,彻底放飞了她的想象力。
但是!偶尔会有男孩子跑进女孩子们中间!
“但是”两个字的放大,吸引读者注意力。好像我们在上学时候,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男生和女生玩得好,有的女生又和男生玩得好。绘本真实地还原了集体生活。因为真实,带来共鸣。
前面是概括,展示一群孩子在操场上做游戏的情形。到这里,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具体的游戏内容。哪些是玻璃球哪些是小朋友?这根本难不住孩子们!
文字也随着图片一起,围成一个半圆。这哪里还是文字,分明和圆点点一样,是小男孩和小女孩。
有时候,我们开小火车。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这“小火车”排成长龙开过来,我们似乎能听见它由远及近的鸣笛声。
但是有时候,大孩子们会跑来捣乱。
图片里原本一样大的圆点里混进了更大的圆点,大孩子们来了!集体生活中,小冲突和小插曲在所难免。随着大圆点的加入,画面呈现出凌乱感,好像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这时,老师会赶来把我们分开:“小孩子们来这边,大孩子们去那边!”
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老师的作用凸显。但右图中并没有把老师“画”出来,这也侧面印证了孩子在幼儿园的主体地位。
找找看,哪个圆点是“我自己”呢?可能不少家长在这时会引导:在幼儿园多和小朋友玩,别总一个人。并不是说这种引导不好,但很多刚入园的小朋友不能一下子适应集体生活,需要从旁观察和学习,强迫加入反而会引起孩子反感。尊重孩子的差异化,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
有时候,我们轮流扮演老师,让其他小朋友排队。
角色扮演,是孩子们玩了上百次都不会腻的游戏。作者非常了解孩子的内心和日常,排成队的小朋友,单独的“圆点老师”,让整个画面和谐有趣。
明明是一个个没有任何表情动作的圆点,我们却分明能看到一个个雀跃的身影,一张张开心的小脸,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当“我”成了头儿,文字里都带着一种自豪感。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完成了自我认知,他们对当头儿指挥控制他人,有着谜一样的热爱。
有时候,老师拍拍手,叫小朋友们集合,但我却没有听见。等等我,等等我!别把我一个人丢在操场上啊!
空空的操场上,只剩下一个小朋友,“我”因为贪玩而落单。这画面你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对!致敬了大卫·香浓的经典作品《大卫上学去》。其中一幅画面就是已经开始上课了,操场上只剩下一脸懵的大卫,和他扔出去的红球。
-----------------------------------
现在,在回头看扉页上的圆点,原来是男孩女孩们在做游戏,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整本书里就只有一个意象——圆点。不得不说,作者的脑洞和胆子一样大!
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绘本作家克里斯托弗·卢比,《幼儿园我来啦》是他的成名作和最重要的绘本。
就是这样“单调”的一本书,在法国亚马逊榜单持续16年畅销不败。
我家的小姑娘爱不释手,连着宠幸好多天,至今还会偶尔拿出来翻看。
它的魔力在哪里?
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是这本书的最大吸引力。全书都是从孩子的第一视角出发,从标题开始“幼儿园我来啦”,体现出“我”对幼儿园的积极态度。
情绪的传染力不可小觑,全书都在轻松愉悦的文字和各种好玩的操场游戏中展开,让孩子在阅读时体会到单纯的快乐。去幼儿园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为什么不做?
但作者并没有为了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而一味展示集体生活的好玩。那些可以预见的冲突也在其中,给孩子做了很好的心理预期。
对我家小朋友来说,由于日常与其他孩子接触不多,因而对幼儿园的抵触,主要来自小朋友的交往。
市面上大多幼儿园引导绘本,用孩子或者动物来当主角,这种具象化,带给她的往往可能会是既定认知。
比如一个孩子抢小汽车,又比如另一个孩子哭闹,孩子就会认为:噢!幼儿园会有人抢东西,会被撞倒,会有人哭闹……
孩子并不理解这只是个别现象,因此这种偶然在孩子那里成了必然,那对未知东西的恐惧,加上具体的描摹,孩子自然更不喜欢去幼儿园了。
《幼儿园我来啦》不拘泥于个体,小朋友们抽象成一个个圆点符号,巧妙地演绎、示范幼儿园活动,吸引孩子自主阅读,具体到每个孩子的神态表情、衣着发型,完全靠孩子自己与想象和领悟,接纳性更强。
几个圆点就能走到孩子心里来。
就冲这点,活该它受到孩子钟爱!
书名:幼儿园我来啦
主题:幼儿园、交友、集体适合年龄:2-4岁亮点:化繁为简、驰骋想象、幼儿园引导绘本
最后,感兴趣的,这里可以购买:
本文图片来自实物拍摄,仅供预览,感兴趣的读者请购买正版。